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劉志軒大家都知道他曾是遼寧男籃的“萬金油”,13歲就已經進入少體校開始籃球訓練,並在2007年獲得海爾籃球學院總決賽MVP,最終因爲對其實力的認可,在2012年被遼寧男籃一線隊徵用,並開始了自己的CBA職業生涯。後因在CBA裏的表現十分出色,不僅多次刷新新高紀錄,還在2018年4月22日奪得CBA當賽季總冠軍,而被國家隊選入。

劉志軒職業生涯

2018年的雅加達亞運會男籃決賽之中,劉志軒幫助國籃紅隊時隔八年重奪亞運會冠軍,至今說起來都還令人津津樂道。可就是創造過無數輝煌戰績的劉志軒,如今已經被徹底棄用了,那麼爲何國際隊會如此舉措呢?其主要原因還是優勝劣汰的制度。

最初劉志軒就是作爲賀天舉的替補身份,在賀天舉受傷後,他的實力和能力才被發現並被重用,多次在比賽中扮演奇兵角色,幫助球隊扭轉乾坤。可能是因爲功成名就,榮譽頭銜都拿到後,人就容易輕飄飄,特別是在亞運會之後。

沒有上進心已被徹底棄用

劉志軒的訓練狀態並日漸下滑,論質量,強度和拼勁也大不如前,這樣下去出於對大局的考慮,劉志軒已經不適合繼續留在球隊做貢獻了,當然也難逃被棄用的命運。而劉志軒被棄用歸不單單源於他自身缺乏危機感,還有一部分原因來自於遼寧男籃存在的弊端。

因爲遼寧球員都屬於體制內的身份,之前爲了爭奪球隊位置和榮譽而十分投入,可一旦拿到後,參賽訓練也就變成了一種上班打卡的形式,穩拿工資還不用擔心被淘汰替換掉,由於眼界與格局太過狹隘,所以才造就了球員沒有上進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