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2020年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日,奧林匹克的精神:卓越、友誼、尊重 。其實奧林匹克精神也適用於企業間的競爭:尊重對手,就是尊重自己。

開篇之前,我們先來看下國內的大事:北斗“收官”;嚴禁新冠病毒攜帶者經營食品;胡潤榜發佈,黃崢第二、馬雲第三。

北斗“收官”:可實現自動農機、坐在家裏放牛

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暨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

北斗衛星發射成功將會對我們生活帶來積極影響。比如、糧食、共享單車、公交、開車、外賣、金融、動物保護等帶來便利。

尤其是,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廣泛,比如北斗在智能農業系統、自動農機系統、還有實現北斗放牧,坐在家裏就可以放牛、並精準定位牛在哪裏。

專家:嚴禁新冠病毒攜帶者或感染者經營食品

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專家、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說,新冠病毒不會在食品之間傳播。目前全世界還沒有發現食品傳播新冠病毒的報道。現有大量科學數據表明,食品不會感染新冠病毒,但有可能被污染。

他還指出,如果食品加工者沒有按照正確生產操作規範來經營食品,通過病毒攜帶者或病人的飛沫以及密切接觸者等途徑,是可能污染食品表面的。因此,嚴禁新冠病毒攜帶者或感染者經營食品。

胡潤富豪榜:黃崢身家超馬雲

6月23日消息,根據胡潤研究院週二發佈的《疫情四個月後全球企業家財富變化特別報告》。過去四個月在新冠疫情當中,全球百強企業家中財富增長最快的前五名均來自中國。

其中,拼多多創始人兼董事長黃崢的身家增長最快,幾乎翻倍至2500億元人民幣,約合人民幣3210億位於第二名,第二至第五名則是海天味業的龐康、邁瑞的徐航、新希望的劉永好家族和海底撈的張勇、舒萍夫婦。

中國首富,則仍由騰訊控股主席馬化騰以3200億元的財富蟬聯,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則以3050億元居於第三位。

我們再來看2個關於農業轉基因的消息,或將又要改變農業格局。

農業農村部:擬批准頒發71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

農業農村部今日發佈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准清單。同時,根據《農業植物品種命名規定》第十五條規定,現將擬批准頒發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71個植物品種目錄予以公示。

但是,71個轉基因植物98%限定在棉花領域,玉米授權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大豆授權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研所。

資料顯示,近年來關於轉基因作物在國內的消費和種植一直存在較大爭議,截止目前我國允許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也僅爲棉花和木瓜兩個品種。

大北農:控股子公司產品獲得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

2020年6月23日,中國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發佈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進口)批准清單,清單中包含公司控股子公司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生物技術公司”)的耐除草劑大豆DBN-09004-6(審批編號:農基安證字(2020)第001號;用途:加工原料),有效期爲2020年6月11日至2025年6月11日。

其實,推動農業除了科技之外,還有政策指引。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這2個政策對中國糧食安全、農業文化遺產的影響。

我國將推進農機農藝結合、良種良法配套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說,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建設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涵蓋了小麥、水稻、生豬、蔬菜等50個農產品。下一步,我們將切實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爲依託,打造一批科技引領的示範縣、示範村鎮,建設100個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大力推動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生產生態協調,確保高產基礎上的優質、綠色、環保,爲高質量的糧食安全提供更加堅實的科技支撐。

我國將推動推動農業文化遺產大發展

近年來,我國積極參加“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申報工作,通過遺產傳承保護帶動旅遊、物流及電商等產業發展,不僅增強了當地經濟的“造血”能力,還有利於打響農業地域品牌,推動我國農業文化走出去。

國家高層強調,“要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藉助“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等進行品牌深耕細作,依託文化遺產開發相關生態、景觀資源,發展品牌農業、休閒農業、旅遊農業等多功能農業,探索出農業、文化、生態、旅遊相結合的遺產保護與區域發展新途徑。

2020年,網紅帶貨、數字農業成爲最大的熱門。畢竟是新生事物,未來如何適應中國農業發展,或許需要時間。

業內稱:網紅帶貨不適應中國農業

直播電商的低價模式,能夠解決農業的未來嗎?很顯然,並不能!

