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汉朝丞相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一年后刘备在四川建立蜀汉,孙权则于公元229年在建邺建立东吴,中国历史正式从东汉进入到三国时期。相对于蜀、魏两国来说东吴的存在感并没有那么强,这多半是拜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所赐,历史上的东吴是三国中历时最久的国家,疆域辽阔,吴大帝孙权在位时在政治、军事、外交上均有所建树,但在孙权死后东吴朝局不稳,党政反复,也因此涌现出了许多大权独揽的权臣,下面咱们就来看下三国时期东吴的四大权臣。

《三国演义》诸葛恪剧照,诸葛亮之侄

诸葛恪,字元逊,是东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自幼聪明伶俐、才思敏捷,十九岁时被拜为骑都尉,随侍孙权长子孙登,孙权称帝后孙登被立为太子,诸葛恪成为了太子幕僚领袖,历任丹阳太守、威北将军等职,平定了山越之乱。公元245年东吴丞相陆逊逝世后,诸葛恪升任大将军,并代替陆逊领荆州事,孙权病危时诸葛恪被选为托孤大臣之首,吴主孙亮即位后加封其为太傅,掌握军政大权。在执政前期诸葛恪广施德政、革新政治、抗击曹魏,深得百姓尊崇,在取得东兴大捷后诸葛恪进封为丞相,封阳都侯,名闻海内,但也正是在此次大捷之后诸葛恪渐生轻敌之心,最终导致了新城之败,民心尽失。公元253年诸葛恪被吴主孙亮联合另一托孤大臣孙峻所杀,死时五十一岁,并被夷三族。

《三国演义》孙峻剧照

孙峻,东吴宗室,他的曾祖孙静是孙坚的弟弟,少时骁勇果敢,孙权晚年时升任他为武卫都尉、侍中,临终时让他与诸葛恪等人共同辅政,孙亮继位后封其为武卫将军、都乡侯,公元253年孙峻联合吴主孙亮诛杀了诸葛恪,之后孙峻取代诸葛恪被封为丞相大将军,都督国内外军事。掌权之后的孙峻大肆残害宗亲,废太子孙和、孙权之女孙鲁育、宣太子孙登之子孙英先后被其所杀。公元256年孙峻受文钦等人的怂恿下率兵伐魏,途中因病去世,时年三十八岁,将后事托付给了堂弟孙𬘭,因此孙𬘭接替孙峻成为了东吴朝堂上另一位权臣。

东吴权臣孙𬘭

孙𬘭,孙坚之弟孙静曾孙、丞相大将军孙峻堂弟,孙峻在伐魏途中去世后孙𬘭接替其位被任命为侍中兼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受命代理主持朝政。执政期间的孙𬘭嗜好杀戮,大司马滕胤、骠骑将军吕据等反对他的重臣先后被其消灭,继而孙𬘭被封为大将军,受封永宁侯。后来已经亲政的吴主孙亮因孙𬘭大肆杀戮功臣而派人问责,孙𬘭怕对自己不利一直称病不朝,最终孙𬘭废黜了孙亮改立琅琊王孙休为帝,孙休即位后加封孙𬘭为丞相,领荆州牧,他的四个弟弟也被封侯,孙𬘭一门五侯并且掌管禁军部队,权力远远超过皇帝,公元259年孙休在左将军张布等人的协助下捕杀了孙𬘭,孙𬘭死后孙休认为与他们同族是耻辱,于是便将他和孙峻从族谱上除名,改称故峻、故𬘭。

吴大帝孙权,东吴开创者

张布,东吴将领,最初为长水校尉,因辅导勤劳升任辅义将军,封永康侯,不久改任左将军,后孙𬘭专权,张布因协助孙休诛杀孙𬘭被加封为中军督,深受宠信,全权负责军国大事。公元264年孙休去世后,张布与丞相濮阳兴违背孙休意愿,废黜了太子而改立孙皓为帝,孙皓即位后沉溺酒色、专于杀戮,最终张布被孙皓所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