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混在北京》。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北京一棟破舊的筒子樓裏,匯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他們在同一家報社工作,雖然表面和樂融融,但其實私下矛盾不斷。

研究生畢業的沙新在報社當評論員,他對自己的生活現狀十分不滿意,他在工作中堅持自己的觀點,不願隨波逐流像鄰居義理一樣迎合大衆,寫一些不入流的文字,所以他三十多歲還沒有自己的房子,只能蝸居在一下雨就倒灌髒水的筒子樓裏。

沙新遠在成都的老婆懷孕了,因爲在老家沒人照顧,她只好來北京生孩子。可沙新住的是兩人一間的單位宿舍,沙新只能懇求同屋的小剛去和守財同住。守財是筒子樓裏唯一一個獨佔一屋的人,他並沒有特殊背景,他只是個農村孩子,甚至因爲出身農村被衆人逗趣、排擠。他之所以一個人住,是因爲和他同住的男人找了一個北京老婆,男人結婚後便搬走了,房管處也默認了此事。

如今沙新有困難,小剛作爲他的鐵哥們,二話不說便搬去和守財同住,可他和守財的生活習慣多有不同,因此兩人也是針鋒相對,矛盾不斷。

沙新雖然脾氣火爆,但是他在筒子樓裏有不少好友,季子便是其中一位。季子常因自己時尚的穿搭遭人非議,她雖是報社裏一名普通的美術編輯,卻懷着出國深造的夢想。副總編趁季子有求於他,藉機獻殷勤,佔盡便宜,可季子明確了自己的態度,拒他於千里之外。但不知內情的人對她指指點點,這令她十分苦惱,同時在工作中她因爲堅持自己所設計的風格,被領導批評甚至打壓,這令她更加迷茫,只好趁工作之餘做一些自己喜歡的設計,以此來填補內心的空缺。

沙新相信季子不是衆人口中的形象,所以他會在大家議論季子的時候堅定的維護她,而季子也深知沙新的掙扎和不易,兩人在艱苦的生活中惺惺相惜,建立了一種特殊的情誼。

筒子樓裏幾戶人家生活各異,沙新看不慣義理趨炎附勢的俗人模樣,而義理也瞧不起沙新酸臭、清高的文人姿態。義理靠寫流行歌詞和一些豔俗的詩歌而出名,可鄰居們都不喜歡他的詩集,大家都認爲他滿身銅臭,根本不配自稱詩人。

無論旁人怎麼評價他,義理都不在乎,他事業與愛情雙豐收,工作只餘他在外沾花惹草,一個歌星愛他愛得神魂顛倒,甚至想和他結婚,可義理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有一個深愛他的妻子小琴,儘管他和歌星糾纏不清,可他從未想過和小琴分開,一是他愛惜自己羽毛,二是他打心底裏瞧不起滿身俗氣的歌星。

義理的作品備受國內年輕人的喜愛,但他不滿足於現狀,他想讓自己的詩集廣傳世界,可他不懂外語翻譯,只好登門懇求鄰居胡義幫忙。胡義是小說翻譯家,他和老婆柏菊都瞧不上義理的詩,他本想拒絕,不料義理開出一本六千元的高價稿酬,柏菊對稿酬動了心,非讓胡義答應下來。

柏菊爲人強勢且自私,總愛在廚房招惹是非,本來胡義的表妹慧慧大學畢業還沒找到工作,暫時住在胡義家,可以幫胡義夫婦帶孩子,減輕兩人的壓力,可柏菊常日裏刻薄的言語令慧慧深感難堪,她早已不滿嫂嫂拿她當小保姆,更不滿嫂嫂在衆人面前給她難堪,在柏菊又一次暗諷她在家做閒人時,她一氣之下離開了筒子樓。

慧慧走後,胡義家便亂成了一團,胡義苦於沒錢請保姆的窘迫,又苦於清貧的生活,只好向現實低頭,他一邊罵着義理狗屁不通的作品,一邊向金錢的勢力妥協。

慧慧離開了筒子樓卻沒有和筒子樓裏的人斷絕關係,她甚至和衆人都看不上眼的守財在一起了,守財來自農村並且相貌不佳,沒房沒車還不會討女孩歡心,兩人在一起後,任誰都說是他高攀了慧慧,可慧慧並不在意這些,她只記得自己被嫂嫂爲難時,守財站出來爲她所說的話,自那時她便對內向卻善良的守財有了好感,後來隨着多次接觸,她更是愛上了守財。

