時光倒流17年,那是2003年的5月,我與一位親人長輩在家中觀看英格蘭超級聯賽,曼聯主場對陣埃弗頓,比賽的結果是2:1,那一場比賽萬人迷貝克漢姆收穫了精彩的進球,比賽結束後還有冠軍的頒獎儀式,這是我第一次在電視直播中看到曼聯隊員捧起英超冠軍的獎盃。自此以後,在這位長輩的薰陶之下,我便一直觀看曼聯及英超的比賽至今。

坦白說,由於當時年紀小,對弗格森沒有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後來,隨着年齡與球齡的增長,慢慢地把目光從球員轉移到主教練身上,開始研究每一位主教練的陣型打法及執教的一些事,才發現弗格森居然執教同一支球隊有這麼長的時間。而他在球隊的地位,就如老特拉福德球場外的北看臺那個弗格森爵士銅像一樣,屹立不倒。轉眼間,2013年5月8日,昔日那位披着黑色大衣、愛喫口香糖的“老人”,正式宣佈將於賽季結束後退休,結束在曼聯超過1/4世紀的執教生涯。而在球迷心中,這消息的震撼程度比起當年拜仁在歐冠賽場大勝巴塞羅那,有過之而無不及。

“早”退

“弗格森是時候要退下來,曼聯是時候尋找接班人了”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因爲早在2002年,弗格森已經提出過退休的打算。至於爲何堅持執教球隊一直到11年後的2013年?衆說紛紜。

有輿論認爲他覺得當時曼聯球員的實力和陣容班底並不足以與列強抗衡,退下來的話,或許會令自己苦心建立的曼聯皇朝在短期內被顛覆,這並非弗格森所願。

又有媒體認爲接班人未必能駕馭陣中的老臣子,例如吉格斯、加里·內維爾、斯科爾斯,要知道,他們都是弗格森的“親信”,在更衣室內的影響力不容忽視,一旦新主帥未能與他們和睦相處的話,將會嚴重影響球隊的凝聚力和運作。

最後一個說法,也相信是最真實的理由,就是弗格森心中的宏願還未達成:曼聯當時還未能打破宿敵利物浦的聯賽(英格蘭頂級聯賽)冠軍紀錄,因此弗格森覺得還不是時候退下來,而這個本來遙不可及的距離則成爲了弗格森回心轉意、繼續執教曼聯的推動力。

是時候

從2012-2013賽季(弗格森執教曼聯的最後一個賽季)的球員配備以及一連串反勝對手的表現中,或多或少會令人聯想到這支曼聯與當年三冠王頗爲相似,從而產生對歐冠冠軍的憧憬。可惜,在歐冠16強與穆里尼奧的對碰當中,弗格森遲疑不決的臨場調動,已令人對他產生年華老去之感,或許弗格森本人也感同身受。因此,即使第三度奪取歐冠冠軍的美夢再一次落空,弗格森也不得不接受歲月催人之悲,也促使弗格森找到了一個光榮引退的機會。

習慣了

我相信很多曼聯的球迷,早已習慣了弗格森在賽前的記者會上與對方主教練的口舌之爭、在比賽過程中向裁判“破口大罵”、完場前向第四裁判指表提補,完場後向球迷鼓掌致謝,賽後向記者讚揚球隊表現或投訴不公……

當然,弗格森的小動作還包括在比賽過程中,每當看到球隊的發揮有異樣時,立刻氣沖沖地走到場邊的教練指揮區上,向需要改善表現或改變位置的球員大聲呼叫且加以提點。而當不理解裁判的判決時,則會向裁判張開雙手,高呼冤枉。此情此景,由陌生到習以爲常,由習慣了到舍不了。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慢慢地,我們便會發現“原來這裏沒有你,世界便沒有那麼美”。

“沒有球員可以大於球隊”

每當球員與球隊出現摩擦時,這個陳腔濫調的大道理便成爲球隊保護自身價值的王牌。一直以來,曼聯最重要的人就是弗格森。無論球隊經歷過多少次低潮或有多少位球星出走,始終沒有人比弗格森更能瞭解曼聯的一切,更能妥善地解決球隊的危機。因此,在曼聯,“沒有球員可以大於弗格森”。

退休潮

2013年,看着當年三冠王年代的勁敵拜仁慕尼黑已經復興,其教練海因克斯早前也宣佈將在賽季結束後光榮退休,讓年輕一代的瓜迪奧拉接棒。我們不知道老對手溫格在得知弗格森退休後的反應如何,也不知道教授會否順道離開兵工廠(事實證明沒有)。但可以肯定的是,英格蘭足壇,甚至是整個歐洲,也將會因爲老帥的退位讓賢而失色不少。

在26年多的“弗格森王朝”當中,弗格森先後多次替球隊陣容及踢法進行改革,令皇朝得以延續。

第一代冠軍陣容(1992-93-1993-94)

