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中,聞櫻桃醉記述了1799年拿破崙發動政變,執掌法國政權,次年率軍出擊迅速收復意大利北部。英國則奪取了地中海上戰略要地馬耳他島,令其盟國俄羅斯帝國不滿,隨後產生連鎖反應,第二次反法同盟瓦解。

1801年,英國與愛爾蘭合併法案生效,英國更名爲“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同年,一支英土聯合遠征軍在埃及登陸,迫使士氣低落的法軍投降,並將他們送回法國(拿破崙遠征埃及,詳見《論國民士氣12章14節:拿破崙遠征埃及失利,偷偷坐船返回法國》)。

在與法國的對抗中,俄國的退出和奧地利的失敗,使英國陷於孤立,加之國內反戰情緒日益高漲,英國被迫接受和談。1802年3月25日,英法和法土分別簽署《亞眠條約》。條約的內容對法國和奧斯曼帝國都很有利。蘇丹對埃及和其他地區的主權得到認可,奧斯曼帝國政府派出的帕夏們一度取代馬木留克的執政地位。英國軍隊則撤出埃及。

同時,英國與亞丁當地的蘇丹簽署一份和約,這份和約成日後英國吞併亞丁的序曲。英國很清楚地表示,如果從埃及可以侵略印度,那麼從印度也可以侵略埃及。英國在奧斯曼帝國其他屬地的沿岸地區也採取類似預防措施。在波斯灣,東印度公司把法國人逐出阿曼,還在巴格達設立常設機構。它取代英國在巴士拉的領事館,成“駐土屬阿拉伯地區的政治代理處”。

法國被迫放棄愛奧尼亞羣島和鄰近的大陸地區。這一地區仍然處於俄羅斯和奧斯曼帝國的共同保護之下,俄羅斯掌管島嶼,奧斯曼帝國則管理大陸上的城鎮和要塞。

同年(1802年)5月28日,俄國公然宣佈將格魯吉亞劃入俄國版圖,將國王一腳踢開,設總監管理,正式吞併格魯吉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