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是村上春树首部自传性作品,历时六年完成,是村上春树讲述自己写作经历、经验、体会的文集,反复强调是他个人经验,一共十二章,在讲述自己写作道路上故事的时候,也不失幽默,来传递一种积极向上心态,没有功利,简单,纯粹。以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尽管人生很难按部就班地依照既定方针运作,即使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会开花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也可以看成村上春树的职场规划之书和人生总结之书。

小说家看似风光,却是份孤独的职业。三十五年来,村上春树在孤独中编织着美妙动人的故事。他以十二章肺腑之言,真挚诚恳又不失幽默地讲述自己写作道路上的故事,和追逐梦想与幸福的人生往事。

村上春树已经出版了13部长篇小说、10余本短篇小说集、近20本随笔集、4本游记、3本非虚构文学著作,还有大量的翻译作品。要论勤奋和创作的持久性,大概没有哪位从事文学艺术的作者能与之一较高下了。

对于作家来说,长篇小说的写作是以年为单位计时的,完成一部作品还好,但像村上这样高产地完成13部长篇小说,如果没有严格的自律和强健的体力,几无可能。

成为职业小说家后的村上春树,不去做文学奖的评委,也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即便非常重视自己的读者,也从不举办签售会这类活动,他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哪里,也只愿意将时间投入在那里;此外,为了保证这目标的实现,设计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在写长篇小说时离开日本去国外,哪怕须得为此典当所有家产;比如从开始全职写小说后的第五年至今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每日坚持长跑1小时,每年都参加马拉松比赛,而长跑也无形中培养了写作长篇小说所需要的气质—— 耐心、低速缓慢地前行。

除了天赋、运气、选择、坚持、长跑者的气质之外,还有什么是村上之所以成为村上的原因呢?私以为,是他不断的向内探索。

没有一种成功,是基于所谓的偶然。酷爱音乐的村上,坦言“非科班出身”的自己,一开始并不知道怎么写小说,只好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创作音乐的方式去创作小说,即按照一定的旋律和节奏,去安排小说的韵味和情节。

村上春树说,写小说是让他感到无比快乐的事情,只要愿意,他可以通过写作,变成任何一个人,有时候他是十五岁的少年,有时候化身为有同性恋倾向的二十岁女子,还可能是三十岁的失业家庭主夫。

成为职业小说家,不是一部两部作品就能了事,要从长线看,看谁能一直坚持创作,屹立在擂台上。村上春树说:“存活下来,并有一定数量的读者,身上必定具备小说家优秀而坚实的内核。那是非写小说不可的内在驱动力,以及支撑长期孤独劳作的强韧忍耐力。或许可以说,这就是职业小说家的资质和资格。”想来这正是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他不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天才,写作也没有消耗他的巨大精力,这都保证他能够长时间地写下去。

书里的一个比喻很神,说高明的小说和就像温泉里的热水和自家浴缸里的热水,“即使量出温度相同,但光着身子泡进去一试,就会明白个中差别,温泉水的暖意会慢慢沁入心脾,出浴后体温也不会突然冷下来。那种感觉能真实地感受到,用语言表达出来却很难。”

“所谓小说家,在成为艺术家之前,必须是自由人。在自己喜欢的时间,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我而言这便是自由人的定义。与其做个不得不在乎世人的眼光、穿一身不自在的礼服的艺术家,还不如做个普普通通、随处可见的自由人。”

在村上春树的心里,他肯定先得是个自由人,才是别的什么。他自我定义为一个“极其个人化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精神让他成为了与众不同的小说家。

职业和天才,其实哪一种都可能创造出打动人的心的东西,首先要自由。

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这本书中,村上几近赤诚地坦白了自己的创作方法,以及与之匹配的生活方式,当然他也承认这些不见得对于那些立志成为小说家的人能够起到指南和入门的作用。

任何人,只要坚持自己的喜好,不消说38年,哪怕10年,即便无法像村上那样享誉世界,相信也会小有所成,至少问心无愧,对得起那些过往的岁月。

读书笔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