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是村上春樹首部自傳性作品,歷時六年完成,是村上春樹講述自己寫作經歷、經驗、體會的文集,反覆強調是他個人經驗,一共十二章,在講述自己寫作道路上故事的時候,也不失幽默,來傳遞一種積極向上心態,沒有功利,簡單,純粹。以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儘管人生很難按部就班地依照既定方針運作,即使眼下十分艱難,可日後這段經歷說不定會開花結果。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也可以看成村上春樹的職場規劃之書和人生總結之書。

小說家看似風光,卻是份孤獨的職業。三十五年來,村上春樹在孤獨中編織着美妙動人的故事。他以十二章肺腑之言,真摯誠懇又不失幽默地講述自己寫作道路上的故事,和追逐夢想與幸福的人生往事。

村上春樹已經出版了13部長篇小說、10餘本短篇小說集、近20本隨筆集、4本遊記、3本非虛構文學著作,還有大量的翻譯作品。要論勤奮和創作的持久性,大概沒有哪位從事文學藝術的作者能與之一較高下了。

對於作家來說,長篇小說的寫作是以年爲單位計時的,完成一部作品還好,但像村上這樣高產地完成13部長篇小說,如果沒有嚴格的自律和強健的體力,幾無可能。

成爲職業小說家後的村上春樹,不去做文學獎的評委,也很少接受媒體的採訪,即便非常重視自己的讀者,也從不舉辦籤售會這類活動,他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在哪裏,也只願意將時間投入在那裏;此外,爲了保證這目標的實現,設計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在寫長篇小說時離開日本去國外,哪怕須得爲此典當所有家產;比如從開始全職寫小說後的第五年至今長達30多年的時間裏,每日堅持長跑1小時,每年都參加馬拉松比賽,而長跑也無形中培養了寫作長篇小說所需要的氣質—— 耐心、低速緩慢地前行。

除了天賦、運氣、選擇、堅持、長跑者的氣質之外,還有什麼是村上之所以成爲村上的原因呢?私以爲,是他不斷的向內探索。

沒有一種成功,是基於所謂的偶然。酷愛音樂的村上,坦言“非科班出身”的自己,一開始並不知道怎麼寫小說,只好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創作音樂的方式去創作小說,即按照一定的旋律和節奏,去安排小說的韻味和情節。

村上春樹說,寫小說是讓他感到無比快樂的事情,只要願意,他可以通過寫作,變成任何一個人,有時候他是十五歲的少年,有時候化身爲有同性戀傾向的二十歲女子,還可能是三十歲的失業家庭主夫。

成爲職業小說家,不是一部兩部作品就能了事,要從長線看,看誰能一直堅持創作,屹立在擂臺上。村上春樹說:“存活下來,並有一定數量的讀者,身上必定具備小說家優秀而堅實的內核。那是非寫小說不可的內在驅動力,以及支撐長期孤獨勞作的強韌忍耐力。或許可以說,這就是職業小說家的資質和資格。”想來這正是他與別人的不同之處,他不是一個聰明絕頂的天才,寫作也沒有消耗他的巨大精力,這都保證他能夠長時間地寫下去。

書裏的一個比喻很神,說高明的小說和就像溫泉裏的熱水和自家浴缸裏的熱水,“即使量出溫度相同,但光着身子泡進去一試,就會明白箇中差別,溫泉水的暖意會慢慢沁入心脾,出浴後體溫也不會突然冷下來。那種感覺能真實地感受到,用語言表達出來卻很難。”

“所謂小說家,在成爲藝術家之前,必須是自由人。在自己喜歡的時間,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我而言這便是自由人的定義。與其做個不得不在乎世人的眼光、穿一身不自在的禮服的藝術家,還不如做個普普通通、隨處可見的自由人。”

在村上春樹的心裏,他肯定先得是個自由人,纔是別的什麼。他自我定義爲一個“極其個人化的人”,可以說,是“自由”精神讓他成爲了與衆不同的小說家。

職業和天才,其實哪一種都可能創造出打動人的心的東西,首先要自由。

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這本書中,村上幾近赤誠地坦白了自己的創作方法,以及與之匹配的生活方式,當然他也承認這些不見得對於那些立志成爲小說家的人能夠起到指南和入門的作用。

任何人,只要堅持自己的喜好,不消說38年,哪怕10年,即便無法像村上那樣享譽世界,相信也會小有所成,至少問心無愧,對得起那些過往的歲月。

讀書筆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