守財爲了自己得來不易的愛情,更加賣力地工作,正逢報社搞優化聯合,副總編向他透露,主席的頭銜非他莫屬。得知此消息的守財喜上眉梢,成爲主席不僅可以優先得到一套房,還可以幫慧慧在北京找到工作,他迫不及待地爲自己準備了新名片,坐等副總編在衆人面前宣佈這一好消息。可不料這一祕密被同住的小剛得知,小剛不想看到守財心想事成的模樣,他故意從中搗亂把名片給了副總編,果不其然,副總編把守財叫去談話,這也意味着主席的頭銜不可能落到守財頭上了。

守財知道是小剛所爲後,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不願意再和小剛住在一起,於是他把沙新霸佔一間屋的事情,以匿名的形式舉報。房管所果然派人來了,科長氣勢洶洶和沙新發生了口角爭執。

眼看爭執要上升爲打鬥,衆人忙上前替沙新解圍,科長不敵衆人的逼問,只好承認自己是收到舉報後纔來依法辦事,大家頓時明白是一旁的守財在搗鬼,面對大家的冷嘲熱諷,守財臉上掛不住,匆匆離開筒子樓去找慧慧。

慧慧理解守財的處境,她爲了讓守財開心,帶着守財去舞池跳舞,她告訴守財自己找到了工作,等發工資再請他出來玩,守財連聲答應,兩人開心地玩鬧着。後來慧慧在和守財的約會中,大膽的決定自己要和他結婚。

她不畏懼衆人異樣的眼光,面對哥哥對守財犀利的點評,她更是奮起反抗,不允許哥哥說守財一句壞話,雖然守財什麼也沒有,但是慧慧依然決定和他在一起,兩人拍了結婚照,從兩個人變成了一家人,兩個人都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而另一邊的義理卻被煩惱所困,歌星懷孕了,雖然她最後沒有把孩子生下來,可她終於看清了義理的真面目,她在義理家附近憤怒的毆打義理,嘴裏罵着不要臉的東西,假裝正經等話。義理好不容易應付完歌星迴家,小琴對他也沒有好臉,不向往常那樣依賴着他,原來她剛剛目睹了義理被毆打的一幕,她也終於看清了義理的真面目,義理苦苦哀求她不要聲張,義理這個虛情假意,自私至極的僞君子形象展露無遺。

其實表面風度翩翩的副總編也是一個僞君子,他故意攔下季子的設計圖,讓季子來找他,等到兩人單獨相處時,他告訴季子出國的申請表批下來了,季子對他表示感謝,可副總編卻想以此對她動手動腳,這一幕正好被推門而入的副總編老婆看到,副總編老婆冷哼一聲便摔門離開。此後季子是狐狸精的流言徹底在報社傳開,副總編假模假意的在優化聯合大會上,辯解到流言全是自己老婆的胡言亂語,然後才冠冕堂皇的說起優化聯合的事情。

衆人私下對他的說辭表示不滿,大家都在準備各尋出路,沙新卻不知該何去何從,他憎惡這個虛僞的市場經濟,卻又避免不了落入俗套,只能在街頭髮泄着自己的情緒,卻不料因爲他口中的話引起年輕人的反感,他被人摁在地上狠狠地打了一頓。

被現實揍趴的遠不止沙新一個,季子因爲副總編老婆無處不在的謾罵氣憤不已,她跑去副總編家裏,本想謊稱自己與副總編有私情,以此毀掉副總編的名聲,卻被副總編老婆無情戳破。

季子深感無奈,她最終放棄了出國的機會,決定前往海南工作。在臨行前一夜,她緊緊地抱住了前來看望她的沙新,被現實百般折磨的兩人,在無言中做了最後的告別。

季子離開半個月後,沙新被報社辭退了,他沒有和任何人告別,在一天清晨悄悄的領着老婆坐上了回成都的火車。他在離開前感嘆道,我還是最喜歡北京。這時鏡頭定格在了北京站。

《混在北京》根據黑馬老師同名長篇小說改編而成,由何羣導演,索飛編劇,張國立、劇雪、奚美娟、方子哥、馮遠征主演,影片上映於1995年。這是一部羣像電影,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棟筒子樓裏的衆生相,電影沒有真正的主人公,人人都是自己北漂生活的主角,而影片不過是將他們的生活濃縮成一個半小時的短小故事,加以一定的藝術加工後搬上熒屏。

影片中最令我難忘的就是最後一個北京站的鏡頭,去過北京的人大概深有感觸,即使過去了二十多年,北京站還是九十年代影片中的樣子,這令我想起了一句話,“沒有人能永遠十八歲,但總有人會是十八歲。”

而北京也永遠都是北京,總有人會揹負行囊不遠萬里來到這裏,也有人會收拾行囊滿懷愁緒離開這裏。“我還是最愛北京,”或許沙新最愛的不是北京,而是爲了夢想日以繼夜的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