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所以成爲山,是因爲它不放棄挺拔;水之所以成爲水,是因爲它不放棄流瀉。只有學會在緊要關頭永不放棄的人,才懂得山如何站成一種尊嚴,水如何消成一脈智慧。

如今,大張偉是綜藝大咖和火爆段子手,他的真性情、真搞笑、高端和LOW的結合等等都是他的標籤。這翻書一般的人生,究竟藏着怎樣的過往,又是什麼造就瞭如今的他?

兒時的天才少年

在小學時,大張偉便充分體現了對音樂的執着,唱歌唱不好就不休息,跟不上別的同學就鬧脾氣。就在這樣的努力下,大張偉加入了崇文區少年宮和中央電視臺銀河少兒藝術團。那時的他,端莊優雅,絲毫看不出會有如今的嘻哈與玩世不恭。

後來的他還遠赴俄羅斯參賽,並且拿到了音樂的國際大獎。當時的比賽報名費是8000元,少年宮墊一半,剩下的是母親到處借錢,花光了積蓄才湊出來的。小學還沒畢業,大張偉就已經小有名氣了,獎盃更是多的數不完。就在這時,北京市重點文匯中學發現了這個小天才,並給予他音樂特長生的保送面試機會。

小小年紀就有如此成就,長大後又如何了得?他原本以爲美好的生活就要開始了,彷彿看到未來在向他招手。但事與願違,在面試的時候,大張偉剛一張口,所有人的臉色瞬間都變了。命運的鐵錘狠狠的砸到了他的嗓子。他倒嗓了,全班年紀最小,卻是第一個變了聲。用功了多年的副作用還是出現了,而且就那麼突然。

那一瞬間他想找個地縫鑽進去,來自小男孩的自信心全都被淹沒了。他不僅失去了所有的讚美,更是褪去了應有的光環。最終失敗的他,去了一所名氣不大的中學——209。他沒有氣餒,開始鑽研寫歌,每天中午就喫五毛錢的幹喫麪,把攢下的錢都買了磁帶,就是爲了音樂。

可是命運好像不待見他,再次打開了玩笑的大門。年僅14歲的大張偉被付翀簽了下來,"花兒樂隊"也正式出現在衆人的眼中。我們曾經以爲的夢想,本以爲伸手可及,但其實並不是那麼回事,只有經過人生的歷練才能到達想要的遠方。

那時的大張偉難以抵擋成名的誘惑,一次次說服自己聽從付翀的,要取悅觀衆,就連高考也因繁忙的工作而放棄了。時隔多年後,大張偉再次談起此事時說到:"那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他和我說這歌牛,大家都喜歡。"

出道幾年的大張偉,賣唱片也賺了不少錢,攢了點積蓄讓父母都住進了樓房。但有一點很特別,新房旁邊有一所重點學校,大概是想彌補曾經的缺失,以此來安慰自己而已。

身敗名裂的抄襲事件

在花兒樂隊和付翀起了衝突後,便轉頭加入了當時的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EMI。次年便發出了新歌《嘻唰唰》。上口、大白話、洗腦、神曲等一個又一個的標籤貼到了大張偉身上。很多好友和同事聽到後都很好奇,大張偉的風格怎麼突然變化這麼大?讓人不怎麼好"理解"。

那兩年,確實很不好理解,盜版光碟橫行霸道,唱片根本賣不動,演唱會和手機鈴聲成爲了主流。在這種蕭條的情況下,人們發現花兒樂隊也跟着"墮落"了,當時的青春無畏,不怕輸的勁頭也開始隨波逐流。

隨着抄襲事件的爆發,人們從傷心轉化爲悲憤,媒體出現一邊倒的謾罵。樂評人尹亮當時說到:"看看今天的花兒……就像當初拋棄新峯(付翀)一樣,一切的根源來自對物質以及名利的過度渴求,以至於踩線過界,道德淪喪。這一切就是花兒咎由自取。"

抄襲事件事發時,他委屈甚至意外,不認同他辯解接而被否認。可是沒有人聽他的花言巧語,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詞語,變成了大張偉的新標籤,尤其是抄襲一詞,更爲強烈。

可是在當時那糟糕到底的情況下,黃偉箐還是無法和大張偉解約,在她眼中,大張偉負責創作,還是主唱。樂隊的社交平臺賬號都是他在負責,上節目都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單他寫的段子都能摞成一人高。本來賺的錢他應該拿大頭,可除了版權費,剩下的都和哥幾個平攤了。

可是再刻苦的努力,也遮掩不了抄襲帶來的負面影響。終於在2009年,樂隊解散了。

單飛後的大張偉,精神恍惚,食慾不振,上節目經常不在狀態,甚至還口吃,還被誤以爲生了什麼病。黃偉箐,這個比大張偉大了十幾歲的女人,都受不了他的這種疼痛:"其實我覺着他真的像個小丑。你知道小丑是什麼樣麼?臺上臺下不管什麼樣,都只能自己吞下去。"

如日中天的綜藝生涯

命運多舛加上時代變遷,風向變了,一切都向着娛樂搞笑方面靠攏。娛樂圈裏誰搞笑誰就火,大張偉的命運也迎來了又一次翻身。吊兒郎當,北京癱爺們兒的大張偉,曾經被人們認爲是不務正業,不成體統,不上臺面的三不青年。而如今國王的醜聞被人漸漸遺忘,新一代的觀衆也認爲他真性情,通人心。

在《蓋世英雄》,打扮花裏胡哨唱跳《葫蘆娃》,完全沒有偶像包袱。PSY更是認真評論大張偉:"看你唱歌,我想起了卓別林的名言: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是喜劇。"在《天天向上》裏,大張偉更是如日中天。有媒體稱道:這年頭,不請大張偉和薛之謙,都不好意思叫綜藝節目。

最特別的是在《即刻電音》的舞臺上,大張偉罕見的表達了這麼多年,自己做音樂的心酸,背後的血與淚,被人不認同,被人謾罵,可依然堅持,依然追求着音樂的完美。他說道:"我們已經不是原來的我們了,我們是希望你們永遠是你們自己。"

小結

十五歲的他有着三十歲的人生領悟,三十歲的他仍然保留着十五歲的真性情。大張偉一直都敢於說,自己的工作目標就是取悅大衆。基於這一自我原則,自出道以來,經歷過風雨飄搖,以不同的風格和麪目示人,常常讓人"不理解"。可是他就是這樣的大張偉,哪怕世俗所不同,悲喜收場,亦是人生。

居里夫人曾說過:我們應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要用來做某種事情的。你眼中的大張偉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謝謝觀賞!關注雲娛雲己,帶你瞭解更多娛樂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