陣型:4-4-2

前鋒:馬克·修斯/坎通納/麥克萊爾

中場:吉格斯/夏普/坎切爾斯基/因斯/基恩/布萊恩·羅布森

後衛:埃爾文/布魯斯/帕利斯特/帕克

門將:舒梅切爾

簡評:坎通納於1992年由利茲聯轉投曼聯後,令馬克·修斯終於在前鋒線上找到最佳搭檔,一個擅射,一個擅傳,兩人相得益彰。另外,由於擁有邊路快馬的關係,令弗格森在排陣時可以充分發揮出雙翼齊飛的威力。而三名鐵血中場:因斯、基恩、以及在當時快要退役的布萊恩·羅布森,則象徵着弗格森年代“中場核心必須擁有無比鬥志”的特質。

這套陣容連續兩個賽季爲曼聯奪得英超冠軍,標誌着“弗格森王朝”的誕生,最重要的是弗格森往後都以此作爲建隊的藍本。

前線:射手型球員+墜後組織型前鋒

中場:兩翼側擊+攔截型+組織及控制節奏型

後防:兩邊衛出擊+健碩型中衛+位置感

在第一代冠軍隊的主力球員相繼退役及離隊他投後,弗格森開始打造第二個皇朝。

三冠王年代

這是一個家傳戶曉,最令人懷念的弗格森皇朝,三冠王除了代表着曼聯稱霸歐洲足壇外,也是弗格森在曼聯執教26年裏最光輝的時刻,也是最能感動球迷的一代。

三冠王年代的曼聯以球隊青訓產品爲主,配合前朝留下來的埃爾文、基恩及舒梅切爾爲骨幹,加上經典的“黑白雙煞”及後防領袖斯塔姆,成功爲已經稱霸國內聯賽的弗格森,初嘗歐洲霸主的滋味。

陣型:4-4-2

前鋒:謝林漢姆/索爾斯克亞/科爾/約克

中場:吉格斯/布羅姆奎斯特/布特/斯科爾斯/基恩/貝克漢姆

後衛:埃爾文/菲利普·內維爾/斯塔姆/羅尼·約翰遜/漢寧·博格/加里·內維爾

門將:舒梅切爾

1998-99年賽季不僅令球迷津津樂道,叫人回味,也代表着曼聯的青訓系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而另一方面,三冠王的成就也爲弗格森在往後的國內盃賽、歐洲賽事,以及球隊組建策略上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在英格蘭國內的兩大杯賽之中,曼聯一直都重視足總盃多於聯賽盃。可是,自1999年起,這局面就徹底扭轉了。

足總盃:曼聯在1990至1999年期間,先後四次奪得足總盃冠軍。可是自此以後,只曾在2004年再度封王(2016年再度奪得),而2005及2007年(以及2018年)則屈居亞軍 (注:2000年因需要履行歐冠冠軍的責任而遠赴巴西參加世俱杯,導致放棄了衛冕足總盃的機會)

聯賽盃:在1999年之前,由弗格森領軍的曼聯只曾在1992年奪取聯賽盃,但自1999年後,卻先後在2006、2009,2010年三度封王(2017年賽在穆里尼奧帶領下再度奪冠),也令弗格森任內的聯賽盃與足總盃冠軍次數爲4:5。

其實曼聯在應對國內盃賽的策略都是在八強之前先派出副選或年輕球員應戰,然後在八強以後則根據對手實力的強弱,在陣容上調動正選球員應戰。

至於爲何弗格森時代的最後十年裏,曼聯的國內盃賽冠軍會由足總盃轉移至聯賽盃身上?原因有二:一是曼聯在2004-2006年期間,經歷了聯賽3年無冠的低潮,球隊爲免四大皆空,唯有把視線轉移至以往被列強忽視的聯賽盃身上;二是本身以聯賽冠軍爲首要目標的曼聯,當在聯賽爭逐處於白熱化階段時,而賽程編排上需連續出戰足總盃賽事與聯賽關鍵戰的時候,弗格森的取向通常都傾向於後者。相反,由於聯賽盃的決賽日通常定於二月底舉行,與聯賽的關鍵時刻沒有牴觸,故在球員安排上比較有調動的空間。

三冠王的成就,對弗格森在往後的歐洲賽事以及球隊組建的策略上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每個人都渴望能有更多的成就與榮譽,即便不強求,也不會拒受。自1999年的首次奪得歐冠後,弗格森一直希望可以再次稱霸歐洲,因此不斷替球隊進行改革及變陣,但卻要等到2008年纔可再度高舉歐冠獎盃。

曼聯雖然在1999-2001年實現了首次的英超聯賽冠軍三連冠,但與此同時,球隊卻在2000及2001年接連被皇家馬德里及拜仁慕尼黑於歐冠賽場淘汰出局,令弗格森覺得球隊需要作出改變。

