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着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要深刻認識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紮紮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要推動鄉村組織振興,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培養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衆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

同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對山東提出具體要求——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選好配強黨組織帶頭人,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爲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保證。

組織強則鄉村強,組織弱則鄉村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必須着力推進組織振興。青島以組織振興統領鄉村全面振興,主動擔當作爲,積極探索創新,堅持抓鎮促村、全域提升、融合發展,優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體系,構建以農村基層黨組織統領的工作體系,探索了一條新時代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新路子。

1

黨建統領,

建強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

當前,村莊規模小、數量多、分佈散、空心率高是青島農村面臨的普遍問題,村莊後繼無人、治理乏力等問題日益凸顯。面對新形勢、新矛盾,如何改變現狀,推進鄉村有效治理?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鄉村振興的基本原則,第一條就是堅持黨管農村工作。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健全黨管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和黨內法規,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1990年8月,中組部等五部委聯合在萊西召開全國村級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總結和推廣“萊西經驗”,從理論、政策和制度上,確立了以黨支部爲領導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工作格局。爲紮實推進鄉村振興,萊西市深入挖掘“萊西會議”新時代內涵,進一步加強和鞏固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好黨組織在農村改革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構建了以農村基層黨組織統領發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務融合的新工作體系。

萊西市馬連莊鎮小屯村只有28戶人家,近年來45歲以下人口大都外出務工,黨員數量一直上不去,如今只剩兩三名老黨員留守,活力明顯不足。2019年,馬連莊鎮黨委對組織架構重新調整,將小屯村同周邊高家草泊村、呂家草泊村等10個村全部依法撤銷,組成草泊新村,所有村莊、羣團、非公有制企業等基層單位黨組織,全部劃歸新村黨委直接管理或雙重管理。

據介紹,草泊新村黨委下設組織管理、產業發展等5個專業黨支部,原來的各個村黨支部全部改成網格黨支部領導下的黨小組。並根據黨員不同特點,將黨員組織關係分別轉到不同的黨支部,打破了原來的行政界限和壁壘,形成了“鎮黨委—村(新村)黨組織—網格黨組織—黨員中心戶”這一新的組織體系。

通過組織體系重構,村多、村小、村散、村弱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農村帶頭人和黨員隊伍後繼乏人的問題迎刃而解。過去村莊選帶頭人是“矬子裏面拔將軍”,現在五六個村選一個帶頭人成了“將軍裏面挑統帥”。

由於葡萄種得好、賣得價格高,萊西市沽河街道前我樂村大棚葡萄種植能手李少勇高票當選新村黨支部書記,帶領前我樂村、後我樂村、埠下村三個村莊村民抱團發展葡萄產業。“以前我們一個小村,葡萄種得再好也是‘在雞窩子裏轉’,現在能在更大範圍內整合資源、抱團發展。” 成爲村黨支部書記後,李少勇幹勁十足。

2

搭建平臺,

整合資源激活發展潛能

抓住了黨建統領這個“牛鼻子”,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得以理順,逐漸形成整合各類資源、激活發展潛能的平臺。組織振興之後,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有了堅實保障。

膠州市洋河鎮構建鄉村振興共同體的做法,與萊西市異曲同工。去年以來,洋河鎮牢牢抓住組織統領這個關鍵,構建起“新村黨委+集體經濟合作聯社+平臺公司+綜合體”的鄉村振興共同體,推動了產業鏈、利益鏈、治理鏈“三鏈”融合。

土地資源是鄉村振興最重要的動力源。洋河鎮從清查整合土地資源入手,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讓“黨支部+集體經濟合作社”扛旗,發起資源整合攻堅戰,摸清了村集體家底。目前全鎮已完成26個村的“三清”工作,清理增加土地1萬多畝、荒山700多畝、水庫350多畝,全部歸村集體所有。

