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克斯•卡茨

2020.05.29 - 2020.08.09

復星藝術中心(上海)

一種通透的天真簡單,讓這些色彩鮮豔的肖像和風景畫愉悅你的眼睛和心靈。

夏季上海比較重要的一個展覽是復星藝術中心舉辦的亞歷克斯·卡茨同名個展,刷爆朋友圈的主角是一位鮐背之年的美國藝術家,現年93歲。這是他第一次在中國美術館級別的展覽,集中展出了圍繞藝術家的不同創作和展示方式,包括架上繪畫、剪貼畫、雕塑,部分文獻資料和藝術家錄像短片。

亞歷克斯·卡茨於緬因工作室,2015

圖片版權:Vivien Bittencourt

初看亞歷克斯·卡茨的作品,你會被一種漫畫一般的簡潔、色調的鮮豔豐富和人物的通透所吸引。你可能萬萬想不到,這位藝術家是美國藝術界的常青樹,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已經創作了近70年,風格基本沒有大的變化或者轉向,而且目前仍然往返於紐約和緬因州,筆耕不輟地畫着。

在展覽的開場,二樓入口處大屏幕上,身穿新百倫、牛仔褲和Polo衫的亞歷克斯·卡茨向中國觀衆介紹他的作品,並且專門講道:“你們應該會喜歡,因爲我的作畫方法與中國的書法用筆很相近。”

分隔6(愛麗兒),2014,亞歷克斯·卡茨

圖片由藝術家和Gavin Brown(紐約/羅馬)提供

圖片版權:亞歷克斯·卡茨

在展覽的三樓處的暗房裏,《亞歷克斯·卡茨:五小時》影像作品記錄了亞歷克斯·卡茨繪畫《1月3日》的過程,精縮進21分33秒的視頻,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幅作品轉移到大尺幅的最後過程。

在油畫布的底上,亞歷克斯·卡茨用大筆刷蘸取提前調配好的顏料,在畫布背景上快速地繪畫,先畫背景——灰色之上灰黑色的樹幹、枝杈,最後是畫面中間的人物艾達——他的夫人,也是他的繆斯和模特——的上半身肖像。在這裏,藝術家改用了其他型號的畫筆,分別對眼睛、面部和頭部裝飾進行描繪,最後補充衣服上的花紋和帽子的邊緣線。時不時對照小幅進行檢查,在紅色的脣部和紫色的帽子即將結束之時,一抹口紅給女人帶來了生機,紫色給畫面添上了靈魂。

樺樹和松樹,2002,亞歷克斯·卡茨

圖片由藝術家和Gavin Brown(紐約/羅馬)提供

圖片版權:亞歷克斯·卡茨

亞歷克斯·卡茨對色彩的搭配和構圖經過了深思熟慮,並通過小幅畫稿進行了落實,但是在巨幅尺寸上落筆時,並沒有絲毫猶豫,這得益於藝術家的手勢習慣——幾十年的經驗和風格。從這個角度,確實與中國的毛筆書寫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展覽比較可惜的是隻展出了亞歷克斯·卡茨近十年來的主要作品,並不能詮釋藝術家漫長的藝術生涯,但是已經可以做出最爲當下的概括:提純,可以是亞歷克斯·卡茨的一個特點,而且越來越明顯。他的自畫像簡單概括,毫不遲疑,而且毫無疑問,效果引人矚目。

文森特和薇薇安,2013,亞歷克斯·卡茨

圖片由藝術家和Gavin Brown(紐約/羅馬)提供

圖片版權:亞歷克斯·卡茨

關於亞歷克斯·卡茨,可以輕易地聯想到比如朱利安·奧佩的極簡肖像,以及大衛·霍克尼畫作的色彩亮度,人物的剪裁和視角,也可以聯想到廣告攝影和電影構圖,後者讓亞歷克斯·卡茨與波普等“流行藝術”聯繫上。但實際上,亞歷克斯·卡茨的資歷要老得多,用他的話說,他是波普藝術的先驅。如果湯姆·韋塞爾曼和安迪·沃霍爾沒有看到他的作品,也不會出現後來的那些風格。

舞者們1(輪廓),2019,亞歷克斯·卡茨

圖片由藝術家和Gavin Brown(紐約/羅馬)提供

圖片版權:亞歷克斯·卡茨

亞歷克斯·卡茨出生於1927年,中學畢業後加入海軍。1946年考入了庫伯聯盟學院,這是一所美國頂尖的精英藝術院校,亞歷克斯也沒有想到自己可以進入。在學校期間,他告訴自己要畫得比其他人都好,於是嚴格地按照學院的方法來訓練自己。比如,他曾經用三年時間一直在畫速寫,先用鉛筆,再用水筆,從不停歇。

1949年從庫伯畢業後,亞歷克斯·卡茨獲得了一個緬因州的斯考希根繪畫雕塑學校的夏季獎學金,於是進入緬因州開始在戶外繪畫。這裏成爲他後來每年夏季度過三個月時間的地方。

