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洛芸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有這樣一則消息,一位被清華大學錄取的高材生,因爲不會自己綁鞋帶,沒有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考上清華之後,最終被學校勸退。

這種事情聽起來真的有點匪夷所思,因爲那麼大的小孩一般基本生活自理都是懂的,然而生活中確實存在這種例子,其實本質還是因爲孩子缺乏獨立的人格。

在高中初中,其實都經常會看到很多學生,在學校都是不會洗衣服的,每次都是在週末回家的時候,把一堆髒衣物帶回家給自己父母處理。

還有一些孩子是離開學校之後,或者脫離父母的監督之後,他們就不會自主學習,遇到不懂的知識也是直接求助於其他人。

這些表現其實跟被勸離的清華大學生的本質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因爲缺乏獨立的人格導致。

什麼是獨立人格?

獨立人格,其實是指一個人可以在生活上表現得完全獨立,對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主性,還有對未來的一種創造性。

有些孩子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凡事都希望通過別人幫忙來完成,求助於父母或者求助於同學,唯獨不會求助於自己。

其實,擁有獨立人格的人,會更容易獲得人生的成就。

不具備獨立能力的孩子,都有哪些行爲表現?

1.遇到困難先掠過自己,第一時間求助他人

有些孩子對別人的依賴性比較強,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會先掠過自己的思考和處理,總是第一時間向別人求助。

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自己不具備處事的能力,而是家長對他們的教育已經形成孩子的習慣性依賴。

比如在外面受傷的時候,一般的孩子會自己起來,然而缺乏獨立能力的孩子,就會先向身邊的人發出求救的信號,他們沒有想過應該怎麼解決,總是先想到要依賴別人。

2.總是忽略自己內心的聲音,聽取別人意見

當孩子到達一定的年齡階段,他們會擁有獨立的意識,而且很多事情都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獨立解決,甚至不希望誰來幫助自己。

但是有部分孩子,他們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完成一項任務的時候,內心不希望自己去完成,而是希望別人的幫助讓自己坐享其成。

不僅如此,他們沒有自己的主見,只會聽取別人給自己的意見,也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3.連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要依靠別人

當孩子出生之後,家長都會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小公主和小王子對待,不忍心孩子受傷,也不願意讓孩子自己動手幹活,希望孩子十指不沾陽春水,十指不碰家務活 。

其實家長這樣的溺愛方式,只會讓孩子連最基本的生活都需要依靠別人,根本不能自理。

這樣的孩子其實出來社會之後是會處於劣勢的,他們不懂得怎麼生活,連工作遇到困難都會希望別人幫自己解決。

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培養獨立人格?

1.在教育中重中之重,就是要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其實在生活中,家長們不要太擔心孩子的學習能力,孩子並沒有大人看得那麼脆弱,應該放手給孩子接觸一些簡單的家務活,讓孩子自己去摸索怎麼完成。

家長需要做到的,就只是從旁指導,家長只有放手纔會讓孩子的獨立能力得到提升,不然的話只會造就出一個缺乏動手能力的孩子。

2.在給予孩子選擇題的時候,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選擇

大多數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不會給予孩子選擇,而是直接教育孩子應該怎麼去做,或者直接安排孩子去實行。

特別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只會幫孩子糾正,而沒有給機會孩子自己反思,然後考慮怎麼去處理。

其實父母在幫孩子做決定的時候,不妨教育孩子怎麼選擇,給予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去選擇,然後自己去承擔。

3.引導孩子要主動和有自信地去對外界表達自己的想法

很多家長都會做的一件錯事,就是在孩子擁有想法的時候,一下就會打斷孩子的想法,不讓孩子主動去表達,因爲他們會對孩子安排好成長路。

其實父母應該支持孩子的想法,並主動去引導孩子自信地表達出來。比如在看書的時候萌生出奇妙的想法,或者在看電視的時候,突發一些有趣的感受,這些都是可以表達出來的。

家長應該做孩子第一個分享的對象,促進孩子的表達能力,培養孩子養成善於表達自己的好習慣。

育兒問題洛芸媽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洛芸媽咪,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