特別是2001年歐冠8強主場負於拜仁一戰,當時曼聯依舊採用4-4-2陣型來迎戰拜仁的3-5-2陣型,但貝克漢姆與吉格斯的雙翼側擊受制於對方一對邊衛比森特·利扎拉祖及薩利哈米季奇,使得安迪·科爾和索爾斯克亞在前線得不到足夠支援,連帶中場攔截能力也因爲中場人數出現2打3的局面而處於下風。

改革之路(1):4-5-1

2001-02賽季,弗格森先後簽入貝隆及范尼斯特魯伊,並把陣型由4-4-2改爲4-5-1。目的就是利用貝隆在拉齊奧年代出色的中場調度,幫助球隊控制比賽節奏,以降低與列強對抗時往往輕易丟失控球權的弊端。然後再透過把握力極強的“禁區之王”范尼斯特魯伊完成最後一擊。

縱使范尼斯特魯伊在效力曼聯期間(2001-2006年),留下了弗格森皇朝的最高進球記錄(219場,打進150球)。但由於4-5-1陣型要求兩邊進攻及進攻中場後上前插,協助單箭頭完成攻勢,倘若陣型發揮的效果不是很好,只會令前鋒被對方後衛輪流看管,孤立無援。而球風偏慢的貝隆遲遲未能融入球隊以及英超快速的比賽節奏,與此同時,要求欠缺速度及過人突破技巧的貝克漢姆由右中場轉踢右邊鋒,令萬人迷無所適從,加上三冠王年代的功臣在那時候不是相繼離隊,就是狀態開始下滑,還有陣中球員的控球戰術意識不足,導致球隊面臨第二次改造。

但話雖如此,曼聯在該賽季(2001-02)歐冠的表現其實並不差,只在4強敗於當時迅猛崛起的勒沃庫森出局。這或許受惠於一衆歐洲球隊的比賽風格跟節奏並不如英超那般快速及壓迫,致使當曼聯在歐冠場合採用這個新陣型時,球員踢起來比在聯賽還要好。

改革之路(2):4-3-3

2002-03年賽季,弗格森從利茲聯收購里奧·費迪南德鞏固防線,此舉除了協助球隊重奪該賽季的聯賽冠軍外,更重要的是弗格森終於找到了未來十年的防線領袖。而隨後一個賽季又簽入C羅取代貝克漢姆,成功打造第二位萬人迷。加上2004年的英格蘭超新星魯尼,全新的攻防線基本上已經完成。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在2005年簽下的朴智星,體力充沛,服從性強,是韓國球星的優點,這也是爲何弗格森經常在關鍵比賽中起用朴智星爲首發的原因。

至於門將方面,自門神舒梅切爾於1999年離隊後,爲曼聯把守最後一關的先後有博斯尼奇(1999-00)丶巴特斯(2000-01-2002-03)丶霍華德(2003-04,2004-05),卡羅爾(2004-05),但他們的弊病都是狀態起伏不定,令弗格森不得不在2005年簽下荷蘭老牌門將范德薩以解決多年來的門將荒。

歐冠黑暗期

由2002-03賽季的歐冠8強敗於皇家馬德里開始,曼聯在接下來三個賽季於歐冠的表現每況愈下,先是連續兩賽季於16強不敵波爾圖及AC米蘭出局,更甚的是2005-06賽季於小組賽出局。

經過4-5-1陣型的試驗未如理想後,加上范尼斯特魯伊的離開,促使弗格森於2006-07賽季開始把陣型改爲4-3-3。

前線由魯尼丶C羅,薩哈組成三箭頭,他們整個賽季攻入59球。中場方面,新加盟的卡里克迅速融入球隊,填補了2005年離隊的基恩在中場線遺留下來的漏洞。踢法“其貌不揚”的卡里克雖然缺少了“硬漢”基恩的那份熱血,但其低調穩定的球風,則令他成爲球隊的無名英雄。而後防線方面,於2006年1月加盟曼聯的維迪奇及埃弗拉,經過半賽季的適應期後,於2006-07賽季開始成爲球隊主力。而最關鍵的,是C羅於這一個賽季開始大爆發,成功取代范尼斯特魯伊成爲曼聯的新進攻核心,以上種種因素促使球隊重奪失落了三個賽季的英超聯賽冠軍。

在歐冠方面,經歷過2005-06小組賽出局的教訓後,曼聯在2006-07歐冠賽事的表現恢復穩定,其中在八強與羅馬的對碰當中,雖然首回合作客以1:2落後,但次回合回到老特拉福德則以7:2狂勝對手,繼而進身四強,只可惜不敵當屆冠軍AC米蘭出局。

