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月底剛剛發佈的《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發現,南方的發達大省福建居然沒有一個城市入選新一線城市,省會福州、經濟特區廈門、千年古城泉州都只排在二線城市,儘管名次比較靠前。福建省轄9個地級市(其中1個副省級市),雖然在排行榜上表現不佳,但隨便一個地級市說出來都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境內峯嶺聳峙,丘陵連綿,河谷、盆地穿插其間,山地、丘陵佔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

福州

福州被稱讚爲“有福之州”,作爲省會,雖然存在感並沒有廈門的強,甚至常被廈門、泉州搶了風頭,但作爲福建的政治文化中心,擁有悠久的歷史,三坊七巷、平潭海壇、鼓山、青雲山、十八重溪等景點都值得打卡。三坊七巷爲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爲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爲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裏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三坊七巷因地靈而人傑,這裏一直是“閩都名人的聚居地”,林則徐、沈葆楨、嚴復、陳寶琛、林覺民、林旭、冰心、林紓等大量對當時社會乃至中國近現代進程有着重要影響的人物皆出自於此,遊客在遊覽三坊七巷的時候也可以參觀這些名人故居,瞭解那一段風雲歲月。

位於福建福州市臺江區的上下杭街區,百年前曾是福州的商業中心和航運碼頭。“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時光倒流百年,在福州上下杭,繁華滿都,上演閩商傳,演繹着福州人的市井生活。如果說三坊七巷是達官貴人匯聚之處,那麼上下杭毫無疑問是百年前福州的中央商務區。經過修葺後,如今漫步在上下杭,大量的商行、商會舊址,古橋、古井隨處可見,宗祠、廟宇古風依舊,每一幀都是慢時光。在這裏你可以尋一家咖啡館發呆,也可以在小橋邊拍幾張復古人像,或者在各大廟宇內點上一柱清香。

廈門

廈門大概是福建省內最知名的城市,不僅是經濟特區,還擁有鼓浪嶼、曾厝垵、廈門大學、南普陀等多張旅遊名片,也是國內熱門的海島旅遊城市。鼓浪嶼不足2平方公里的小島上,遍佈各式各樣的別墅,曾經屈辱的一段歷史造就了“萬國建築博物館”的美譽,來這個小島上走街串巷,尋訪那些逝去的歷史痕跡纔是最好的打卡方式。鼓浪嶼也走出了很多名人,詩人舒婷、婦產專家林巧稚,以及現在鼎鼎大名的鐘南山都跟鼓浪嶼有密切關聯。

廈門大學,雖然是個學校,卻“被迫”成爲景點,芙蓉湖畔的風光、隧道里的塗鴉、回聲嘹亮的演武場,古色古香的羣賢樓羣等都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被譽爲“國內最美大學”之一。

曾厝垵,從小漁村到國內最文藝打卡地,縱橫交錯的小巷和數不盡的美食是遊客最愛,村口對面就是大海,因此也成爲廈門民宿集中地。

此外還有八市、沙坡尾、集美學村、園林植物園、園博苑等多處知名景點可以玩耍,而廈門島內四面環海,也是內陸游客很愛的海島。

泉州

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其實應該算是福建最有底蘊的一座城市,廈門在古時候也歸泉州府管轄。理學家朱熹曾讚譽“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泉州的興盛起於唐代,與廣州、明州、揚州並稱爲“中國古代四大港口”,在宋末元初成爲全國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元朝中期,泉州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並稱,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對外貿易港口。現存古蹟多與海運有關,姑嫂塔、六勝塔、林鑾渡等都是當年海上貿易繁盛的見證。

泉州又是多元宗教包容的城市,在一條街上你既可以看到伊斯蘭教的清淨寺也能看到民間信仰的關帝廟,在一座寺廟內有佛教、印度教共存。

壯麗的閩南紅磚古厝主要分佈於福建廈、漳、泉等地,其中泉州保留了最多。紅磚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閩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華,成爲閩南文化的重要體系。“紅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雕樑畫棟皇宮式 ”是對閩南紅磚建築特色的形象表述,到泉州也不要錯過這些閩南古大厝。

龍巖

龍巖最出名的就是永定的土樓羣,客家文化和閩南文化在這裏交融,孕育了龍巖人熱情好客、勤勞開拓的品質。世界文化遺產客家文化以規模宏偉、凝內御外的永定客家土樓爲代表,這裏的土樓歷史之悠久,種類、數量之多,規模之大,結構之奇巧,功能之齊全堪稱世界之最。據統計,這裏現存的圓樓、方樓、五角樓、八角樓、紗帽樓、吊腳樓等各式土樓30多種,著名的方樓4000多座,最古老是土樓馥馨樓位於永定縣湖雷鎮下寨村,建於公元七六九年,至今一千二百多年曆史。

此外漳州的雲水謠、南靖土樓,三明的沙縣小喫,莆田的湄洲島、南平的武夷山、寧德的太姥山也都是國內知名的旅遊景點,可以說福建的每個城市都是旅遊好去處。

國內南方一發達省份,沒有“新一線城市”,但各地市旅遊很知名,遊客愛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