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前山西首富李兆會“敗家”,10年敗光了父親留下的數億家產成爲“老賴”,還被打上了“最慘富二代”的標籤。

但實際上,有時候大多數人看到的也不一定就是真相,相反,在這個所謂的“敗家子”身上,筆者捕捉到更多的是與衆不同的“精明”。

“扮豬喫老虎”

2003年,李兆會的父親李海倉意外身亡後,海鑫鋼鐵內部呼聲最高的接班人是時任總經理的李天虎和副董事長辛存海。

李天虎是李海倉的五弟,辛存海是李海倉多年的祕書,兩人無論資歷、能力、威望,都是最合適的掌門人,而彼時李兆會才22歲,大學都還沒畢業。

不過,說到底海鑫鋼鐵是李海倉打下的江山,雖然沒有留下遺囑,按照中國的《繼承法》,李兆會還是得以子承父業,接過了董事長的帥印。

但一個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對於鋼鐵和企業經營都不知爲何物的22歲年輕人,自然是不能服衆的,於是公司成立了“總調度室”,實行集體決策和領導。

而李天虎和辛存海都是掌握了實權的輔政大臣,也就是說李兆會在接班初期就相當於擺設。

面對這樣的局面,李兆會卻表現得很平靜,每逢開會時,他也幾乎不發表意見,總是謙虛地說:

“叔叔、伯伯們做主就可以了,我還在學習階段。”“我掌控不了這麼大的盤子,要靠前輩們多支持。”

但就在這外人看似“無能”的背後,李兆會卻一直在玩命地學習企業管理和鋼鐵行業的知識,同時馬不停蹄地出差,瞭解公司各項運作細節。

很快,李兆會感覺自己可以上手了,於是開始了“親政”計劃。

第一步是擠走了五叔李天虎,並用海鑫鋼鐵旗下的一家水泥廠換取了李天虎手上的公司股權,這讓其它的家族成員不再敢挑戰李兆會的權威。

第二步則是免去了辛存海的副董事長職務,把他調到了太原做辦事處主任,這招“殺雞儆猴”,讓海鑫鋼鐵的創始元老們都不再敢對李兆會有異議。

而爲了強化自己家的掌控地位,他把在倫敦讀書的妹妹李兆霞也招回了公司,任董事長助理,替他監視着公司的一切。

此後,海鑫鋼鐵完全進入了李兆會時代。

“乾坤大挪移,保全家族資產”

對於海鑫鋼鐵的倒下,並不能完全歸咎於李兆會經營得不好,只是運氣太差。

其實在剛接手的兩年裏,李兆會表現出了晉商的天賦,父親走時公司資產僅40億,而兩年之後已經增長至70億,利稅則達到12億。

這樣的亮麗業績是海鑫鋼鐵的員工們沒有想到的,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居然上任兩年就掌控住了偌大一個企業的局面。

而就當李兆會準備進一步施展拳腳時,中國鋼鐵行業迎來了至暗時刻。

從2005年開始,國內鋼材價格大幅跳水,而之後鐵礦石又不斷上漲,在這樣的兩頭擠壓下,不少鋼鐵企業巨頭都倒下了。

而海鑫鋼鐵雖然勉強活了下來,但付出的代價是鉅額的虧損和負債。

其實,從那時起,李兆會對於海鑫鋼鐵的未來就已經有了預判,以至於他後來的操作路徑,表現出的不是要救鋼鐵主業,而是要離開鋼鐵,以保全家族資產。

2006-2007年正逢中國股市迎來一波牛行情,李兆會拿着鉅額資金加入了炒股的行列,當然,也着實收割了一波。

李兆會基本是低點進入,高點撤出,還巧妙躲過了2008年的股災,據不完全統計,累計投入炒股資金超過40億,賺了超過42億。

不過,這些錢並沒有用於填補海鑫鋼鐵的巨大資金窟窿,而是以多元化佈局的形式轉入了別的與海鑫集團沒有股權關係的公司。

2010年,海鑫集團旗下的原料採購和成品銷售業務轉給了一家叫“海博鑫惠”的公司,而這家公司的實控人正是李兆會的妹妹李兆霞。

2012年,海博鑫惠曾與史玉柱一起參與遼寧成大定向增發,遼寧成大的公告顯示,彼時海博鑫惠的總資產已經達到近95億。

實際上,李兆霞名下還有一家叫“寧波甬波”的公司也是成立於2010年,2012年的數據顯示公司資產也已達近60億。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這兩家公司仍然存續,實控人仍是李兆霞,雖然資產狀況不得而知,但聯想到如今李兆會的法院判決書中描述:

“未發現李兆會名下還有可供執行財產。”

有沒有覺得某些故事,是10年前就已經寫好了的呢。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在李兆會的身上,還有一件事情鬧得全國皆知,那就是當年他和電視演員車曉的閃婚閃離。

於是,李兆會又被打上了“昏庸”的標籤,據說婚禮就花了上千萬,分手費又花了3個億,不過,車曉後來公開否認了分手費的傳言。

其實,這些都不是重點,2010年的海鑫鋼鐵已經陷入困境,也是李兆會實施乾坤大挪移最關鍵的一年,他爲何在這個時候大張旗鼓的辦一場婚禮,那陣勢,就怕別人不知道。

一個合適的理由就是,製造煙霧彈,轉移大衆視線,這樣會讓外界看起來,他只是個公子哥,根本就不是一個會玩資本的人。

而關於分手費,筆者比較認同車曉的說法,李兆會的資產都屬於婚前財產,車曉離婚是不可能分到多少錢的,也許有分手費,但一定沒有3個億。

而離婚後的車曉接受媒體採訪時,還曾表示,自己和李兆會仍然是朋友,這“朋友”二字有些耐人尋味。

至於李兆會名下被法院強行拍賣抵債的數套房產,或許只是他故意留下的一點小意思罷了,如果他提前把所有房產都先轉移了,那就過猶不及了。

實際上,在海鑫鋼鐵2014年破產之前,就有債權人提出質疑和反對,他們認爲李兆會已經轉移了資產,把海鑫鋼鐵變成了空殼。

不過,還是沒能阻止法院的清算,而破產清算或許是李兆會最期待的結果,也是“金蟬脫殼”的收關表演。

前幾日,海鑫鋼鐵高達22億的債權資產打包拍賣,起拍價僅6000萬,但是卻無人問津,0.2折的價格,卻沒人敢接手,可以想象其中的水有多深。

而自從海鑫出事後,李兆會、李兆霞兄妹都相繼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之中,連清明節都不回家給父親李海倉掃墓了。

有網友說,整天過着見不得光的日子,多“慘”啊,但其實,究竟誰最“慘”,摸摸自己的口袋就明白了。

如今,李兆會個人成了大衆口中的“老賴”,但那又怎樣呢,倒讓筆者想起了另一個山西商人賈躍亭,一直被外界喊老賴,但人家這些年卻過得逍遙自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