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世民
著有《思維力》《學習力》《個體賦能》

01

看重外表真的膚淺嗎?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在意外表的人膚淺、虛榮、沒內涵,內在美更重要。

但現在用腦想一想,發現不對哇!

如果內在美更重要:

爲什麼絕大多數明星都是長得好看的(比如楊洋、肖戰、范冰冰、楊冪)?

爲什麼童話故事裏公主都是漂亮的,王子都是帥的?

爲什麼西方長得好看的政客更容易當選?

內在美更重要的觀點,在這些社會現實面前似乎有點站不住腳。

再回想下,我們小時候被教導內在美更重要時,老師經常舉的例子是:

有個人很漂亮,但她心思惡毒,所以後來沒善終。

有個人長得很醜,但他心地很善良,後來得到了善報。

乍一看沒有問題,但一細想發現又不對哇!

這些例子犯了典型的邏輯錯誤,做的是非同一標準下的比較:拿內在有問題但好看的人,跟內在優秀但外表不好看的人比較了。

更正確的比較方法應該是拿內在差不多的兩個人來比較外表,這下是不是很快就發現,內在差不多的情況下,外表好看的人肯定更佔優。

其實,絕大多數人也已經拿行動作出自己潛意識的選擇了:


2019年,中國化妝品零售總額2992億元,而圖書零售市場(扣除少兒和教輔)的銷售額只有577億,前者是後者的近6倍。


在外表和內在之間,爲何絕大多數人本能地選擇外表優先呢?

這就不得不說到我們的刻板印象了。




02


人更多是通過外表來判斷一個人的


我們在認知絕大多數事物和人的時候,都不可避免要藉助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一種概括性的看法,更多是通過表面的特徵來對事物或人做出自己的判斷。


比如,我們會認爲長得文文靜靜的人性格溫柔;帶着眼鏡的人文化程度比較高;穿着光鮮的人財富比較多等。


90%的刻板印象是準確的,它能降低我們個體的認知負擔,也大大減少了社會摩擦和誤解,因爲絕大多數情況雙方都會表現出對方所期待的行動。

雖然也有10%的刻板印象過於概括或者跟實際偏差很大,比如著名的巴特.辛普森效應(大多數人認爲,長相一般的孩子,其才幹和社交技能都不如那些漂亮的同齡人),但因爲個體認知負擔的限制,我們也只能接受這10%有偏差的部分。

特別是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越來越短暫,別人沒有很多時間來了解我們,我們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了解別人,相互之間更多是通過外表的第一印象來快速做出判斷。

所以,你會看到各種“成功學大師”將自己的外表包裝得很睿智,一些電視購物節目也會請各種慈眉善目的老人冒充專家教授,給老年人推薦各種保健品。

社會心理學也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證明,外表確實很重要。


比如,戴維·邁爾斯在《社會心理學(第11版)》裏提到這樣一個在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普遍存在的事實:

根據一位年輕女士的外表吸引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她約會的次數。


更誇張的是,外表甚至會影響選舉。

戴維·邁爾斯在《社會心理學(第11版)》舉例了一個研究:

研究人員向受試者展現美國國會參議院與衆議院候選人的照片,將競選者的照片兩兩配對,結果發現受試者僅僅根據候選人外表就能猜對贏家,猜測參議院候選人的正確率是72%。


奇奧等人後續的研究也證實了,選舉人更偏好長相看起來有能力的候選人。

烏克蘭2019年的總統大選也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因爲在《人民公僕》中扮演的烏克蘭總統角色很成功,毫無政治經驗的41歲喜劇演員澤連斯基,以73.3%對26.3%的巨大優勢輕鬆擊敗現任總統波羅申科。


既然這麼多社會事實和心理學研究都表明,別人主要是通過外表的刻板印象來對我們做認知和判斷的,那我們是不是要花些心思將自己的外表拾掇得更好些?至少不能比自己的真實內在更差吧。




03

外表的提升更容易速成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之所以外表比內在更重要,原因還在於外表對個人吸引力的提升更容易速成。

最容易也最基礎的外表提升方法,是將自己拾掇得乾淨些。

只要洗漱認真一點、衣服經常換洗,這一點很容易就做到了,而且提升效果立竿見影。

我們在看一些名人貧困時期的回憶錄時,總能看到的一個相似點,就是無論衣服穿得多麼破,他們都會盡最大努力保持衣服乾淨。

外表提升更進階的一點就是穿着打扮了。

這個就比拾掇乾淨的難度要高了,你既要懂一些穿衣打扮的技巧,又要有購買這些衣服和化妝品的財力(YouCore之前寫過一篇《穿衣影響收入?這可能是真的》,戳此參考)

