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山東城鄉建設廳公佈第一批“山東省最美綠道”名單中,有兩處在青島,其中一處是美麗的李村河步行道。

在綿延17公里的李村河邊,有無數個口袋公園,靠近世園會有一個叫做“石園”的地方古色古香,是一個值得打卡的袖珍園林。

在這裏正在搞一個叫做“平語近人”的展覽,展示了這幾年重要講話中引用的一些經典古詩詞。

一、當官避事平生恥 元好問《四哀詩李欽叔》

進門左邊第一塊展板,展示了元好問的一首詩。

元好問是金國最有影響力的詩人,在宋金時期是北方文壇盟主,被譽爲“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即使不太讀詩、不曾關注元好問的人,也一定知道 :

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這兩句歌詞因爲瓊瑤的電視劇而流傳,出自於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

石園中展出的是元好問一首七律,《四哀詩李欽叔》:

赤縣神州坐陸沈,金湯非粟禍侵尋。當官避事平生恥,視死如歸社稷心。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無我與君深。悲來不待山陽笛,一憶同衾淚滿襟。

這首七律是其“喪亂詩”中的代表作品之一。1234年,蒙古滅金。早在1232年,金國處於蒙古與南宋的夾擊中,局勢危如累卵。元好問的好友李欽叔任陝府行省左右司郎中,在陝州軍變中被殺,時年42歲。

詩中頷聯寫到:當官避事平生恥,視死如歸社稷心。這是元好問對於好友李欽叔赤心報國的歌頌與哀悼。

爲官必須要有擔當,“爲官避事“者,必是庸官冗官。 《七品芝麻官》中有兩句話:

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這兩句俗語和“爲官避事平生恥”的道理一樣,都是對於領導幹部們一種鞭撻。

最近這些年,官員行事的作風明顯好轉,思想上的學習教育與行動上的監督執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于謙《詠煤炭》

在元好問那首七律的展牌對面,是明朝功臣于謙的一首七律《詠煤炭》:

鑿開混沌得烏金,蓄藏陽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這首七律在最後兩句抒發議論,是對於煤炭奉獻自己溫暖和照亮他人的褒揚。古人的詠物詩詞,都有寄託於內,大多的詠物作品都是映射世風與人物。

這首七律也不例外,詩人讚許了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賢人志士。

于謙是一個帶有悲劇色彩的民族英雄。明英宗遭遇土木堡之變,兵敗被俘,瓦剌大軍勢如破竹,一路殺到北京城下。在大廈將傾之際,于謙力挽狂瀾,取得了北京保衛戰勝利。

但是在後來的奪門之變中,于謙被誣陷謀反判處死刑。抄家時發現于謙家無餘財,僅有當年立功後,景泰帝朱祁鈺賜給的蟒袍、劍器而已。

屈原曾經在《離騷》中說過: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這兩句詩可以說,是歷史上那些忠心報國卻受到不平待遇的志士們的心聲。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正是這些不求私利、以蒼生爲己任之人的真實寫照。

三、一枝一葉總關情 鄭板橋《墨竹圖題詩》

在於謙《詠煤炭》展板的左後方,是一塊小小的園子,幾塊景觀石後面的玻璃展板上,是鄭板橋的詠竹詩。

這首詩叫做《墨竹圖題詩》,也叫做《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濰縣,即今天的山東省濰坊市。在乾隆11、12年(1746年—1747年)間,鄭燮(板橋)擔任濰縣知縣。

年伯,是指同一榜及第的長輩。包大中丞括,清代巡撫又稱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包括是鄭板橋尊敬的長輩,當時擔任山東布政使,署理巡撫。

鄭板橋在縣衙裏畫了一幅墨竹,同時又作了一首詩呈給上司包括。

詩中說,我在官衙中休息時聽到蕭蕭的竹葉之聲,恰似民間百姓的疾苦之音。我們這些職位卑微的官吏們,對待百姓的每一件小事, 就如同聽到的竹林中一枝一葉的聲音,都要特別關注。

這首詩常常被後人引用,告誡每一個官員要了解民間疾苦,廉潔奉公、一心爲民。

四、安得廣廈千萬間 杜甫《茅廬爲秋風所破歌》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這三句詩都出自杜甫的名作《茅廬爲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爲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脣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牀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安得廣廈千萬間,說的是民間疾苦。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解決問題,然後是“風雨不動安如山。“

最近, 通過觀察歐美國家關於疫情以及種族問題的應對之策,真讓人顛覆了對於西方文明的認識。

大家是不是更加有種“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安全感了。

結束語

這個李村河邊的小園林毗鄰青島李滄區院士港,在河對岸,一大片新一期的院士港建築羣拔地而起。

十年前,這裏還是一片農田,如今到處是高樓大廈。同時,這條蜿蜒17公里流入大海的李村河,也保護得如同花園一般。視力所及之處,芳草鮮花,溪水小橋,林木掩映中,白鷺野鴨遊戲其間。

來青島的朋友,不妨抽時間來遊覽一下這個被評爲“山東省最美綠道”之一李村河。結束時,錄入老街一首寫於李村河邊的小詩:

野鳧白鷺似相隨, 蟬亦逍遙柳自垂, 菡萏溪中少人語,一竿斜釣隱塘陂。

@老街味道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從龔自珍到林則徐與陸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