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耳熟能详的客家童谣形象地表述了客家人的端午习俗。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端午节已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记忆。为此,县融媒体中心推出特别策划《我们的节日·端午》,与您一同关注节日里的人和事。

镜头一:主播带你品民俗

【主播王章华: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们客家地区,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为此,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今天来到了珊瑚乡上珊瑚村,看看这里的人们是怎么过端午的!】

披着朝霞,吹着晨风,行进在乡间小道上,上珊瑚村的村民们带着我们走进当地的圆通山,从体验采摘粽叶开始。

教我们采摘粽叶的村民叫胡冬金,她告诉我们,在上珊瑚村,一般都是以箬竹的叶子作为制作粽子必不可少的材料。每年端午前,她都会约上村里的好姐妹一起来到这里采摘箬叶。在当地村民看来,这些都是来自大山的馈赠。

青翠欲滴的箬叶很是诱人,但其表面粗糙,周边锋利,稍不留心就会把手划伤。但是,在胡阿姨的指导下,我们顺利完成了采摘任务。

【你瞧,不一会儿呀,我跟阿姨就摘到了这么多粽叶。现在,我们要用圆通山特有的山泉水来洗粽叶。这样洗出来的粽叶,非常柔软,蒸出来的粽子更加清香可口。】

随后,在胡阿姨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位于上珊瑚村三胞树公园旁边的农家小院。等我们到达的时候,当地的“包粽能手”陈端英阿姨已经把糯米、粽绳都准备妥当,就等我们的粽叶了。

【这个包粽子是个技术活,说实话,我还没包过,所以现在想请阿姨能不能教我,如何包粽子呢?】

农家小院,清风徐来,树荫小桌边,折叶、放入糯米、加入红枣、绑绳……手把手指导,我们终于学会了包粽子的技能。

【瞧瞧,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刚刚阿姨的指导,今天终于学会了包粽子,这就是我们的成果。接下来,我们就去煮粽子吧!】

经过1个小时左右的精心蒸煮,热气腾腾的粽子出锅了。打开粽绳,撕开粽叶,便尽享软糯香甜美味。这时候,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美味,一同感受粽子传递的浓浓情意。

【今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通过一天的爬山涉水,去采摘粽叶,洗粽叶,淘米、包粽子、煮粽子,现在经过耐心的等待,一锅香甜可口的粽子终于出锅了,个包粽子的体验过程中,让我知道了制作一道美食的艰辛,还有劳动的快乐。借这个粽子,我也祝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端午安康、平平安安。】(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陈喜英 胡国玉 王章华)

镜头二:融融端午暖人心

连日来,禾康养老服务公司联合县民政局、中医院、古田镇、临江镇等单位,分别在临江镇、古田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棕情飘香,迎端午”爱心公益活动,为老人们送去节日的关爱和祝福。活动现场中,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已提前做好了泡糯米、洗粽叶等准备工作。不少参与包粽子比赛的市民和老人们拿起粽叶,折叠、装米、压实,穿绳系紧,动作行云流水。不一会,一片片粽叶就变成了有棱有角的粽子。

除了包粽子,活动现场还开展了趣味小游戏、健康体检、免费理发等活动,让老人们感受端午的快乐氛围。(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新元 赖贵升)

镜头三:粽叶飘香敬老情

6月23日,团县委和建设银行上杭支行志愿者到旧县镇敬老院开展“粽叶飘香·浓浓敬老情”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为老人理发、泡脚、剪趾甲等,并献上精彩的歌舞表演,让老人们提前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通过活动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传递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正能量,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关爱老年人的志愿服务中来。(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兰明桂 实习记者:袁艺)

记者:编辑:兰秀清 编审:赖丽琼 监制:黄金林 总监制:张锋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