以土地規模化經營爲導向,該鎮探索形成“黨委統籌、社區聯動、村莊操作”三級互動模式,建立了統一的土地流轉市場,土地流轉價格從過去的500元/畝增長到1000元/畝。據介紹,洋河鎮全鎮土地流轉比重達到84%,僅此一項就帶動村集體收入從786萬元增長到2300萬元,增長近3倍。

鄉村要振興,產業興旺是前提。基層黨組織的統領作用,爲農業農村融合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把農民組織起來、資源整合起來、產業發展起來,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閒資源”變成了“活資本”。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科學配置,全面提升了鄉村的產業創新力、競爭力和效率,培育了鄉村發展的新動能,也爲更多資源的湧入提供了條件。

青島西海岸新區藏馬鎮,正在建設一個規劃面積32平方公里的田園綜合體,涉及15個村莊、3313戶、9741名村民。傳統農業區轉變成影視文旅綜合產業區,傳統農民轉變成現代產業工人,傳統村莊轉變成現代化農村社區……“國企主導+大項目帶動”,讓這個之前的貧困山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藏馬山居效果圖。圖源:青島西海岸發佈。

據介紹,西海岸新區發揮國企作用,撬動社會資本有序參與鄉村振興,藏南鎮已引進融創、佳諾華、雙星國際等一批市場經營主體,總投資200億元的12個項目集中開工建設,千禧谷、丹溪溫泉等10多個旅遊項目運營建成。

爲進一步增強黨建統領的效果,去年,青島面向全市遴選200名村黨組織書記,激勵幹部到農村任職,其中甚至包括正局級幹部。這些幹部深入田間地頭,和當地幹部羣衆上下一心,將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爲紐帶,搭建起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的資源聚合平臺。

3

脫貧攻堅,

完善基層治理體系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以黨建統領鄉村全面振興,青島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不斷提速,農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爲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萊西市店埠鎮10萬畝耕地半數種植胡蘿蔔,當地農業龍頭企業青島有田農業公司被納入鎮黨委議事會平臺,企業黨支部面向全鎮爲789戶低保戶和15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提供蔬菜種苗和技術培訓,扶持他們發展蔬菜種植,助力貧困戶全部脫貧。青島九聯集團與所在後莊扶村成立聯合黨委,推出“村企合一”的黨建工作新模式,九聯集團有什麼困難,村裏全力以赴支持,發展壯大後的企業先後投資1億多元,反哺後莊扶村各類建設,形成了村企互助的良性循環。

河頭店鎮位於萊西市東北部,是典型的農業大鎮,2018年實現財政收入4402萬元,是萊西市四個經濟薄弱鎮之一。然而,就在鎮駐地以南兩公里處,一個建有20個樓座的現代化城鎮社區——龍泉湖社區拔地而起,泥灣頭村、高格莊村近1500人已入住社區新居。居民從農民變爲工人,就近到青島盛世牧業養殖園區、祥泰農業產業園區、沁楠香花卉觀光園等配套園區工作,收入比之前更高。

變分散居住爲集中居住,形成土地規模效應,更好嵌入產業發展鏈條,成爲青島很多農民脫貧致富的新途徑。由此帶來的,還有農村基層治理水平的提升。

推進基層治理融合,離不開行政資源的下放集聚。過去,鎮街黨(工)委“無力感”很明顯,責大權小,存在“小馬拉大車”的問題。以黨建爲統領,青島將更多管理權限下放到鎮街及新型社區,以更低的成本達到了更好的治理效果,打通了服務羣衆“最後一公里”。

一些基層黨組織還有意識地培育扶持社會化、市場化服務組織,在黨委政府難以涉及的領域,補上農村公共服務的短板。西海岸新區琅琊鎮丁石窪社區強化黨組織統領作用,成立社區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小組,逐步建立起統一農業投入品購買、統一澆灌、統一耕地等 “七統一”公共服務體系,走出了一條整合農村服務資源,實現村民生活富裕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之路。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當前,一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衆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正在青島大地上逐漸建立健全;一幅“產業興、生態美、農民富”的美麗畫卷,也正在青島大地上書寫鋪展;青島正在努力爲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來源: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