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裕斌是韓國新近崛起的一名小將,2019年保加利亞公開賽以11:0痛擊伊藤美誠而名聲大噪。仔細觀看過申裕斌與伊藤美誠的交手視頻,年僅16歲的乒壇後起之秀確實不怎麼喫伊藤的發球,那麼她接伊藤發球的祕訣在哪裏?國乒爲何對陣伊藤時在發球環節頻頻喫虧呢?下面從技術角度來具體分析一下。

身高臂長,接發球技術全面,申裕斌確實具有過人天分。

申裕斌出生於2004年,在韓國國內從小就被譽爲“韓版福原愛”,目前她也是韓國國家隊歷史上最年輕的選手。由於打球極具天賦,在國內成績比較突出,申裕斌也放棄了繼續讀高中的機會,直接選擇了做乒乓球專業運動員。

1.身高有一定優勢,接發技術非常全面。申裕斌雖然只有16歲,但目測她的身高應該超過了1米60,這點跟1米63的陳夢相仿。女子球員打的就是左右擺速,甚至是左來左打,右來右打的相持球,如果你的身高比較突出的話,那護臺的面積相對就大。其次,申裕斌的接發球站位類似丁寧,兩腿叉得比較開,便於正、反手兩個方向的快速移動。第三,申裕斌年紀雖小,但她的接發球技術卻非常全面。對於伊藤美誠的正、反手小三角下旋短球,申裕斌是採取正手搓、反手搓的辦法,先將球以下旋的方式處理過去;而對於伊藤美誠的急長上旋球,申裕斌正手敢發力挑打,反手直接反拉,再加上她身高臂長,伊藤各個角度刁鑽的發球,幾乎全部在申裕斌的“射程”之內。特別值得提出的一點:申裕斌的反手反拉非常好,有穩定性還具有殺傷力,這也使得伊藤美誠的偷襲長球,頻頻被申裕斌反拉、反衝。

2.銜接十分流暢,第二板搶攻意識強烈。除了技術之外,16歲的申裕斌也有着非常良好的搶攻、反攻意識。實際上,她並不是每一板都能在伊藤的發球上接出高質量,但接發之後第二板的補板、反拉她做得非常好。中國隊一直在伊藤發球之後,處於頻頻被暴拍的窘境,然而申裕斌卻很少出現這樣的情況。究其原因,就是她接完伊藤的發球之後,立馬開始對伊藤的反制,正、反手的搶衝、搶拉反而讓伊藤處於被動防守的狀態。這也是她爲什麼能夠在保加利亞公開賽把伊藤美誠打出了11:0的比分。這個比分即使中國選手到現在也難以做到。至於申裕斌最終以4:1敗北,關鍵還是目前她在相持環節的穩定性、變化沒有伊藤更老道。不過,16歲的年紀能夠在伊藤美誠身上打出這樣的成績,已經非常不錯了。

國乒破解伊藤美誠發球的幾套策略,效仿申裕斌的“保守”或取奇效。

國乒主力中,絕大部分的球員都喫過伊藤發球的苦頭,朱雨玲更是4局球下來喫了伊藤14個發球。喫這麼多的發球到底是技術原因,還是心理因素呢?我個人認爲問題還是出現在以下幾個環節:

1.接發球要求質量過高,往往會導致失誤不斷。有些球並不是因爲伊藤發的有多麼好,相反問題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隨着女子技術男性化的發展,擊球暴力化的傾向十分明顯,像孫穎莎、王曼昱、陳幸同等人都可以具備像男子球員臺內暴擰的能力。這種技術很霸道,也可以直接得分,但如果判斷不清旋轉,或者伊藤發球過急過長偏頂的話,那你直接暴擰出界的風險就會非常大。反觀申裕斌的發球,她並不想在接發球上一板就衝死伊藤,搓球過度,反拉中注意落點,第二板銜接再猛衝伊藤,這樣在接發球環節就更加合理,直接失誤的風險也比較小。由此來看,擊球並不是越暴力越好,特別是在接發球環節上的一些“保守”,我們甚至還有向申裕斌學習的地方。

2.接發站位偏近臺,女子球員腳下移動偏慢。由於現代球員接發球的能力、正反手反拉的能力都比較強,很少有人敢於發球出臺,這樣也導致大部分運動員都習慣性地站位近臺來接臺內的短球。然而,伊藤美誠的身高和打法特點決定了她必須長球開路,以便於她下一板的正手暴拍。事實上,伊藤的發球以急長的上旋球居多,下旋球僅來作爲輔助以迷惑對手。伊藤發球的這種特點還是與當年的初代“大魔王”鄧亞萍十分相像。

別人都講究發球不要出臺,但鄧亞萍的霸道之處就在於她“十發九長”,這種急長球開路也特別適合於鄧亞萍下一板的正手進攻。因此,在伊藤頻頻發急長球的狀態下,國乒女隊的選手們站位近臺,很容易被來球頂住,上旋球再發力反拉的話,那出界就在所難免了。陳夢之所以喫伊藤發球較少,還是源於在馬琳的指導下,她本身擅長中遠臺相持,而在接發球環節退出小步,這樣給自己反拉、反衝留出了空間和時間。

3.伊藤發球變化較多,拼中國隊往往竭盡全力。如果說伊藤僅是一味急長球的話,這也難不倒中國隊。但是,仔細觀察伊藤的急長球又有很多落點之分,反手急長、中路急長,急長側上、急長側下等,球速本身就很快很頂,再加上旋轉的變化,確實讓人很難判斷。再有,與打申裕斌這種小將不同,伊藤每次在對陣中選手時都是雄心勃勃,完全一副無懼無畏的姿態,甚至是有死戰不屈之勢。在這種狀態下,伊藤的發球更毒、更刁,她下手搏殺會更狠、更堅決,玩命下猛拍猛打確實在前三板上讓人無法抵擋。打不死你也要撓你個遍體鱗傷,伊藤打中國與打韓國的勁頭是不一樣的。

4.退臺小半步,做好第二板反攻可破伊藤套路。乒乓球是一個抑制和反抑制的過程,你接發越差,她反攻就越猛,大力拍死你的機率就越大。實際上,我們在接發球環節對伊藤的限制非常不夠。在前幾天“保持強大”奧運冠軍連線時,首位女子大滿貫鄧亞萍也指出:“我們一定要突出速度的優勢,不能總是後發制人。”鄧大魔王在這裏強調的其實也就是發球、接發球的前三板技術。

向韓國小將申裕斌一樣,我們沒有必要冒着巨大風險,在判斷不清的狀況下非要第一板接發衝死伊藤,控制好落點,甚至是劈一板、搓一板底線的急下旋,伊藤也沒有可能有下殺傷的空間。但我們必須做好第二板的銜接反攻,不能總讓伊藤反手彈、正手拍的連續暴打。2018年伊藤美誠對中國選手的勝率高達48%,而這個數字也在2019年降到了低點。這也說明我們在接伊藤發球環節,比之前要適應,反制的措施也取得一定的效果。

發球作爲乒乓球各項技術中一項重要的得分手段,伊藤美誠在這方面的研究、變化以及與前三板搶攻套路的結合上,比中國隊走得更快、更遠。特別是在大球時代,旋轉減弱的情況下,更加突出速度、力量,伊藤美誠的生膠打法也給國乒帶來了巨大沖擊力。立足自己相持環節的長處,借鑑申裕斌等其他國家選手在接伊藤美誠發球上的長外,相信國乒依然會保持強大,留給伊藤搏殺的空間也會越來越小。大家有什麼好的意見可以留言、探討,感謝關注!我是騎馬寺的少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