揚威歐洲

到了2007-08賽季,曼聯一口氣簽下了納尼、安德森及哈格里夫斯,再借入特維斯,大大加強了板凳深度。在這個賽季,特維斯取代薩哈,配合原有的魯尼及C羅續組三箭頭,整個賽季攻入79球。勤於跑位及射術精湛的特維斯位置靠前,多次在膠着場面或球隊落後的情況下取得關鍵性的進球,而無私的魯尼在位置上稍爲墜後協助組織攻勢,C羅則位置相對自由,表面上是右邊鋒,但卻被弗格森賦予自由人的角色,盤球突破、遠射、頭球攻門,無所不能。結果,他也沒有辜負弗格森一直以來對他的信任,個人賽季攻入42球,同時奪得了歐洲金靴丶成爲歐洲及世界足球先生,正式踏上巨星之路。

中場線用上卡里克、斯科爾斯或朴智星,配上“玻璃人”哈格里夫斯。哈格里夫斯在該賽季末起了決定勝負的作用,包括對陣阿森納的聯賽當中,射入2:1的致勝罰球,以及歐冠4強對陣巴塞羅那的兩回閤中,出任右後衛的哈格里夫斯力抗伊涅斯塔,成功協助球隊在兩回閤中不失一球。而決賽則以防守中場身份完成整場賽事,更在互射點球階段射入一球。

後防線上“維迪奇+里奧·費迪南德”的中後衛組合比昔日三冠王年代“斯塔姆+羅尼·約翰遜”有過之而無不及。左後衛埃弗拉在防守時的位置感或許不及埃爾文般穩健,但助攻力更強,而他與C羅搭檔在左側邊線撞牆式助攻的畫面,至今仍然令人津津樂道。右後衛上,效力曼聯多年的韋斯·布朗終於有了出頭天。而老將范德薩則越來越可愛,整個賽季中作出多次精彩撲救,令球迷猜想如果球隊當初可以早一點把他從富勒姆招攬過來的話,或許不用等整整三個賽季才把聯賽冠軍帶回老特拉福德。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斯科爾斯在歐冠4強擊敗巴塞羅那一戰中,射入了一個久違的招牌式遠程炮進球,一箭定江山協助曼聯殺入決賽。繼而在決賽首發上陣,彌補了1999年因停賽而錯過了與拜仁交手的機會。此戰曼聯與切爾西戰鬥至互射點球階段,最終憑藉范德薩在點球大戰的突然死亡階段擋出阿內爾卡的射門,以總比分6:5擊敗切爾西,爲弗格森帶來第二座歐冠冠軍獎盃。

正當大家看好弗格森可以第三度捧起歐冠獎盃,得以追平宿敵利物浦的傳奇主教練佩斯利那三個歐冠冠軍紀錄之際,曼聯卻兩次在決賽不敵巴塞羅那。與其說紅魔欠缺運氣,倒不如承認那時候的“夢三”確實技高一籌。

改革之路(3):重回4-5-1

弗格森在奪得第二次歐冠冠軍後,繼續爲追平利物浦的傳奇主教練佩斯利那三個歐冠冠軍紀錄而努力,也開始在聯賽與歐冠淘汰賽中排出兩套陣型,採用不同球員來迎戰強敵。弗格森以往較多以一套陣型來出戰兩項賽事,並且只在個別球員上作出輪換。

2008-09賽季,由於C羅提出轉會至皇家馬德里的要求,加上球隊未有意欲買斷特維斯的合約,於是弗格森從熱刺簽入貝爾巴托夫,以備不時之需,但也令前鋒線出現人滿之患。

四前鋒陣?一個只能在虛擬遊戲世界纔會出現的全攻陣型,雖然在現實世界有點不切實際,但紅魔球迷還是翹首以盼弗格森何時會實行。而弗格森當然也沒有令大家失望,整個賽季,在英超聯賽共有10次排出四前鋒陣。但考慮到攻守平衡的問題,第四名前鋒通常只會在下半場中後段,當球隊處於久攻不下或劣勢的情況下,以雷霆救兵的姿態出現球場。

四大前鋒表面上威力無窮(整個賽季攻入75球),但實際上貝爾巴托夫過於“冷靜”及“懶洋洋”的比賽態度與曼聯一貫的快速進攻節奏格格不入。而另一方面,朴智星與弗萊徹在該賽季迎來了職業生涯的高峯,所以在歐冠淘汰賽中,弗格森就決心把上兩個賽季已經運作暢順的4-3-3變回之前改革失敗的4-5-1,實行以中場制衡對方。幸運地,這次變陣成功了。

在那一個賽季歐冠淘汰賽階段中,魯尼繼續爲他人作嫁衣,充當左中場以騰出中鋒位置給C羅。中場中路以弗萊徹及卡里克爲核心,而朴智星位置雖然偏右,但就會經常回到中路協助搶截。至於剩餘的一個位置則並無固定人選,如需要提升球隊控制比賽節奏能力的話,可以選用斯科爾斯或吉格斯,如需要再加強攔截能力的話,則會派遣安德森。後防線仍然沿用上屆的冠軍防線,只是右後衛換上了一直在球隊默默耕耘的奧謝。