外表進階難度更高的就是外貌和體型的改變了。

這個改變的方法之一,是堅持長期的塑形鍛鍊,這個難度跟內在提升也差不多了,所以能做到的人不多。

改變的方法之二,就是動刀子,通過醫美整容來改變相貌或體型。這個也有很大難度,一要有忍着痛的決心,二要有足夠的錢。

不過選擇這條路的人還是不少的,根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已達到2245億元的天文數字。

但先別喫驚,這個數字還只能排全球第三,差不多隻有美國的一半。

關注於外表的提升,難免會被人視作膚淺。特別是醫療美容,還會面臨一些是否合乎道德的爭議,很多被曝光整容的明星甚至會“誠懇”道歉。

但現在單單在中國,根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在18~40歲女性中,中國醫美用戶滲透率已達到7.4%,韓國更是高達42%。

整形外科醫生和整牙醫生每年都要給幾千萬的人做手術,將牙齒變得整齊潔白,頭髮再生,拉緊面部皮膚,削顴骨,以及隆胸、使胸部堅挺或減小等等。

這些手術讓多數原本對自己不滿意的人更滿意了。

而且,邁克爾·卡利克在哈佛做的一個實驗也顯示,學生們看了八位女士整形手術前後所拍攝的側面照片,普遍認爲女士們手術後更有吸引力了,並且也認爲她們更善良、更敏銳、更性感熱情、更有責任感、更討人喜歡等等。

——引用自(美)戴維·邁爾斯《社會心理學(第11版)》

因此,無論我們喜歡與否,外表的提升確實能給現在這個社會中的人快速帶來更多的回報。




04

內在會透過外表體現出來


有人也許會說,自己就只看重內在不看重外表。

有極少一部分人確實是這樣的,外表對他們產生不了多大的干擾。

但更多人可能只是用這句話給自己一個偷懶或迴避失敗的藉口。

比如,吐槽公司某位化妝還不錯的金牌銷售“不就是因爲會打扮銷售業績纔好的嘛,我要是也願意拉下面子打扮給客戶看,銷售業績肯定比她好多了。”

其實,一個職場女性能堅持每天打扮好自己,就足以證明她的內在素質了,因爲這意味着她每天都要比別人早起一個小時化妝搭配,這份意志力和堅持會讓她能做好更多的事。

事實上,一個人的內在往往會通過外表有所體現,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內在如果不差的話,外表肯定也差不到哪兒去。

我們常說的“相由心生”、“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林徽因之所以能被後人列爲民國四大美女之一,姣好的容貌僅僅是一個因素,因爲那個時代就已經有上海灘八大女星了,單論相貌肯定都不輸於她,甚至還會略有勝過。


林徽因更重要的是她的才情,她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師、詩人、作家,設計了八寶山革命公墓的主體格局、著有廣爲傳誦的文學作品《你是人間四月天》,無論在建築還是文學領域都有很高的造詣。

這些才情融入在她的穿着打扮、言行舉止當中,讓她的美比那個時代的女子更超凡脫俗。


還有民國四大美男之一的周恩來總理,他的帥氣更不只是在於容貌,而在於他內在絕佳的學識和高尚的品德,讓他的外表更英氣挺拔、更智慧奪目。

因此,一個內在美的人在外表上也很難會讓你生厭,無論他(她)先天的相貌和身材如何,後天的內在修養都會讓外表發生變化,讓人更傾心。



05

總結


外表美不一定內心就美,很多騙子正是抓住了我們依靠外表刻板印象判斷人的漏洞,以精心打扮的外表對我們各種花式“割韭菜”。

因此,我們要適當防備“外表詐騙”。

但如果你自己的外表不吸引人的話,則是無論如何都無法用“內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這句話來開脫的。

因爲你有足夠多的方法來提高你的外表吸引力,比如拾掇得更乾淨些、穿衣打扮得更貼切些,甚至可以藉助醫美塑形。

如果你確實忙得沒時間做這些,或者確實不屑於做這些,而是選擇飽覽羣書,或醉心於某個技術的鑽研,或癡迷於某種藝術,只要你認真去做了,你的外表也必然透露出某種不一樣的吸引力。

因此,我們需要做的不是給自己的外表找“內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的藉口,而是要用任何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來提高自己的外表吸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