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劍勇

自1956年首次提出人工智能以來,經過幾輪起伏,如今迎來最好的發展時代。從算力的提升,以及算法日益完善,在大數據支撐下,各行各業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數字化轉型,以此推動人工智能技術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進入我們視野。諸如在金融業,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爲金融業開啓一個全新智慧金融時代。在製造業,人工智能技術使得全球掀起新一輪工業數字化革命。

整體來說,一個以人工智能爲核心的時代來臨,也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市場高速發展。與此同時,中國作爲全球最重要且最具活力市場,對人工智能、物聯網與雲計算等新技術應用需求日益劇增。來自權威調研機構IDC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軟件及應用市場規模達28.9億美元,包括硬件在內,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60億美元。需要指出的是,中國人工智能軟件及應用市場規模預計到2024年將增長至127.5億美元(按當前匯率902億元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達39.0%。

機器視覺應用,四大AI獨角獸佔主流

人工智能與各行業融合成爲不可逆轉的趨勢,尤其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紮根垂直行業應用的企業將會迎來爆發式發展,諸如圍繞機器視覺四大獨角獸備受資本青睞。受益於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應用,曠視、商湯科技、雲從科技與依圖科技在近年來吸晴無數,併成爲行業領軍企業。根據IDC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中國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達14.56億美元,四大機器視覺獨角獸佔據市場主導地位,尤其曠視與商湯科技市場份額排在前列。

曠視、商湯科技等機器視覺獨角獸作爲人工智能技術後浪,顯然在機器視覺市場超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前浪。因人工智能應用落地,也使得曠視科技等後浪AI獨角獸一躍成爲細分智能安防場景的佼佼者。

AI獨角獸從細分、碎片化場景入手,諸如金融、零售、供應鏈,以及車站、機場、口岸、銀行等一些公共場所碎片化的需求日益增多,推動營收呈現倍數增長。根據曠視科技早前披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營收爲6780萬元增至2017年的3.13億元,到2018年增長至14.2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358.8%。在筆者看來,這主要得益於視頻物聯網應用於城市及公共場所所釋放的巨大機遇。

因營收成倍速度增長,也使得曠視科技成爲炙手可熱的人工智能獨角獸。尤其在新基建大背景,人工智能將會加速在各行業落地,其中智能安防、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醫療、智能製造等重點領域,爲紮根垂直行業應用的人工智能企業釋放新機遇。

新基建浪潮,人工智能應用落地加速

IDC報告指出,中國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增長主要來源於安防、城市大腦等領域。其中,人臉識別做身份覈驗的應用空間已經呈現出較高的滲透率。並表示,疫情之後,包括園區、辦公樓宇將帶來一撥新的人臉識別需求;在傳統行業,工業質檢、巡檢的應用正在興起。

近日,曠視舉辦了一場開天闢地 AI有爲的線上直播中表示:在2020年,曠視將大力投入企業業務,重點聚焦泛園區和建築智能化場景,希望通過核心設備與底層技術的不斷升級,深度解構行業場景,讓AI爲企業園區數字化轉型帶來全新的驅動力。爲此,發佈曠視新一代人臉門禁一體機,可覆蓋各類場景訴求,能夠確保在不犧牲識別速度和準確率的前提下,將底庫容量擴容到10萬。

當然,硬件只是連接AI技術和用戶的載體,對於曠視來說,核心優勢在於能夠依託自研的人工智能生產力平臺 Brain++,快速生產出與行業深度結合的人工智能算法,在其基礎上封裝出豐富的、可增長的軟硬件產品組合,實現場景中的物信融合與數據互聯,由此可以大幅提升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程度,從而爲行業真正的降本增效。

具體而言,依託自身領先的AI技術和算法能力,點亮面向樓院園區雲、邊、端全棧產品智慧,爲企業和行業提供完整、開放、可成長的 AIoT 產品矩陣。

商湯科技同樣也在積極推展城市需求,目前智慧城市大腦覆蓋超過100個城市,諸如在城市出行方向,多個地鐵站藉助商湯AI技術實現便捷的乘客刷臉過閘乘車;在社區,爲全國數百個小區落地,以計算機視覺等AI技術爲突破口,無論是社區業主,還是經常服務本社區的外賣、快遞人員,均可通過自助身份認證獲得通行授權,通過商湯SenseID身份驗證一體機錄入信息後,可直接通過門禁閘機進出小區。

此外,商湯科技開發了智能巡屏等功能,基於商湯SenseFoundry方舟城市級開放視覺平臺,構建多場景、一站式AI城市治理解決方案,實現了AI研判處置全閉環管理,有效解決了暴露垃圾識別、共享單車亂堆放等城市痛點問題,極大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AI開源平臺打通碎片化場景需求

以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爲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得到迅猛發展,爲各行業帶來創新活力。對於城市而言,人工智能、物聯網和邊緣智能等新技術推動安防產業邁入智能安防時代,只是城市安防市場被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傳統安防廠商佔據。

對於曠視、雲從科技等創新企業入局,基本上都是從碎片化場景入局。只是這些碎片化的安防場景需求,導致人力、資源等成本投入偏高,倘若誰能通過技術底座能打通這些碎片化需求,也會有很大的收益空間。需要指出的是,而AI平臺則打通各碎片化場景關鍵所在。

在此之前,華爲對自研AI計算框架MindSpore進行開源,同時加大機器視覺研究,研究成果也將透過全場景AI計算框架MindSpore開源給業界。曠視科技作爲人工智能機器視覺領先廠商,在今年3月將內部使用多年的深度學習框架天元(MegEngine)開源,並開放新一代AI生產力平臺Brain++。“從AI新基建的角度,降低 人工智能使用門檻,真正釋放AI生產力,幫助企業實現技術升級。”這是曠視科技CEO印奇近期做客中國企業家訪談中所表達的觀點。

作爲中國最早進行人工智能產業落地的公司之一,曠視一直走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印奇並指出,最近發佈的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生產力平臺Brain++,如果把算法看成一盆菜的話,我們其實發布了一個“中央廚房”,它可以很規模化、流水線化的產生各種各樣的美味佳餚。這是長期曠視的核心競爭力。如何把一個好的算法應用到各個領域,交付給我們的客戶,這就是我們長期的商業模式。

最後

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城市、安防、零售、物流等衆多細分領域落地。當然,在AI應用層聚集了衆多玩家,其中,百度、華爲、曠視等憑藉在底層技術構建人工智能生態,助推城市精細化管理,並助推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爲數字經濟發展添加活力。

深度解讀5G、物聯網經濟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衆多觀點和研究策略被衆多權威媒體和知名企業引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