在這個賽季,曼聯完成了第二次的英超三連霸,追平利物浦的18次國內頂級聯賽冠軍紀錄。可是,在接下來的歐冠決賽中,即便在最後的27分鐘盡出四大前鋒,也未能替弗格森拿下第三座歐冠獎盃。

2009年歐冠決賽首發陣容:4-5-1

前鋒:C羅

中場:魯尼/吉格斯/卡里克/安德森/朴智星

後衛:埃弗拉/維迪奇/里奧·費迪南德/奧謝

門將:范德薩

由於中場線受制於對方的控球戰術,加上在開賽初段已經落後,弗格森在下半場開賽時已經由特維斯換下安德森,與C羅組成雙箭頭,試圖儘快將比分扳平。之後弗格森再換入貝爾巴托夫,也是第一次在當屆歐冠賽事中派出四名前鋒同時上陣。貝爾巴托夫位置最前,特維斯偏右,魯尼移入中路,王牌C羅位置偏左,但被普約爾嚴密看管。最終四大前鋒顆粒無收,曼聯也以0:2不敵巴塞羅那,未能打破歐冠冠軍的衛冕魔咒。

2009-10年賽季,那位曾經主宰曼聯前鋒線長達三年之久的第二代萬人迷正式離隊,但弗格森並沒有收購重量級球星填補其空缺。相反,弗格森安排魯尼迴歸箭頭位置,而紅魔10號也沒有令球迷和隊友失望,當賽季射入34球,當仁不讓地取代C羅成爲老特拉福德的頭號球星。從范尼斯特魯伊到C羅、再到魯尼,每當有前鋒離隊,球隊都有合適的人選接班且順利過渡。再一次顯示弗格森運籌帷幄,熟知球員踢法及對球員表現充滿信心的最佳見證。

2009-10賽季歐冠淘汰賽常規陣容:4-5-1

前鋒:魯尼

中場:納尼/斯科爾斯/卡里克/弗萊徹/朴智星

後衛:埃弗拉/維迪奇/里奧·費迪南德/拉菲爾

門將:范德薩

曼聯在當屆歐冠賽事仍然以4-5-1爲主打陣型,魯尼迴歸正前鋒,納尼、朴智星及瓦倫西亞,三名邊中場輪流上陣,後防線上只是右後衛換上拉菲爾或年邁的加里·內維爾。

但球隊卻表現好壞參半。好的是歐冠16強以總比分7:2大勝AC米蘭,成功報了2005年及2007年被對方淘汰出局之仇。而壞的是歐冠8強與拜仁的對碰當中,曼聯在兩回合都是在開賽早段先開紀錄,然後當拜仁站穩陣腳後,曼聯被對方控制比賽節奏,再到比賽末段被對方打進致勝球。首回合92分鐘被奧利奇攔途截劫下奠勝,次回合在上半領先3:0的情況下,先於43分鐘被奧利奇追回一球,然後到74分鐘被羅本的世界波追平,最終被拜仁憑藉作客進球優勢晉級。

當然,魯尼在次回合下半場初段傷出,的確打亂了球隊部署。但關鍵所在是弗格森當時抱着“守到完場”的賭博心態,以奧謝入替傷出的魯尼,而並非趁機換入貝爾巴托夫保持攻擊力,一來一回,就讓拜仁肆無忌憚地壓上進攻,最終打進第二個作客進球,弗格森留下了遺憾。

改革之路(4):4-4-1-1

2010-11賽季,是一個具有歷史價值、值得讓所有球迷紀念,卻又讓弗格森念念不忘的賽季。

早在2010年4月,曼聯就宣佈簽下墨西哥新星小豌豆埃爾南德斯,相信各位球迷在當時並不會對這個再普通不過的交易抱有太大期望,因爲球隊每個賽季都會簽下數位未來之星,但當中能夠迅速踏上夢劇場之路的,確實不多。但當經過在2010年世界盃打進2球且有驚豔的演出後,大家都開始對小豌豆充滿期望。

曼聯在這個賽季英超聯賽大豐收,先有貝爾巴托夫以21球與前隊友特維斯一同分享英超聯賽最佳射手寶座,也是繼約克(1998-99,18球)、范尼斯特魯伊(2002-03,25球)、C羅(2007-08,31球)後,弗格森麾下的第四位英超最佳射手。其次是重奪失落一年的聯賽冠軍,這也是曼聯第19次英格蘭頂級聯賽的冠軍,正式超越利物浦,成爲英格蘭頂級聯賽冠軍紀錄保持者,弗格森也兌現了當初所許下的承諾,一個原本遙不可及的目標。

