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这是一幅宰相画家的传世孤品,虽然被历代藏家视若珍宝,它却几经战火和流亡。幸运的是,那五只温厚而倔强的黄牛,在经历了1200多年的岁月风霜后,依然生动传神、光彩夺目,令人叹为观止。围绕这件国宝的,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和争论。

《五牛图》的作者是韩滉,他是长安人,出身贵族。曾出任东西两道节度使,唐德宗时官至宰相。他工于书画,书承张旭,画学陆探徽。韩滉虽身为宰相,但他熟悉农村生活,喜画田家风俗,尤其擅长画牛。他用简练粗壮的笔调,勾勒出了牛的不同形色体态,堪称古代畜兽画中的上乘之作,对于后代的许多畜兽类题材绘画作品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还非常注意细节的真实,他画牧童牵牛饮水,居然能在牛眼里画出牧童的身影,真是神来之笔。韩滉创作的《五牛图》中,牛的倔强朴实、踏实耐劳恍若亲见,尤能体现作者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品格。

同时,牛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韩滉在任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发展,此图也含有鼓励农耕的意思。

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舔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别无其他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画家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乖僻的。在技巧语汇表现上,作者更是独具匠心,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其线条排比装饰却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比起曹霸、韩干画马、张董画仕女,似乎在线条独立性展现方面有更多的追求。由于其线条茁壮如此故尔五牛姿态虽有平、奇之不同,但在审美趣味上是同样的厚重。

韩滉有36件作品被宋徽宗珍藏,但大多散失了,临安被攻破以后,《五牛图》辗转于民间,这幅作品曾被历代收藏家、鉴赏家收藏过,诸如赵构、赵伯昂、赵孟、孙弘、项元汴、金农等诸家题记收藏。在明代,曾几易其主。明末清初战争连连,《五牛图》散落在民间,去向不明。直到乾隆年间,清宫开始在民间大量收集珍宝,偶从民间收集到宫中御府珍藏,乾隆钤有御玺。此后,它又遭遇了类似《游春图》的坎坷经历,曲曲折折。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五牛图》落入强盗之手,被就地出售。香港汇丰的老板吴蘅孙买下它,就这样,《五牛图》一直在吴蘅孙手里50年。1950年,由于经营上的问题,吴蘅孙不得不忍痛割爱,转让《五牛图》。

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收到一位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中说,唐代韩混的伍牛勘近日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

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民间也发现了一件《五牛图》,京都大原美术馆藏有另一件绢本的《五牛图》卷,。日本学者对此两卷则有比较研究,认为他们自己收藏的是真迹,而中国的是赝品。

然而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经过中国专家学者薛永年、蔡星仪等人的不懈努力,他们从纸张材料、作品题款、印章、题跋、绘画笔法和风格方面一一驳斥了日本专家的质疑,确定日本的《五牛图》是伪作摹本,而中国的《五牛图》是正宗的真迹,真迹只可能在中国,不可能在日本。

对于专家这次表现,很多网友纷纷赞许,称的做法:干得漂亮!总之《五牛图》作为这一题材的存世作品被视作“镇国之宝”,极具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那么你认为这两件作品,那一件是真的呢?专家这次做法如何?欢迎你留下自己的看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