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將與戴姆勒的合作稱爲“一生的機遇”。

文 | 錢伯彥

美國太平洋時間6月26日,被譽爲自動駕駛初創企業孵化中心的硅谷又闖入了一條巨鱷。

當日上午,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電商和雲服務巨無霸——亞馬遜公司宣佈收購自動駕駛初創企業Zoox。

雖然亞馬遜和Zoox兩方都未對收購具體細節進行披露,但根據《The Information》、《金融時報》等媒體的預估,亞馬遜爲此支付了10億至13億美元,這也是亞馬遜歷史上最大的收購交易之一。

Zoox成立於2014年,不僅研發自動駕駛算法,還計劃打造自己的Robotaxi車隊。

在美國加州車輛管理局DMV 2019年的自動駕駛路測報告中,Zoox按人工干預頻率計算排名第七,2018年《華爾街日報》對Zoox的估值甚至一度高達32億美元。

對於亞馬遜而言,一口氣吞下Zoox進軍自動駕駛領域,不僅對其倡導的無人駕駛物流配送車隊有深遠影響,而且亞馬遜也不願意看到死敵谷歌旗下的Waymo在自動駕駛領域一家獨大。之前在2019年2月,亞馬遜就以5.3億美元的資金入股了另一家自動駕駛初創企業Aurora。

在自動駕駛領域一週以來的重磅新聞中,亞馬遜親自下場還只是其一,另一家刷出存在感的企業則是傳統車企戴姆勒。

歐洲時間6月19日深夜,戴姆勒宣佈因耗資巨大以及新冠疫情影響而終結與老對手寶馬的自動駕駛合作項目,此時距離這段聯姻締結纔不過15個月。

四天之後的6月23日,戴姆勒便迅速宣佈已經與美國的英偉達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將共同研發車載操作系統、L4級自動駕駛、深度學習算法等一系列前沿技術。

根據戴姆勒首席執行官康林松(Ola Källenius)的規劃,戴姆勒今後的高級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功能將建立在英偉達的DRIVE平臺之上。康松林希望於2024年之前在包括梅賽德斯奔馳品牌在內的所有集團車輛上搭載英偉達的車載電腦Orin。

以顯卡起家的英偉達在過去十餘年中已經成功地轉型爲一家涵蓋人工智能、深度算法和超算技術的科技企業。由於圖型處理器GPU的架構適用於人工智能算法,因此抓住時機的英偉達也需要車企夥伴以穩固自動駕駛芯片老大的地位。

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Jensen Huang)在視頻會議中就將與戴姆勒的合作稱爲“一生的機遇”。此前,英偉達曾是特斯拉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長期合作伙伴,但隨着2018年馬斯克決定繞開英偉達自行生產自動駕駛芯片以及在2019年的投資者大會上公開貶低英偉達的硬件能力,雙方的合作關係徹底破裂。

與英偉達的合作也解釋了戴姆勒選擇與寶馬“離婚”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先戴姆勒一步的寶馬自2017年起,便與英特爾和其子公司Mobileye開展了自動駕駛和車載操作系統的合作,但顯然戴姆勒不願意或者沒有實力將英特爾與英偉達的車載系統合二爲一。

無論是戴姆勒牽手英偉達,還是亞馬遜喫下Zoox,自動駕駛領域以科技企業爲前導、傳統車企參與研發合作的共生模式這一趨勢也愈發清晰。

科技企業想借助自動駕駛技術徹底顛覆汽車行業,或者是傳統車企希望通過抱團追趕科技企業目前而言都變得越來越不切實際。

伴隨着全球範圍內新冠疫情的持續發酵,各大車企都陷入了營收、銷量、盈利全部下滑捉襟見肘的境地,幾乎沒有車企可以同時應對電動化、互聯化、智能化等多條戰線。

正如大陸集團首席執行官德根哈特(Elmar Degenhart)所言:“我們必須設立優先級”。無論是奧迪宣佈放棄在A8上配套L3級自動駕駛功能,還是大衆與福特旗下的Argo AI將大規模路測延後至2022年,即便是常年穩居自動駕駛技術實力第二名的通用Cruise也在今年裁員了160人。

相比於迫在眉睫的電動化任務,短期內無法帶來收益的自動駕駛顯然正是被國際車企們臨時擱置的燒錢業務。

而在博弈的另一方,硅谷的科技企業們卻恰恰是新冠疫情的最大受益者。無論是居家辦公帶來的雲服務還是實體經濟轉入數字經濟都直接推動了科技企業的發展。

亞馬遜、微軟、谷歌、蘋果和臉書的股價早已迴歸疫情前的水平。藉助資本市場上的強勢,谷歌旗下的Waymo順利地在疫情期間拿下了27.5億美元的新融資。這個數字甚至高於大衆、戴姆勒、寶馬、博世、大陸和採埃孚全年在自動駕駛上投入的總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