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祕的角落#

《隱祕的角落》毫無疑問是今年國產劇裏,最令人驚喜的一部了,28萬人在豆瓣打出9分高分。

連章子怡都進了“誇誇羣”,6月25日發文把自己同班同學秦昊的這部劇集,好一頓誇:“看了這麼多年的美劇英劇,終於有一部品質可與其抗衡的‘中劇’了!《隱祕的角落》整體完成度非常高!從小演員到職業演員全體在線!他們的表演感受力令人震驚!

不過,在《隱祕的角落》刷爆朋友圈和各大論壇之餘,也有專業人士提出了不同的聲音,編劇餘飛就在朋友圈“潑冷水”從而引發熱議。

6月25日深夜,餘飛在朋友圈發文說:“別激動,某些劇真沒有那麼好。尤其從編劇水平來講,最多也就回到IP時代之前勉強及格水平。坦率地講,行業因爲技術進步而鉅變不是壞事,但創作方面在過去就沒有科學系統體系支撐,大部分是強人一票否決並通喫模式,鉅變之後更是元氣大傷。大家千萬別以爲現在在創作方面是在上升和進步,其實只是在形成新體系和緩慢恢復元氣的過程中。只有個別硬挺過大起大落潮頭並有能力整合新舊資源的老炮兒纔有可能創造新時代的輝煌。”

這話他不僅僅發到了朋友圈,又發到了微博上,這下讓劇迷們坐不住了,有人直接給餘飛留言,問他是否在酸《隱祕的角落》?也有較真的網友翻出了餘飛的履歷,發現:他還真有說這話的資格。

餘飛,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畢業,身兼多職: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副祕書長,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祕書長,北京市電影家協會編劇工作委員會副會長。

《重案六組3、4》《外鄉人》《剃刀邊緣》《永不消逝的電波》都是餘飛的作品,他的新作是《人民的正義》。

看了這作品履歷,一句話:行業大拿。

那麼,《隱祕的角落》就劇本本身來講,是否的確如餘飛這位編劇界大拿所說:

“回到了IP時代之前勉強及格水平”?

若IP時代以2005年的《仙劍奇俠傳》爲年代分水嶺,那麼在此之前,質量上乘、豆瓣評分在8分以上的國產懸疑劇,你還記得有哪些嗎?

2000年的《少年包青天》、2004年的《梅花檔案》《神探狄仁傑》、2005年的《大宋提刑官》等等。

對比這些國產懸疑劇,《隱祕的角落》劇本之所以挨誇的原因很突出:

它出色在把一個六分的原著改成了八分的電視劇,編劇把原著裏那些不好過審的情節,儘量在不違背原意的前提下,做出了最大努力的改編。

一句話:戴着鐐銬跳舞,不僅形似也做到了神似。

尤其是紫金陳原著《壞小孩》,對三個孩子的暗黑系設定,在《隱祕的角落》呈現時,由明筆改爲暗筆,由單純的惡改爲複雜的人性。

所以,有劇迷在對比了原著和電視劇之後,得出這樣的結論:編劇在改編時,是懷有對人性的善意的。

《隱祕的角落》編劇團隊,其實很強大:《紙牌屋》編劇喬·卡卡奇擔任編劇總監,胡坤、潘依然、孫浩洋三位編劇均畢業自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

胡坤代表作《東京審判》,潘依然則是甯浩的壞猴子影業職業編劇,孫浩洋代表作《父親》。

不少劇迷覺得餘飛這話說得挺中肯的,《隱祕的角落》之所以受歡迎,基本全靠同行襯托。

“這話其實沒問題,以前的劇確實好看,是這幾年劣幣驅逐良幣,垃圾劇霸佔了市場,才讓我們覺得正常的好劇讓人拍案叫絕。”

“本身國內的影視劇市場確實是畸形的,我們《誇隱祕的角落》也是因爲看了太多垃圾注水劇,突然看到一部製作好的,所以覺得很難得。但是我們是不是也忘了,做出合格的劇本來就是影視工作人員的本分,這個編劇這樣說我覺得沒啥毛病,真正應該改變的是國內現在這種畸形的娛樂市場。”

而《隱祕的角落》的難得、來之不易,是全方位的:表演、導演、製作,到最後一分鐘也沒有爛尾。

對比之下,很多懸疑類的國產劇,往往“敗”在劇本改編上。

比如去年大受好評的電影《誤殺》,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爲了“正能量”於是將原版“逍遙法外”的結尾,改成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結尾,當然觀衆是理解這種出發點的,但就總感覺差了一點力道。

再比如,與《隱祕的角落》同爲“迷霧劇場”系列的《十日遊戲》,改編自東野圭吾《綁架遊戲》,開篇驚豔,但走到結尾就愈發疲軟,編劇將原著冰冷徹骨的結尾改編成“愛與救贖”了,導致觀衆看完之後氣得吐血三升:“這是犯罪還是過家家呢!”

由此可見,即便有8分的原著IP,如果沒有高手編劇的話,再高分的IP,也說拍砸就拍砸。

《隱祕的角落》重新提醒了影視行業:編劇的重要性。

2015年阿里影業曾經提出“我們不會再請專業編劇”,表示要用大數據來取代編劇行業,找一堆人分析數據之後,拼湊出他們認爲市場最喜歡的劇本。

此舉當時引發巨大爭議,人民日報更曾發文質疑:“專業編劇VS阿里影業,誰會死?”

作爲業內大拿,餘飛還曾說過這樣的結論,直接懟了阿里的大數據劇本設想:“影視行業,永遠是小而精的工匠團隊最適合發展,跟談戀愛一樣,一旦搞大就會出事兒了。”

這幾年不斷有體量巨大的影視公司倒下,證實了餘飛的想法:“重要的原因有兩種:第一是被資本帶歪了道路,出軌翻車,創作型公司變身財務公司,所有人不搞創作只學算賬;第二是不以劇作爲中心,純粹靠話題、靠流量、靠廣告一樣精美的製作,甚至以不講故事爲榮,這樣的公司必然會出事兒。”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希望《隱祕的角落》是國產影視劇變好的開始,而不是所謂的“巔峯”。

今日主筆:某小刀。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