接下來的是歐冠決賽,對手又是巴塞羅那。在溫布利大球場出戰,曼聯就像享有半個主場之利,弗格森當然希望可以順道完成第二個夢想:拿下自己的第三座歐冠冠軍獎盃。

這次是曼聯自弗格森帶隊以來第四次打進歐冠決賽,相比起過去的黑白雙煞、三叉戟,四大前鋒等攻擊組合,這一賽季的攻擊線只有王牌魯尼、首賽季征戰的小豌豆以及歐冠賽場上啞火的瀟灑哥貝爾巴托夫,可謂是歷來攻擊點最少的一個賽季。而弗格森也深知一旦魯尼被凍結,留在前場的小豌豆就會形同虛設,因此瓦倫西亞與納尼在邊線的突破尤爲重要。另外,經過此前決賽對陣巴塞羅那的失利後,大家都知道若要打斷夢三那套傳控戰術的話,則需要動用兩至三名球員不斷向對方的組織核心哈維及伊涅斯塔進行逼搶,因此朴智星自然成爲重要一員。

2011年歐冠決賽首發陣容:4-4-1-1

前鋒:小豌豆

副鋒:魯尼

中場:吉格斯/卡里克/朴智星/瓦倫西亞

後衛:埃弗拉/維迪奇/里奧·費迪南德/法比奧

門將:范德薩

與上一次歐冠決賽相比,陣型由4-5-1微調至4-4-1-1。曼聯一開賽邊立即把比賽節奏加快,希望憑藉瓦倫西亞的高速突破配合靈活的跑位,以及搶點時間準確的小豌豆,儘快取得進球,可惜未能如願。當首個15分鐘過後,哈維、布斯克茨、伊涅斯塔及梅西等人逐漸搶回比賽節奏,令比賽又被巴塞羅那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兩場負於巴塞羅那的決賽當中,曼聯都缺少了大賽球員弗萊徹。需要知道,現在追憶當初只是茶餘飯後的馬後炮而已,但假如由弗萊徹換上吉格斯的話,相信朴智星戰至上半場的中後段就已經大口喘氣的畫面並不會這麼快就出現,曼聯也不會被對手完全壓倒在自己的後半場捱打。

雖敗猶榮,曼聯的確是輸了,但輸給了一隊近年最出色,最引人入勝的球隊,何罪之有!就連弗格森本人在賽後也承認輸給了一支在自己執教生涯當中所遇過的最佳球隊。兩年前曼聯陣中還有C羅、特維斯那種善於作出個人突破的球員在陣,即使球隊落後,球迷還期待他們可以扭轉局面。但曼聯在這場決賽卻完全被對手牽着走,儘管魯尼取得扳平進球的一剎那讓球迷看到一絲希望,但很快又被對手掌控比賽。這一次,兩隊的距離更爲明顯。

傷兵潮

2011-12賽季,爲恢復昔日雙翼齊飛的光芒,弗格森從阿斯頓維拉簽入阿什利·楊,打算與納尼及瓦倫西亞一起出任雙翼。只可惜,在經歷過之前4年內3度打進歐冠決賽的高峯期後,曼聯球員的狀態在這一賽季開始下滑,更甚的是一衆球員不約而同地受到傷病困擾(後防線是重災區)而令前、中、後三線的球員組合不能穩定,導致陣型支離破碎,最後更四大皆空。

球隊先在歐冠小組賽中踢起來予人一種力不從心、注意力不集中的感覺,導致最後排在第三名而需轉戰歐聯杯,其後又在歐聯杯的8強不敵畢爾巴鄂出局。賽季末在聯賽則與曼城鬥至最後一輪比賽的補時階段,被對方以較佳得失球的成績拿下聯賽冠軍。

表面上,紅魔鬼在這一個賽季好像接連倒黴,但也因爲傷兵潮的緣故令弗格森給予年輕球員更多上陣機會,從而發掘出埃文斯的位置感、克萊維利的大局觀以及維爾貝克的衝刺能力,爲球隊的將來鋪路。

但對於2011-12賽季最有趣的地方還是斯科爾斯突如其來的復出。本來在2011年歐冠決賽後就宣佈退役的斯科爾斯,卻突然在2012年1月8日對陣曼城的足總盃比賽中復出,令所有球迷都爲之震驚。至於復出原因,當然是因爲球隊的中場球員飽受傷病困擾,令弗格森無兵可用,纔出此下策。

接下來的一個賽季是弗格森在曼聯執教的最後一個賽季,到底他會否對球隊繼續進行改革?還是安於現狀,原地踏步?