學校期間藝術界的大牛,還是屬於畢加索、馬蒂斯、馬奈、塞尚,野獸派非常流行,亞歷克斯也創作了受其影響的作品。

無標題的橙黃色習作2,2019,亞歷克斯·卡茨

圖片由藝術家和Gavin Brown(紐約/羅馬)提供

圖片版權:亞歷克斯·卡茨

但是很快,在接觸到戶外繪畫之後,亞歷克斯發展了自己的畫法,引入了鮮豔的顏色,畫了大量的風景畫。他的想法是,既不要遵循傳統的現實主義畫法,也不想走入包豪斯的抽象理性,他想畫出自己所看到的,既非純粹的現實,也非完全的表現。

1957年遇到艾達是他藝術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此後他畫了《穿黑衣的艾達》,可以看出畫法與今天並不相同。從此時起,他開始重點畫周圍人的肖像:朋友、策展人、詩人、親人,大部分是紐約的文藝界人士,之後又擴展到舞蹈家、時尚界人士,從小幅開始慢慢畫大尺幅,然後挑戰社會背景下的人羣。

艾達,2014,亞歷克斯·卡茨

圖片由藝術家和Gavin Brown(紐約/羅馬)提供

圖片版權:亞歷克斯·卡茨

科班出身的亞歷克斯一方面對自己的想法逐步清晰堅定,這花了大概十年時間;另一方面,他非常清楚知道彼時藝術圈開始流行以波洛克和德庫寧爲首的抽象表現主義風格,這與他的風格大相徑庭,“不再是潮流”。按他說的,他已經脫離了藝術圈主流,而是從文學和舞蹈汲取營養,他與舞蹈家保羅·泰勒合作很多年,爲其設計舞臺和服裝。在藝術家生涯最早15年,只有朋友購買他的畫作。

艾薩克3,2016,亞歷克斯·卡茨

圖片由藝術家和Gavin Brown(紐約/羅馬)提供

圖片版權:亞歷克斯·卡茨

對於自己的作品,亞歷克斯追溯到奈費爾提蒂王后雕像、戈雅、馬奈和馬蒂斯,它們都屬於西方藝術傳統。亞歷克斯比較看重繪畫作品的想象空間、筆刷語言、色彩表現,對於之後藝術界大行其道的觀念藝術和極簡藝術,他不是擁躉,“我的作品不是僅僅一個想法,所有都是體力活”。

上世紀60年代起,亞歷克斯開始參考最新的流行元素——電影、廣告牌等取景方法,並且因爲失敗的繪畫而起,研究出了剪貼畫。最早將人物輪廓從背景中剪下來,貼在牆上,後來貼在木板上,此後發展成一種平面化的裝置畫和雕塑。他的人物肖像也明顯更加走向平面化,人物往往沒有表情,但是卻乾淨剔透,不嚴肅,不悲傷。這一方面,他解釋最早影響來自馬蒂斯的剪貼畫、日本版畫等的方法。

薇薇安,2013,亞歷克斯·卡茨

圖片由藝術家和Gavin Brown(紐約/羅馬)提供

圖片版權:亞歷克斯·卡茨

在《亞歷克斯·卡茨:五小時》中,也可以看出亞歷克斯的畫作與廣告畫的區別,色調更加細膩柔和,筆觸更加即興和快速。當然,亞歷克斯的作品效果是帶有裝飾性的,他也並不拒絕跟時尚芭莎或者公共空間合作。相反,他的作品在公共空間和大衆媒體上的表現,可謂讓人眼前一亮,輕鬆但富含內涵,讓人愉悅同時又不輕佻。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亞歷克斯開始重新挑戰風景畫。在風景畫上,無法逾越的大師非常多,比如莫奈。但是亞歷克斯也並不打算去做傳統的風景繪畫,而是繼續即時效果,捕捉當時的色調氛圍。在色彩上準確的把握,也體現在他的城市夜景畫。

維維安和文森特2,2010,亞歷克斯·卡茨

圖片由藝術家和Gavin Brown(紐約/羅馬)提供

圖片版權:亞歷克斯·卡茨

與藝術圈逆行了大半輩子,在最近幾年,亞歷克斯的作品展覽和售賣都有高度增長,他又重新回到了“潮流”。在展廳裏有一句他的話是:“在我面前的纔是最有趣的。”其實這句話的背景,是在談論繪畫的歷史譜系上所提到的,也就是說,對於亞歷克斯來說,追隨繪畫史譜系的創作不是他的目標。有人說他的畫簡單到枯燥,但是之後又改口,指出因爲要畫到這麼多,並且這麼久,其實非常難。

而對於觀衆來說,其實藝術譜系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觀看時的感受。亞歷克斯的作品,無疑讓人不自覺注目,宛如一股治癒力量,在夏天振奮熱愛生活的我們。

文|樂瞳

編輯|史禕

供圖|復星藝術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