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從古到今對中華文明,甚至是世界文明都產生着長遠的影響,孔子作爲儒家思想的代表者,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的人之一,被後世稱爲孔聖人,萬世師表。中國人對孔子極其尊重,雖然孔子在世的時候並不得志,但是死後獲得皇帝的不斷加封,宋朝時期賜予他衍聖公的封號,而且允許世襲。衍聖公一直被孔子的後人世代相傳,直到第30代,傳承上出現了大危機。

孔令貽

第30代的衍聖公,孔子第76代孫就是孔令貽,他也是孔子唯一還在世的直系子孫,由此可知,能夠擁有子嗣在他這一代變得異常重要。孔令貽的第一任老婆一直沒能爲他生孩子,而且很早就因爲生病離開了人世,後來孔令貽娶了陶氏,有幸生了一個男孩,但是不想男孩三歲時不幸夭折。

轉眼間,孔令貽已經到了中年,但是身邊仍然沒有一兒半子,心裏十分着急。接着,他又把陶夫人身邊的丫環王氏納爲妾室,王氏先後生了兩個孩子,但都是千金。孔令貽的壓力一天比一天大,終於在他47歲那年,王氏再次懷孕。

圖片來源網絡

當時孔令貽已身患重病,就快壽終正寢,整個孔府上下都陷入恐慌的情緒中,王氏生產當日,北洋政府擔心孔府的人會偷換孩子,便派軍隊把孔令貽家包圍起來,堵得水泄不通,還指定了一名大將軍與山東省省長在孔令貽家裏監督。

孔府上下各支長輩都來到孔令貽的府中監督,各房太太全部進內室陪同生產,偏偏這時候又趕上王氏難產,孔府上下急得團團轉。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伴隨着一聲嬰兒的哭聲,第31代的衍聖公孔德成安全降生,衆人心中這塊大石頭終於落下了。

爲了慶祝這位小少爺的誕生,孔府上下大門全開,連只有迎接皇帝或舉行大典纔開的重光門,當日也被打開了,孔府敲鑼打鼓宣揚這個好消息,曲阜全城放鞭炮慶祝,北洋政府還放響了13響禮炮,可謂是聲勢浩大。

孔德成

特殊的時代註定了孔德成將要過着顛沛流離的一生,孔德成生下來之前,孔令貽就已經去世,未能看見孩子一眼,孔德成的母親在生下他的第17天,因爲重病離開了他,隨後孔德成便由嫡母撫養。

在孔德成的百日宴上,北洋政府正式宣佈孔德成爲第31代衍聖公。早在孔德成4歲的時候,就被送進私塾開始學習,5歲接受正式教育,學習怎樣主持家族祭祀,在接二連三不間斷的祭祀活動中,幼年時期的孔德成一路跌跌撞撞,慢慢學着如何承擔起學習和傳承文化的責任。

10歲那年,孔德成的嫡母陶氏因病去世,從此,他的生活全由老師王毓華負責。孔德成12歲便跟着書法家莊蘭學習國學和書法,打下了深厚的國學基礎。15歲那年,孔德成請求撤銷衍聖公的爵號,在南京舉行了宣誓儀式,不再用衍聖公的稱號,世襲了880年的衍聖公爵位就此結束。

孔德成少年時期

孔德成終於卸下衍聖公的重擔,成爲一個普通人。1938年,日本人侵佔曲阜之前,蔣命人把孔德成接走,孔德成家中事務尚未得到妥當安置,仍義無反顧的隨軍南下,讓日本人想要控制孔子後裔的詭計未能得逞。

接着,孔德成在漢口發表抗日宣言,這對振奮當時人民羣衆的抗戰決心起着很大的鼓舞作用。抗戰期間,孔德成主持成立孔學會,弘揚孔子學術精神。他在研究學術的時候是一位純粹的學者,平時平易近人,經常和學生在一起談笑風生,性格豪爽,不拘小節。

1948年,孔德成前往美國,受聘在耶魯大學做研究員。隨後,全家全部遷至臺灣定居。剛到臺灣,他便開始倡導儒學,重新建立孔廟,後來還在臺灣大學兼任教授,發揮自己的所長,爲社會做貢獻。他曾經和很多學者一起編輯《山東文獻》,用這種方式來抒發自己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每次看見關於故鄉的消息,孔德成總會潸然淚下。

孔德成

在教學期間,孔德成的學生反應,孔德成平時待人很溫和,但是在教學方面一點也不含糊,一直對他們嚴格要求,上課的時候精神投入,有時候甚至會忘記下課時間,臺灣大學中文教授葉國良說,在孔德成身上能看見孔子的影子,他是個有修養的的君子。

2008年10月,孔德成先生因病在臺北仙逝,葬於臺北縣。孔德成一生不在乎名利,生活過得很清貧,一心只想致力於文化的傳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