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妝而儀

文/石巖磊

大概李白的《蜀道難》也比不過女人的“出門難”,因爲她們需要精心地打扮一番,而化妝則是其中的重頭戲,潔面、補水、施粉、描眉、塗脣等一系列程序下來,少說也得半個小時,所以和諧家庭中,男同志大多需要有耐心,一起赴約前切不可不耐煩地催促道:“好了沒有?”否則會招致怒懟:“要不,你自己去吧!”不僅討個沒趣,還得千方百計地圓場,免得兩人都似欠了帳般去會友。

這足見化妝的重要性,而女同志還賦予其一些高大上的理由,諸如可以彰顯對別人的尊重,還可以提高自信心等。這些說辭聽起來的確頗有道理,難怪一些大丈夫也樂此不疲,漢代的張敞做到了京兆尹的高位,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一把手,《漢書》裏就有他經常給夫人畫眉毛的記載,留下了“京兆畫眉”的美名,成爲夫妻恩愛的典範。我最近讀了兩篇散文,對化妝又有了新的認識,一篇是畢淑敏的《素面朝天》,另一篇是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妝》。

畢淑敏以女人的視角解讀了化妝的實質:“化妝如同吸菸,是有癮的”“化妝最先是爲了欺人,之後就成了自欺”。原來,美麗也可以被綁架,漂亮的容顏在收穫讚譽與信心的同時,也給自己戴上了枷鎖,成爲了一種習慣,甚至成了生活的必需品,幾乎不敢素顏見人,生怕破壞了在他人眼裏的光輝形象。殊不知,歲月不饒人,更不饒女人,再厚的粉底也遮不住時光的留痕,再精細的描摹也繪不出青春年少。化妝最終只會淪爲自欺欺人的安慰罷了,怎可相信電視鏡頭上鼓吹的“凍顏”神話?

那如何化妝才能使人真正不老呢?林清玄借一位化妝師之口給出了答案:“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所謂生命的化妝便“是改變氣質,多讀書、多欣賞藝術、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別人、自愛而有尊嚴,這樣的人就是不化妝也醜不到哪裏去,臉上的化妝只是化妝最後的一件小事。”可見,優雅的氣韻方是永不過時的妝容,雕琢心靈才能一勞永逸地讓自己始終光彩照人呀。

女人之所以每天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化妝,就是因爲粉脂只能塗於面部表面,無法深入肌理改變真皮組織結構,不得不靠重複的程式保持暫時的光鮮,且慢慢地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他人的讚美之詞無形中成了加倍精雕細琢的壓力。而擺脫這種泥沼的唯一辦法只有靠自身的修煉,用淡泊祛除浮躁,以靜雅摒棄流俗,拿善良對抗衰老,端莊恬淡的氣質就能由內而外自然地流露出來,即可無粉而光無妝而儀,夫妻便也不會再爲出門前的化妝鬥嘴置氣了。

2020.6.1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