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失憶“高材生”流浪漢,漂泊十餘年終返鄉)

失憶“高材生”流浪漢,漂泊十餘年終返鄉 (來源:original)

一名名牌高校畢業、曾經就職於科研院所的“天之驕子”,在“下海潮”中辭職來滬闖蕩,因爲特殊原因迷失自我,成爲露宿街頭的流浪漢。

在熱心居民和楊浦區救助管理站、公安、城管幫助下,漂泊多年的“無名氏”流浪漢得到妥善救治,逐漸找回記憶,並與家鄉的親人取得了聯繫。

“爸爸媽媽等着你,我們回家!”

日前,在上海流浪十多年的姚龍生,

終於等到久別的親人,

踏上返回故鄉湖北省黃岡市的歸途。

持續兩年救助“無名氏”

“你是警察嗎?你不是警察就不要管我……”兩年前,楊浦區救助管理站站長居加定接熱心居民報料,尋訪到這名“無名氏”時,他衣裳襤褸、披頭散髮,裹着蛇皮袋躺在黃興路延吉中路一家銀行門口。

在此後多次對話交流中,流浪漢無法表述自己的身份信息,且情緒激動、抗拒心極強,對於任何人的靠近,都十分排斥。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送上的食品、衣物等,都被流浪漢扔棄一旁,自己則繼續到垃圾桶裏翻撿菸頭、食物。

根據接觸的情況,綜合多年的救助經驗,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判斷其疑似患精神類疾病,屬於無隨身物品、無身份信息、無語言溝通的“三無”流浪人員。

流浪漢的惡言相向,甚至投石攻擊,都沒有阻擋熱心的救助行動。自第一次接觸後,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輪番上陣,換下工作服悄悄跟隨,時刻關注着他行蹤,盡力保障他的生命安全。

遇上寒潮、颱風、下雪等特殊天氣,則日夜多次巡訪,及時送上衣被、食物等,幫助他渡過難關。

“上海是個有溫度的城市,居民羣衆關心他,各個職能部門也很關心他。” 居加定介紹說,關於如何安置“無名氏”流浪漢,多個職能部門共同研討,出臺了多個方案,包括點位等候、自尊心保護、疾病醫治等細節。

今年1月21日,楊浦區救助管理站聯合區公安分局治安支隊、城管,開展“寒冬送溫暖”街面聯合巡查救助行動,將“無名氏”流浪漢護送至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治療。

“激活記憶”輾轉尋親

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醫生檢查後診斷,“無名氏”流浪漢身體沒有器質性疾病,但患精神分裂症,無法自行恢復記憶和正常交流,隨即對症下藥進行專業治療。

經過一段時間精心治療,“無名氏”狀況大爲好轉。在區精神衛生中心醫生、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多次啓發下,流浪漢回憶起自己“名叫姚龍生,湖北人,71年出生,曾在北京理工大學上學、在安徽蚌埠中國兵器工業第二一四研究所上班”,此外再也無法提供其它任何信息。

“科技尋親”是尋親的重要利器,區公安分局採取DNA、指紋、人臉識別等技術進行比對,但姚龍生流浪多年,通過全國人口信息庫聯網系統查詢,無法識別相符信息;北京理工大學校方則回覆,姚龍生畢業後檔案已全部抽調到別處,沒法提供其他信息。

隨後,工作人員聯繫了位於安徽省蚌埠市的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第二一四研究所,進行信息和照片比對後,確認姚龍生工作經歷情況屬實。

區救助管理站向姚龍生的前同事發出邀請,希望他們能夠前來探望,通過交流幫助他回憶家庭情況。

6月13日,“二一四”研究所四名前同事趕來楊浦,一起前往區精衛中心看望姚龍生。見到久別多年的老同事,姚龍生情緒激動,在交談過程中,逐漸回憶起自己的家庭情況和人生經歷。

原來,姚龍生家住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小池鎮,家中有兩位哥哥。1994年,他從北京理工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分配到“二一四”研究所工作,並落戶研究所集體戶口。工作期間,曾被單位派往北京理工大學進修一年。

2003年前後,姚龍生辭職來上海工作,其後幾年很不順利,期間換過多份工作。2008年金融危機後,姚龍生放棄了找工作,和家人失去聯繫,隨後一直在上海四處流浪。

根據姚龍生提供的最新的詳細信息,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與姚龍生的哥哥姚林生、姚華生取得聯繫,通過微信發送近照,確認了姚龍生的身份,並商定了返鄉接送日期。

千里牽線終圓返鄉夢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一羣熱心人千里牽線,幫助姚龍生找到了久別的親人。

6月22日,姚龍生的大哥、二哥、侄兒,千里迢迢驅車趕來楊浦,前往區精神衛生中心、區救助管理站,分別辦理了出院手續和流浪人員移交手續。

“既難過又欣慰,難過的是沒有想到弟弟這麼多年流落街頭,欣慰的是上海這麼多好心人幫助我們找到了他,我們全家都很感激。”大哥姚林生在談及多年後的第一次見面,難抑激動的心情:“中國那麼大,不知道該往哪裏找,父母年紀都將近八十了,多年來一直掛念着龍生,能夠在有生之年找回弟弟,媽媽高興地催促我早些出發來上海接他回家。”

據姚林生回憶,弟弟姚龍生小時候十分聰明,是上世紀90年代初全村第一個大學生,由於家庭經濟困難,去北京理工大學上學的學費和路費,都是東拼西湊向鄉親們借的。工作以後,姚龍生每年春節回家探親,自從辭職“下海”奔赴上海後,漸漸與家裏失去聯繫。

多年來,全家人通過各種途徑尋找,一直沒有線索和方向。至於這些年他遭遇了什麼困難挫折,家人更是無從知曉。

當天下午,來接姚龍生出院的,還有“二一四”研究所的前同事代表陳永祚。陳永祚和其他幾位同事,也是上世紀90年代初“下海潮”中來上海發展的年輕人。幾位當年的同事,在上海基本從事半導體設備修理等本職工作,最初還頻繁聯絡,各自成家立業後,漸漸失去了聯繫。

“我們那個年代大學生比較少,姚龍生名校畢業,單位還曾經送他去北京深造,在上海應該找工作不難,他後來遇到什麼難事,成爲一個待解之謎。”陳永祚代表上海的老同事們趕來送姚龍生回家,並轉交了大家湊的兩萬多元慰問金。

“我們幫他開了三週的藥,白天一粒晚上一粒,一定要堅持喫,看着他喫下去” “你們放心,住院費用救助站會同醫院結算”“回家後及時辦理身份證,有什麼疑問及時聯繫我們” ……臨別之際,主治醫生、救助人員、公安民警一一送別,仔細叮嚀姚龍生的家人各項注意事項。

此時的姚龍生,換上區救助管理站準備的衣褲後面貌一新。在經歷不爲人知的心酸之後,他也收穫了這個城市的溫暖和愛,帶着逐漸清晰的回憶結束漂泊流浪,終圓嚮往已久的返鄉夢。

相關推薦
  • 自稱開瑪莎拉蒂流浪漢身份已確認 繫馬來西亞籍華人
  • 美國示威者將流浪漢牀墊扔進火中歡呼 老人哭腔痛斥
荀建國 本文來源:上海楊浦 責任編輯:荀建國_NN73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