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低油價“寒冬”,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全員全業務鏈條打響提質增效攻堅戰。6月22日,趙東國際合作區傳來效益建產捷報,新投產的D23-28H井成爲這一區塊3口新投產井中收穫的第二口百噸井。

趙東國際合作區目前進入特高含水開發階段,高產高效井位優選難度越來越大、井眼軌跡異常複雜。面對當前低油價與疫情防控疊加的不利形勢,大港油田堅持“國際化運作、中石油管控”,緊緊圍繞提質增效目標,高質量推進這一合作區的效益建產工作。

技術人員堅持從設計源頭上入手控投降本, 加強“精細研究,精準設計”,不放過任何一個關鍵節點,對入窗點位置、深度、角度、水平段走向等進行多輪次優化,並利用數值模擬軟件開展多方案論證。最終D23-28H井設計靶點深度誤差僅0.36米,鑽遇水平油層段237米,油層鑽遇率100%,節省投資300萬元。

立足“打高產井、拿效益油”,技術人員利用高精度油藏描述對斷層根部斷鼻羣構造進行精細解釋,深化特高含水階段滲流場和剩餘油分佈規律研究,建立合理注採條件下邊底水油藏邊水推進和底水錐進模型,量化剩餘油分佈,最終在距離含水高達96%、單井累計產油14.5萬噸的老井不足百米的構造高部位精準部署高產井C22-46井。截至6月22日,該井日產油穩定保持在138噸,已連續穩產30天。

兩口新井實施過程中,項目部克服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物資採購週期延長、人員短缺、組織調配和集中隔離程序複雜等困難,嚴密做好疫情防控,高效完成人員調度和集中隔離、國際化採辦與準備工作,精心組織現場施工,實現了優快鑽井效益建產。新井投產後,實施跟蹤監控液量、壓力等數據,精細油井管理,加密產量測試,確保了油井高產穩產。(中國石油 記者張敬瀟 通訊員趙金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