謝幕,最後一變:4-2-3-1

2012-13賽季是弗格森帶領曼聯的最後一個賽季,“鬥心未泯”的弗格森仍然對第三座歐冠冠軍窮追不捨。

經過2011-12那個既無奈又失望的賽季後,曼聯於2012年8月下旬宣佈從宿敵阿森納陣中籤入上賽季的英超聯賽最佳射手——范佩西。

4-4-2本應是這個賽季的主打陣型,但弗格森卻逼於無奈地把陣型變爲4-2-3-1。當初的如意算盤是范佩西與魯尼組成雙箭頭,新加盟的香川真司負責銜接中場。但由於曼聯與多特蒙德的比賽風格有別,令香川真司在比賽過程中與隊友的配合默契度不足。加上魯尼慣性墜後協助組織的踢法,令香川真司與他在比賽中的跑位出現重疊的情況。因而在下半賽季開始,香川真司更多地時候被安排改踢一個他並不太習慣、也限制他發揮的左路進攻中場。而具備組織能力的克萊維利仍受傷患困擾,剩下的斯科爾斯更只能作替補用途。眼看形勢不對勁,弗格森自賽季中段起,就把能傳擅射的魯尼擺放在介乎進攻中場與中場中路之間的位置,協助組織攻勢及連接中前場,但效果未見顯著。

出於擔心魯尼未能適應新位置,弗格森則把原來的左、右中場改爲更具侵略性的左、右邊鋒。只可惜三名邊鋒球員:阿什利·楊、納尼及瓦倫西亞在這個賽季均受傷患或續約等問題所困難,而未能發揮出最佳狀態,令卡里克的長傳及一對左、右邊衛的後上助攻顯得更爲重要。幸好前線還有把握力強的范佩西迅速融入球隊並接連取得關鍵性的進球,足以抵消中場線創造力不足,以及頻繁更換中後衛所引致的後防不穩。

最終,曼聯重奪英超聯賽冠軍,也是弗格森的第十三次,爲輝煌的主教練生涯劃上完美句號。

若要選出這個賽季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賽事,必定是歐冠16強與皇家馬德里的兩回合對決。

基於2011-12賽季的傷兵潮蔓延,常規首發只有門將德赫亞、一對左右邊衛埃弗拉和拉菲爾、中後衛里奧·費迪南德、防守中場卡里克,前鋒范佩西,其餘位置則按照球員的狀態或輪換戰術而定。

2013年歐冠16強首回合首發陣容:4-2-3-1

前鋒:范佩西

中場:(左邊鋒)維爾貝克/(進攻中場)香川真司/(有邊鋒)魯尼

防守中場:卡里克/瓊斯

後衛:埃弗拉/埃文斯/里奧·費迪南德/拉菲爾

門將:德赫亞

與皇家馬德里的首回合對碰當中,弗格森調兵遣將的能力可見一番:

1)一反常態:首回合的上半場把“前鋒”范佩西後撤至進攻中場,形成對方禁區邊緣附近沒有曼聯球員出沒,誘導皇馬後衛把防線推前。弗格森此舉是透過范佩西出色的護球能力,拿球后能夠迅速向前作出傳送,又或是頭球二傳,讓充當左翼的維爾貝克或位居中路的香川真司趁機殺入禁區攻門,實行以快取勝。

衆所周知,皇馬定必對首回合志在必得,全軍壓境,在所不惜。因此曼聯的進攻球員必須在後防解圍後於前場成功護球,讓處於後半場的隊友得到喘息時間與空間,順道把防線推前,而曼聯陣中最有能力完成這個任務的人屬魯尼與范佩西兩人。至於弗格森之所以更傾向於踢法更爲靈活的後者,是因爲身體對抗性較強的魯尼更適合防禦舊隊友C羅,故被安排在右路協助拉菲爾抵擋皇馬在左路的進攻。

2)區域聯防:由於皇馬的大部分攻勢都會直接或間接經過C羅來完成,如果能儘早向這位舊將進行攔截的話,將會更容易瓦解皇馬的進攻。考慮到安排專人防守體力充沛的C羅效用不大,所以弗格森決定實施區域聯防:瓊斯與卡里克鎮守中場中路,維爾貝克與魯尼分居左右,實行兵來將擋。每當C羅於左路面對魯尼未能取得甜頭時,則會移入中路尋找機會,而這時候,瓊斯則會“挺身而出”招呼C羅。曼聯在上半場大部分時間都能透過區域聯防來鎮壓C羅的威脅,但當C羅在上半場末段與迪馬利亞交換位置後,協防意識較差的維爾貝克則未能給予對手壓力,終於讓C羅有機可乘,而C羅爲皇馬扳平比分的一球也是從右路殺入禁區的。

3)角色互換:正當上半場取得1:1 的“優勢”後,弗格森有感覺皇馬在下半場將會全面進攻,而負責連接球隊由守轉攻的樞紐哈維·阿隆索必定會成爲觸球次數最多的一員,因此改派體力充沛且纏繞性強的維爾貝克來干擾阿隆索,以打斷對方的進攻節奏。而范佩西則留在最前線等待卡里克的長傳或魯尼等人的傳球來射殺對手,只可惜最後未能把握兩次黃金機會。

