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分西周与东周,享国791年。在历史上,周朝对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一个既举足轻重又精彩纷呈的重要王朝。那么,周朝是如何兴起的呢?

许多人以为,周朝的兴起主要是周文王的功劳。

的确,周文王姬昌对周朝兴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位五十年,十分注意韬光养晦。一方面,姬昌礼贤下士,求才若渴,吸引了姜子牙、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一大批人才为周所用;另一方面,姬昌一心一意发展生产、施行仁义,在诸侯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直到晚年,姬昌才正式称王,与商朝决裂,出兵征服了犬戎、密须,击败了耆、邗、崇国等商王朝的属国,并把国都由岐迁到丰(今陕西省长安县沣水西岸),不仅令周获得了关中平原大片丰饶的土地,也对商王都形成钳形包围之势,为后来周武王灭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如果说周朝的兴起都是周文王的功劳,则难免有失偏颇。因为在周文王姬昌之前,周经历了弃、不密、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季历,共十四代,这些人也曾为周的兴起作出十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弃、公刘和古公亶父这三位都非常有作为,也是周兴起的主要奠基人。

1、弃

弃,就是周始祖后稷。后稷的母亲叫姜原,是帝喾的正妃。据说姜原有次来到郊野,见到一个巨人脚印,心生爱慕,一脚踩下,从此便怀孕了。十月之后,姜原生下一个男孩。姜原起先以为,这个孩子不吉利,想把他丢弃。神奇的是,她把孩子丢到窄巷里,牛马都从孩子的身边绕道而过,不敢踩他;她把孩子丢到冰冷的沟渠里,竟有飞鸟主动飞过来用羽翼覆盖孩子的身体,为孩子保暖。姜原看到这些神奇的现象,终于回心转意,决定把孩子抚养长大,并给孩子取名为“弃”。

弃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并表现出出众的才能。他喜欢种植麻、豆之类的庄稼,种出来的麻、豆都长得很茂盛;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不同的土地适宜种不同的庄稼。

因为弃善于种庄稼,尧帝就举荐他担任农师官,教民众种植庄稼。在担任农师官期间,弃做出了很大成绩,让天下人都得到了好处。到舜帝时,于是就把弃封在邰,以官为号,称后稷,另外以姬为姓。

弃虽然极有可能是姜原与郊野巨人的私生子,但因为他能够从小立志,善于观察,有研究精神,通过教导民众种庄稼,既为黎民百姓作出了贡献,也实现了自我价值,并获得了封地邰,为周的兴起奠定了最原始的基础。

2、公刘

在周朝兴起的历史上,公刘是弃之后,第二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公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有以下三方面的贡献:

一、公刘为周的兴起积累了“第一桶金”。后稷死后,不窋继位。不窋晚年,夏后氏政治衰败,废弃农师,不再务农,不窋因此失了官职,流浪到戎狄地区。也就是说,到公刘之世,周人已经被迫在戎狄地区生活有三代之久,但公刘一方面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后稷的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另一方面能带领民众从漆水、沮水渡过渭水伐取木材,掠夺资源、扩张领地,使周的经济、人口都有了很大发展,为周的兴起积累了第一桶金。

二、公刘建立了自己的部族武装。随着周人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多,公刘让部落成员分成三班轮流服兵役,史称“其军三单”,过着亦兵亦农的生活。

三、公刘率众迁到豳这个地方。公刘迁豳是周族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为周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

枪杆子里出政权,公刘不仅让周民众的生活好了起来,让很多人迁来归附他,还率众迁到豳,建立了周人自己的武装,为周的兴起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史称“周道之兴自此始”。

3、古公亶父

古公亶父是周兴起的第三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史记》说,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的大业,积累德行,普施仁义,国人都爱戴他。也就是说,公刘之后八代,极有可能没有积累德行,普施仁义,无所作为,因此国人也可能都不怎么爱戴他们,周的兴起,遇到了极大的挫折,直到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大业,积累德行,普施仁义,国人这才又都爱戴他。

那么古公是如何实行德行、仁义的呢?

上文提到,公刘之世,周人已迁到豳,但当时的周人,实际上还没有完全脱离戎狄。到古公亶父时代,戎狄的薰育族前来侵扰,想要夺取民众的财物。古公亶父为了减少战争伤亡,就主动把财物送给戎狄的薰育族。不久,薰育族又来侵扰,想要夺取周人的土地和人口。周人都很愤怒,想奋起反击。

古公说:“民众拥立君主,是想让他给大家谋利益。现在戎狄前来侵犯,目的是为了夺取我的土地和民众。民众跟着我或跟着他们,有什么区别呢?民众为了我的缘故去打仗,我牺牲人家的父子兄弟却做他们的君主,我实在不忍心这样干。”于是带领自己的家众离开豳地,渡过漆水、沮水,翻越梁山,到岐山脚下居住。

豳邑人深感古公的德行和仁义,全都扶老携幼跟着古公来到岐下。临近部落的人听说古公的德行和仁爱,也有很多迁徙到岐山脚下归从古公。

如此一来,周部族反而因祸得福,比之前更加壮大。古公于是废除戎狄的风俗,营造城郭,建筑房舍,把民众分成邑落定居下来,又设立各种官职来办理各种事务。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古公有德行,讲仁义,是其得民心的根本。而古公带领部族从戎狄地区迁徙到岐山脚下,移风易俗,营造城郭让民众分成邑落定居下来,又设立各种官职来办理各种事务,实际上就形成了国家的雏形。这样的管理模式,显然比原始部落更加进步,更加高效,为周的兴起并最终取代商殷朝奠定了重要制度的基础。

总之,在周朝兴起的过程中,弃、公刘、古公与姬昌一样,都在各自的历史时期,担负着各自的历史责任,对周的兴起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周武王在牧野之战打败商纣王,灭掉商朝,建立周朝,实际上是站在弃、公刘、古公和姬昌等先人的肩膀上而取得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