在網紅直播帶貨模式中,除去頂部網紅之外,次高級的網紅坑位費可能都在10萬元左右,外加20%左右的銷售提成,有的提成高的要30%。這樣的高抽成率,顯然並不適合農產品。

縣長不可能天天給你帶貨,所以,除卻極極極極極極少數農場主自己成爲小網紅,走一部分銷量外,通過其他網紅直播走貨,未必行得通。

根據不同來源的統計數據,目前超過90%甚至95%的農產品流通仍然是通過線下市場。

但是,我們把直播方式當作農產品營銷推廣的方式,未嘗不可。

數字農業:服務小農是王道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農業數字經濟佔行業增加值比重達7.3%。鄉村地區經營網絡化快速發展,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保持高速增長,2018年達到2305億元,同比增長33.8%。

數字化賦能小農經濟,將有效降低生產投入成本,提高收益。如通過獲取土壤成分,減少肥料、農藥使用;通過獲取生豬養殖數據,實現飼料、獸藥精準使用。如藉助數字化平臺推算的“市場供需數據”,指導生產者按需生產、價高出售。

近幾年,國家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由於農業的分散性,快遞服務也需要不斷地創新,從而更好地賦能農業與產業。然而,從多方面來看,發展農村電商,除了要培育大批人才之外,還需要創新快遞服務。

三部門:支持對返鄉農民工、貧困戶等開展農村電商培訓

據國務院扶貧辦網站消息,財政部、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聯合發佈《關於做好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支持對返鄉農民工、大學生、退伍軍人、貧困戶等開展農村電商普及和技能培訓,豐富直播帶貨、社交電商等課程。

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快遞+或是一個藍海

6月21日,湖北省棗陽市副市長劉國清和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走進田間地頭直播間,化身主播,向消費者推薦棗陽的農特產品,助力農產品上行。

早前,陳德軍表示,“今年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電商、快遞進農村,拓展農村消費。農村市場潛力巨大,既是快遞發展的下一個藍海,也是快遞服務鄉村戰略的擔當。

對於直播電商,陳德軍表示,此次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助力農產品上行,是積極拓展快遞+新模式的一次嘗試。

業內:物流服務+電子商務將獲更多政策支持

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通知公佈了首批農村物流服務品牌,“電子商務+特色農業”等農村物流與特色產業、生產加工融合發展的服務項目將獲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

近日,在首批25個農村物流服務品牌中,15個包含了信息平臺或電子商務項目建設,“客貨同網”、交郵融合等也是名單中的關鍵詞。

談到農村電商,我們不得不聊一下生鮮,當前80後、90後、00後已經是生鮮農產品的消費主流羣體,萬億級的市場,必將會引發企業、資本佈局。

報告:年輕人習慣網購生鮮農產品

北師大發布《新青年新消費觀察研究報告》,基於國家統計局、QuestMobile數據庫數據,通過案例調研等方式,總結了新青年網購的主要特徵:消費不將就,精打細算重品質;購物即社交,樂於跟好友分享攻略。

從消費數據上看,新青年羣體在網絡購物中最大的不同,是更熟悉和習慣網絡採購“生鮮農產品”,通過綜合電商平臺、生鮮電商購買農產品的比例顯著高於整體。

環能國際子公司擬進軍生鮮電商新零售業務

香港環能國際下屬全資公司前海世通供應鏈(深圳)有限公司(簡稱前海世通)與深圳水產公司合資成立電商平臺――“海島生鮮”社交新零售平臺,通過S2B2C的商業模式,將供貨商、平臺服務商和消費者三者無縫結合的供銷一體化營銷模式。平臺生鮮產品從源頭市場直接到終端,價格、服務更具優勢。