2013年歐冠16強次回合首發陣容:4-4-1-1

前鋒:范佩西

副鋒:維爾貝克

中場:納尼/卡里克/克萊維利/吉格斯

後衛:埃弗拉/維迪奇/里奧·費迪南德/拉菲爾

門將:德赫亞

與首回合相比,弗格森把陣型由4-2-3-1改爲着重中場爭奪的4-4-1-1

4)出其不意:從次回合出場名單所見,本以爲弗格森會利用納尼於右路看管國家隊隊友C羅,但在開賽後,居然是大賽經驗豐富的吉格斯出任右中場。此舉令很多球迷爲之震驚與不解,皆因吉格斯的防守意識不算高,加上已接近退役之齡,在速度上以及對抗性都與當打的C羅有差別,別以爲弗格森棋差一着,吉格斯在那場比賽多次防守成功,效果出奇地好,不僅令一衆球迷刮目相看,也令迴歸成名之地的C羅在上半場表現若有所失。

5)遲疑不決:弗格森在次回合下半場的換人調動令人質疑。從納尼在下半場被逐,直到被對手打進第二球的13分鐘內,弗格森並沒有作出任何換人調動來改善防守。直到73分鐘才換入魯尼,卻爲時已晚,皆因那時候曼聯需要打進兩球才能出線。更甚的是第二個換入的球員是本季表現乏善足陳的阿什利·楊,而非小豌豆或香川真司,令人費解。而最後用瓦倫西亞換下受傷的拉菲爾只是“正常”之舉。弗格森這次在球隊處於劣勢下遲疑不決的調動,直接破壞了之前超過135分鐘(首回合90分鐘 + 次回合上半場)的精心部署。到底弗格森是否被那張突如其來的紅牌打亂了部署,擾亂了思維?還是真的年華老去,反應遲鈍?

弗格森爵士在2000年及2003年的歐冠淘汰賽遇上皇家馬德里,結果都被淘汰出局。而這一次再被剋星結束歐冠之旅,只能慨嘆天意弄人。

成也巴薩,敗也巴薩

如果說抽籤是運氣使然,那麼弗格森先後5次帶領曼聯打進歐洲盃賽賽事的決賽階段,期間都總會遇上巴塞羅那,一切好像命運中自有主宰:1991年是弗格森首次帶領曼聯打進歐洲賽事的決賽,結果憑藉馬克·修斯梅開二度,以2:1擊敗由克魯伊夫領軍的“夢一”。

1998-99賽季,歐冠小組賽與範加爾領軍的巴薩合演了兩場3:3的經典戰役後,成功力壓對手晉級8強,然後決賽又在巴薩的主場——諾坎普球場,反勝拜仁捧杯。

2008年歐冠4強以總比分1:0淘汰由裏傑卡爾德領軍的“夢二”,順道結束了裏傑卡爾德在巴薩的執教生涯,然後再在決賽擊敗切爾西封王。但隨後兩次在歐冠決賽交手,曼聯都不敵由瓜迪奧拉率領的“夢三”。

“戰勝夢一,冠軍夢成”,“遇過夢二,完成霸業”,“敗走夢三,歐冠夢碎”。“成也巴薩,敗也巴薩”是弗格森的歐冠生涯最佳寫照,也難免令弗格森帶着一絲遺憾來告別歐冠賽場。

後感

“弗格森皇朝”陪伴我們26年之久,我也爲弗格森時代的曼聯,評選出心目中的最佳陣容(1995-2013).

陣型:4-4-2

前鋒:范尼斯特魯伊/C羅

中場:吉格斯/基恩/斯科爾斯/貝克漢姆

後衛:埃弗拉/里奧·費迪南德/維迪奇/加里·內維爾

門將:范德薩

替補:魯尼/卡里克/斯塔姆/德赫亞

前鋒線採用“禁區之王”范尼斯特魯伊,配合“全能射手”C羅,兩人的進球數之高足已令“黑白雙煞”心服口服,至於同樣屬高產一族的范佩西則因爲加盟時間較短,我並未選用。而傳射皆能的“自由人”魯尼,則由於其全能型踢法導致位置飄忽,當與相同位置的球員作比較時則略爲處於下風。

三冠王年代的菱形中場線一直是弗格森的經典之作:兩翼傳中、遠射能手、死球專家、精準攔截,每一位都獨當一面,分工清晰。而弗萊徹、布特、朴智星等人,我並未選取,只是因爲上述四人的表現實在太過出色而已。至於在2006年加盟後便一直成爲主力的卡里克,其落選只是因爲在場上的感染力不及老隊長基恩。

1311分鐘的聯賽最長時間不失球紀錄,足以令“鐵三角”維迪奇、里奧·費迪南德及范德薩順利入選,而兩邊衛則選擇埃弗拉及加里·內維爾,原因很簡單,以上五人皆能長期保持穩定的比賽狀態輸出,令“弗格森皇朝”得以延續。除了加里·內維爾是長期正選之外,就個人而言,這條在2008年奪取歐冠冠軍的防線比三冠王年代的更爲穩固。

26年來,弗格森爵士建立了一個無與倫比的弗格森皇朝,至於曼聯往後的繼任人能否超越輝煌的弗格森時代?暫不知曉。但可以肯定的是,“弗格森皇朝”可一不可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