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蘋果折騰地球》中有2句意味深長的話:“幽默是智力過剩的表現;印刷機瘋狂地運行,它像一架攪拌機,把油墨、紙、謊言和真理合併到一起,然後去攪拌人類的思維。”文字是傳遞知識的媒介,從小到大,每個人讀過的書籍少說也有幾十本,可是,書中記載的內容,到底有幾分真、幾分假呢?

鄭淵潔是中國著名的“童話大王”,他的童話被譽爲“適合全家所有人閱讀”,書中的每一個故事,在不同年齡段的人看來,都有不同的理解與感受。在那個時代,鄭淵潔幾乎成了“全民偶像”,尤其是小孩子,他們爲了與鄭淵潔聯繫,隔三差五就會給他寫信。一來二去之後,鄭淵潔每年都會收到幾十萬封信件,把家裏的幾個房間都堆滿了。

其實,鄭淵潔完全可以把信扔掉或者燒掉,畢竟信件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了。可是,他卻不捨得,畢竟這都是粉絲來信,承載着一個個單純的夢想,他不能就這麼破壞。於是,爲了妥善處理好這些信件,他在90年代那會,一口氣在北京購置了10套房產,專門收藏孩子們寄來的信件。北京的10套房產是什麼概念?按照現在的市場價來看,起碼也值上億人民幣了。

雖說這不失爲一個大手筆,但對鄭淵潔來說卻不算什麼,就他的家世與財富來說,當時的他輕而易舉就能辦到。1955年6月,鄭淵潔出生於河北石家莊的一個軍官家庭,他的祖父與外祖父都是醫生,所以他從小就享受着優越的生活,無論是接觸的文化還是接受的教育,他都是當時的佼佼者。1976年從部隊退役後,鄭淵潔進入了一家工廠,他的工作很簡單,就是看水泵,整整五年時間,每一天都是昨天的重複。

爲了打發無聊的時間,鄭淵潔沒事就會練練筆,寫點東西。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將自己寫的詩歌投了稿,沒想到的是,他竟然收到了10元錢的稿費,那可是他每月工資的四分之一。於是,鄭淵潔在無意中發現寫作天賦的同時,也開闢出了一條全新的賺錢之路。從1977年起,鄭淵潔便創作出了皮皮魯、魯西西、舒克和貝塔等文學形象,爲日後《童話大王》的面世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1985年,《童話大王》雜誌橫空出世,這是一個專門刊登鄭淵潔一個人作品的雜誌,由他一人負責。此後17年,鄭淵潔成爲了一個時代的代名詞,該刊物在1988年的發行量,就已經突破了100萬冊,在他名字響徹全國的同時,也賺得盆滿鉢滿,於是就衍生出了前文提到的“買房”故事。

不過到了2002年,《童話大王》卻終止了連載,當它再次恢復時,互聯網時代卻到來了,網絡小說逐漸佔據了主流,紙質雜誌的銷量一日不如一日。然而,鄭淵潔卻毫不在意,畢竟光是他的版權稅收入就已經超過千萬了,而且他還曾問鼎過中國作家富豪榜的榜首,那10套房子對他來說,只是一個存貯回憶與童真的地方罷了,還有那些珍貴的書信,他一輩子都不會扔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