接下來,我們再看3則融資事件,從事件來來看,生鮮、農業科技依然是資本的寵兒。

社區生鮮攤項目「好菜攤」完成500萬元種子輪融資

社區生鮮攤項目「好菜攤」已於近日完成500萬元種子輪融資,本輪投資方爲個人投資者。好菜攤創始人王高翔表示,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規模擴張、夯實供應鏈、提升系統和標準化能力等方面。

據悉,好菜攤做的是社區團購與社區菜攤經濟的結合。好菜攤疫情之前在做連鎖社區生鮮店,疫情爆發後開始在上海各住宅小區擺菜攤,針對小區居民做現場銷售,並將用戶導入到線上小程序,開闢出小區拼團、量販低價、預售等業務功能。

十薈團獲8140萬美元C1輪融資

社區零售平臺十薈團完成C1輪融資,本輪融資金額達8140萬美元,該輪融資由GGV紀源資本領投,愉悅資本、啓明創投、渶策資本、高鵠資本跟投。高鵠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十薈團創始人及聯席CEO陳郢在採訪時也曾表示:“社區團購的出現是可以緩解線下門店焦慮,預計未來幾年市場規模將達5000億元。”目前,十薈團已覆蓋百餘個城市,其4月份月GMV突破6.5億元,日訂單峯值達160萬單。

德國農業公司「FarmInsect」獲數十萬種子輪融資

德國 FarmInsect 完成了一輪數十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具體金額沒有透露。該輪融資獲得的資金,公司將用於在巴伐利亞州的水產養殖場建立第一個中試車間(化工企業生產或開發工藝非成熟的產品的車間)。

FarmInsect 是一家農業科技公司,成立於2019年,總部位於德國貝格基興,團隊成員包括 Wolfgang Westermeier、Thomas Kuehn 和 Andre Kloeckner,旨在研發昆蟲飼料來革新畜牧業。

據 QYResearch 發佈的報告顯示,未來五年,全球昆蟲飼料消費量將進一步呈上升趨勢,預計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約16億美元。

文章最後,我們再看看2則消息,一篇關於豬;另外一篇關於有機農業的。

首隻“養豬”ETF問世

近日,國泰基金上報了中證畜牧養殖指數ETF,這也是A股市場上首隻養豬概念ETF。有業內人士笑稱,“這可是基金行業內首隻上報的養豬ETF,國泰基金真成了第一個‘喫螃蟹’的公司。”

所謂ETF顧名思義,是一種跟蹤股票指數、商品、債券或其他資產組合的證券,但可像普通股票一樣交易。那麼,“養豬”ETF就是A股養豬證券指數。

中國農業大學柯炳生:優良品種是有機農業的關鍵

中國農業大學柯炳生認爲,目前,我國有機食品的市場份額還很小,一是因爲價格太高,二是消費者不太放心有機食品的真實性。把這兩個問題解決好,我國的有機食品市場還是有一些發展空間的。

從長遠的角度看,減少化學品的投入,最有效的出路是通過生物技術,研發出有特殊優良品質的種子,能夠抗蟲抗病,能夠提高肥效。如果這個思路能夠爲有機農業所接受,那麼,有機農業的發展前景會更廣闊的多。

根據過去幾十年來有機農業的發展情況,未來相當長時期內,有機農業產量低、成本高的特點,難以有根本性變化,有機農業的發展仍然是非常有限的。

不過,有機農業是傳統農業的好做法,例如秸稈還田、有機肥料、輪作休耕、稻蝦共作等,完全可以爲現代農業所用,作爲現代農業技術的補充和部分替代。

好的,這就是今天(6月23日)的三農日報全部內容,看趨勢、看預判、看佈局~~~

全網搜索【農業行業觀察】一起探尋農業食品生鮮新商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