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的玉華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家庭。父親魏振義今年52歲,幼年時因爲發燒造成智力低下,母親高圍圍患有先天性智力殘疾。就這樣的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父親需要照顧着母親的衣食起居。母親對於女兒玉華就好像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對她不管不問。玉華從小由爺爺帶大,靠着爺爺種地維持生活。可在她三歲時爺爺去世後,玉華唯一的依靠也沒有了。

爺爺去世後,家裏只靠着父親偶爾打個零工賺錢維持生活。但因爲父親腦子不靈光,願意用他的人不多。一家三口的生活可想而知,只夠勉強度日,穿的衣服都是別人不要的。玉華的姑姑經常會來玉華家照顧玉華的生活。但姑姑也已經65歲了,也有自己的家庭,學習上更是已經輔導不了玉華。

玉華的學習成績在班裏算是中等偏上,但玉華的學習環境特別簡陋。玉華家裏沒有書桌,也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寫作業就只能趴在牀上。因爲疫情需要在家上課,玉華家沒有網絡,一年的網費對玉華一家來說是一筆鉅款。好在熱心的鄰居告訴玉華他們家的密碼,玉華就每天蹲在牆根連上鄰居家的網絡上網課。也是因爲需要上網課,家裏纔有了第一步智能手機。之前還沒有智能手機的時候,老師發佈作業在網上,玉華因爲沒有手機,不知道作業而沒有完成,被老師罰站。

玉華今年也只有9歲,但她的願望卻是,希望自己能賺很多很多的錢。當問道,爲什麼想要很多很多錢的時候。玉華說:有錢就能交得起校車費,書本費了。在玉華的記憶中,每一次交書本費玉華都是最後一個交上的。校車錢每次也都是需要父親和姑姑拖上幾天湊夠才能交上。

玉華特別愛笑,笑容陽光燦爛,是爸爸的開心果,更是這個家裏的希望。因爲玉華,這個家有了生氣,讓這個家有了歡聲笑語。雖然家庭特殊,但玉華從沒有因此自卑失落過,玉華說她喜歡這個家,喜歡這個家裏的每一個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