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邊境並不太平,頻繁與鄰國發生摩擦,除卻將國內因疫情與種族爆發的矛盾外,更想借此時機彰顯國力。自獨立後,印度一直致力於確立自己亞洲霸主的地位,不僅分割巴基斯坦,使孟加拉國獨立,還在尼泊爾等地製造軍事摩擦。但當今世界每個國家的任務是以國內建設,經濟發展爲主,所以邊境摩擦時有發生,可都沒有允許持械。近期有死亡的事故也只是徒手搏鬥或持木棒等一類的武器,但隨着衝突的不斷升級,印度近日居然表示可以不遵守不開火條約,由前線指揮官調配一切手頭資源。

印度此舉是否想要引起全面戰爭?除了印度高層外誰也不知道結果,但是單從在邊境集結的兵力恐怕不再是軍事摩擦可以概括的。集結數萬兵力、坦克裝甲運往邊境、戰機頻飛、大搞基建,這一切都像是在爲戰爭做積極準備。

印度軍隊的前身爲英國殖民的僱傭軍,而現役的印軍由正規軍、準軍事部隊和後備力量組成。正規軍包括海、陸、空三軍及核武、海岸警備隊等特殊兵種,共計130多萬人。而準軍事部隊種類龐雜,駐地分散,也有100萬人,這並不意味着這是一支沒有戰鬥力的隊伍。他們訓練優秀,一般參與國內的反恐治安任務,戰鬥力驚人。最後是後備力量,指不脫產的民間武裝,共有240萬人,主要是有正規部隊退役的官兵和民間軍事組織組成。

之前印巴在克什米爾地區對峙,印軍曾集結70萬人,後因其他戰線需要人手,抽調一部分。巴斯基坦方面看準時機,大批的“梟龍”戰機以及各種現代化武器逼近克什米爾,並不斷的“擦槍走火”給印軍造成多線負擔的壓力。

而此番配槍,更多的意圖恐怕只是安撫國內民衆不斷高漲的情緒,不然狂熱的愛國主義會真正把印度逼向戰爭的邊緣。至於是否威脅其他國家,這點到不用太擔心,畢竟這個世界不止印度一家持有槍械,誰家還沒個槍呢?在邊境問題上,不容談判,但也需保持克制,避免戰爭應是每個大國應當履行的義務與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