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時,20萬訂單,7200萬成交額,這是網易創始人丁磊在本月初首次直播帶貨的成績單。就在直播當天的上午,丁磊帶領網易完成了在港交所的二次上市,上市之後,網易股價從發行價123港元漲到了130港元,以此計算,丁磊身家逼近2000億港元。

在丁磊直播首秀的三天前,另一家門戶網創始人——搜狐CEO張朝陽也進行了直播帶貨首秀。丁磊和張朝陽,身後分別帶領着1997年創立的網易和1998年成立的搜狐。

同時成長於PC時代,除了搜狐和網易,還有新浪和騰訊。當年曾並駕齊驅的四大門戶,如今已經分道揚鑣,走出了不同的路徑。曹國偉執掌的新浪在贏了微博之戰後,再未能傳出更多喜報,而騰訊已經構建出了自己龐大的商業帝國。

從市值來看,搜狐3.28億美元,新浪22.52億美元,網易561.68億美元,騰訊5432億美元,前一家依次爲後一家的零頭。

20多年前,張朝陽、丁磊、曹國偉、馬化騰4位年輕人從同一個路口出發,今天,卻走到了完全不同的天地。一切都是今非昔比。馬化騰帶領的騰訊,如何從當年的門戶“小弟”變身今日的互聯網“大哥”?

在互聯網四大門戶的掌門人中,張朝陽出生於1964年,曹國偉出生於1965年, 馬化騰和丁磊年紀最小,都出生在1971年。

雖是同齡人,但馬化騰比丁磊成名更晚。林軍在《沸騰十五年》中提到,馬化騰創辦騰訊的一個原因,有一個流傳很久的版本是,丁磊的成功給了很多人榜樣的力量,正是因爲看到丁磊靠着免費電子郵箱走向成功,同在一個圈子裏的馬化騰也決心創辦騰訊。

而市場上還流傳着一個故事是,當年馬化騰在聽了張朝陽的演講後,受啓發做出了QQ,但由於當時QQ長期沒有收入,馬化騰希望把QQ賣給搜狐,最終並沒有成功。

這些故事的真僞難以考證,但是卻說明了一個事實:在四大門戶江湖中,騰訊和馬化騰屬於後來者。事實上,在騰訊成名之前,互聯網界一直把搜狐、新浪、網易稱之爲三大門戶,新浪網創始人王志東、張朝陽、丁磊被稱爲“網絡三劍客”。

只是人們並沒有料到,當時門戶中的“小弟”,成爲了如今的老大。事實上,騰訊和其他幾家一直都不同,儘管後來騰訊也被納入了四大門戶的行列,但門戶業務只是騰訊在QQ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一部分。

2001年,QQ用戶註冊量高達5000萬,2002年達到1億,因爲巨大的用戶基礎,也讓QQ衍生出來的產品得到飛速的提升。

趁着上升勢頭,2003年,馬化騰決心進入網遊領域。在這之前,騰訊內部幾位創始人有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爲QQ當時根基還不穩,多線作戰條件還不成熟,且幾位創始人對網遊都不熟悉。

但是馬化騰態度很堅決,他認爲網遊市場將會是巨大的機會,騰訊不能錯過。而當時盛大公司已經證明了這一點。2001年,盛大以30萬元代理的韓國遊戲《傳奇》,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創造了60萬人同時在線的紀錄,日收入達到了100萬元。

但是馬化騰自己看好還不行,因爲按照騰訊早年的約定,任何一個新業務必須五位創始人都同意纔可以。爲了說服其他人,馬化騰帶着創始人團隊中的張志東和曾李青去了洛杉磯,參觀E3遊戲展,此行讓曾李青態度發生了轉變,最終馬化騰也取得了其他人的同意。

2003年3月,騰訊在上海組建遊戲事業部,然而騰訊代理的第一款遊戲《凱旋》卻因爲遊戲配置和網絡要求高而折戟。在代理失敗之後,騰訊開始自己研發遊戲,2004年騰訊推出“QQ堂”,開啓QQ系列遊戲,不過大部分遊戲都仿照了市面上流行的遊戲,並無太多創新成分。

2008年,QQ飛車和QQ炫舞的上線,騰訊遊戲因此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但是相比國際知名的遊戲,騰訊還差的很遠,其遊戲收入也一直無法超越盛大和網易。2008年,騰訊重啓了遊戲代理之路,《地下城與勇士》、《穿越火線》相繼公測。2009年,騰訊擊敗盛大,一舉成爲國內網遊一哥。

這些年,騰訊除了自研+代理遊戲,還持續大手筆投資,打造了完整的遊戲產業鏈。這也爲騰訊遊戲構築了牢固的護城河,在體量上一直領先網易。

2003年,在網遊業務發展的同時,騰訊的門戶網站也開始組建。馬化騰對於騰訊網給予了很大的期望,他認爲有了新聞門戶,騰訊有機會形成一橫一豎的業務模式,在即時通信工具之外,門戶將成爲另外一個流量入口,覆蓋所有的互聯網服務。

2004年8月,騰訊開始將QQ流量導入到騰訊網,並用迷你首頁的形式向QQ用戶推送新聞,這一形式讓騰訊網的流量爆炸式的增長,很快,騰訊網的流量衝到了國內門戶的第四。

即時通訊、遊戲和門戶業務成爲了騰訊當年的三駕馬車,這是當時騰訊和其他門戶不同的地方,

在互聯網時代,騰訊作爲黑馬一路狂奔,光芒四射,但其領路人馬化騰卻是一個性格低調的人。

“20 歲的時候我是一個非常內向的程序員。我不喜歡管人,不喜歡接受採訪,不喜歡與人打交道,獨自坐在電腦旁是我最舒服的時候。” 馬化騰說,工作前五、六年,錢不是用來買書就是買電腦。2015年8月,網上有人曝光過馬化騰寫過的代碼,寫作日期是在1999年大年初六。

2018年,在參加首屆粵港澳灣區青年營活動時,馬化騰對外講述了自己對於學習的態度,他提到了保持好奇心,保持“問到底”的精神、發揮團隊精神以及“最關鍵的是,你是像充電寶一樣被充電的。”

正是這樣的馬化騰讓騰訊從即時社交軟件出發,20年裏,逐漸演變成一個覆蓋金融、娛樂、內容、雲業務等多業務的商業帝國。

對於騰訊來說,其成功的重要節點可以分爲兩個,一個是遊戲,一個社交(QQ和微信),前者讓騰訊在PC互聯網領域賺到了足夠的錢,而後者則讓騰訊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都拿到船票,成爲互聯網流量的中心。

在流量和資本的加持下,騰訊所向披靡,也因此招來了外界的畏懼。2010年騰訊和360爆發了3Q大戰,在此後騰訊開始奉行開放戰略,使得騰訊的盟友遍及半個中國互聯網。

如今,在雲計算、AI、金融領域,騰訊越來越強大。但也不乏挑戰,面對字節跳動在資訊和短視頻、直播領域的發力,騰訊要再接再厲,繼續迎戰。

作爲騰訊商業帝國的掌門人,對於馬化騰來說,也許只有一種東西讓他感到不安,那就是時間。隨着馬化騰和騰訊公司年齡的增長,他開始擔憂失去對年輕人的洞察,“我們發現自己有時候在這個行業,不知道年輕人喜歡什麼,我覺得這是最可怕的。”

資料來源:全天候科技、騰訊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