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rw

F-35項目又雙叒出問題了

根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在6月23日的報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並沒有按照合約的標準爲F-35提供夠足夠數量並且性能穩定的零部件,這一點將導致美國及其盟友在內的F-35戰鬥機的後期維護成本面臨不可控的風險。而對於那些還沒有完成採購進程的美國盟友而言,F-35戰鬥機要漲價毫無疑問是一個壞消息,而更爲雪上加霜的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自動後勤維護系統(ALIS)無法識別部分零件供應商的零件,盧克空軍基地的負責人表示,這樣的問題零部件數量比例已經達到60%。

軍隊方面反饋的負面信息偏多

而F-35戰鬥機的發展問題就僅僅是面臨成本上升和零部件不合格嗎?還遠遠不止。這次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自動後勤維護系統(ALIS)無法識別部分廠商的零部件的問題說明在生產組裝F-35過程之中出現了嚴重的組織不協調問題。按照美國F-35開發合同,目前其主要的138個合同商分佈在全世界231個不同的工作地點,同時其中的88個是非美國企業。什麼意思呢? F-35生產製造工作之中實際大量存在的外包服務是其產品質量控制出現了較多問題的根源。

普惠公司生產的F-35戰鬥機動力系統

而這些外包企業的總部主要分佈在四個國家:意大利、澳大利亞、英國和土耳其,其數量分別爲36個、30個、24個和12個。單純按照零配件和子系統的生產數量來看,英國企業是其中最大的一個組成部分。國際化開發的思路使得F-35在項目研發初期迅速解決了融資問題,但是這樣一來也引發了諸如全球生產調配組織、標準化生產監管等方面的問題。

生產線之中的F-35

即使是財大氣粗的美軍似乎也承擔不起這樣一款昂貴的裝備了。按照美國國防部方面的測算,F-35的三種子型號全部裝備美軍之後,其機隊的採購、維護和日常使用在內的最低成本將達到1.1萬億美元。同時,設計之中希望突出的易維護性等方面的優勢也並不突出,日常維護時間長期超出標準、整機系統的可靠性不如預期等方面的問題一直如同陰霾一樣困擾着美軍的換裝F-35的中隊。

降低使用成本是美空軍F-35部隊的未來主要工作

而對於美國的盟友而言,這款當年被命名爲“聯合直接攻擊戰鬥機”(JSF)的項目看起來也沒有之前那麼“香”了。F-35的費用如今已經變成了“無底洞”的狀態。目前F-35戰鬥機的研發和量產進程已經燒掉了各個參與國家4000億美元,而最終的預算總額度將達到1.5萬億美元。當初預計相對廉價的單機造價也在放飛自我的道路上一路狂奔:5000萬/架,1.6億/架發展到如今的2.2億美元/架。

F-35戰鬥機依舊是一款劃時代的空中裝備

F-35戰鬥機的推廣受到了其採購價格和使用成本方面極大的阻礙,對於錢根子本就不寬裕的美國盟友而言,“不追加採購數量”成爲了普遍性的共識。然而,這也徹底堵上了美國通過擴大量產規模降低成本的路。“降價需要增產→盟友不敢追加採購→採購規模上不去導致成本下不來”的“死循環”還將繼續長期困擾這款劃時代的戰鬥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