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蠱之案塵埃落定後,漢武帝決定冊立幼子劉弗陵爲太子,繼承帝位。

劉弗陵是漢武帝的老來子,受封爲太子時年僅八歲。漢武帝年輕繼位時受制於祖母竇太皇太后和母親王太后,因此對母后問政非常反感。爲了避免同樣的情形發生在兒子劉弗陵身上,漢武帝賜死了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

這一舉動令朝廷上下大感意外。但漢武帝交代爲了限制外戚干政的原委後,大臣們非常佩服。

在現代人看來,這種措施有違人性,而且治標不治本。但在古代的治理邏輯下,這種舉措顯示出一代雄主漢武帝的大智慧,有利於國家的穩定。

不久之後,漢武帝駕崩。劉弗陵繼位。

縱觀皇室宗親,關係和劉弗陵最近的人是鄂邑公主。

在劉弗陵繼位時,她是漢武帝唯一還在世的女兒,年紀比起最小的弟弟劉弗陵大得多。

皇帝年紀還小,不能沒有人照顧。所以鄂邑公主搬回皇宮居住,姐代母職,照顧小皇帝的生活起居。

漢昭帝和輔政大臣爲了表彰鄂邑公主的功勞,屢次厚賞鄂邑公主財物,提高她的經濟地位。

據歷史資料記載,漢昭帝時期,各位王侯的封邑戶數平均爲 3500多戶,而鄂邑公主的封邑戶數超過三萬戶,可見其地位之高,非一般王侯可以比較。

憑此機緣,鄂邑公主從普通的宗室公主一躍成爲可以影響長安城權力格局的人物。

鄂邑公主對朝局的影響,具體可看她如何影響皇后的最終人選。

漢武帝臨終前安排給漢昭帝劉弗陵的輔政人選有四位,分別是霍光、金日磾、桑弘羊和上官桀。經過一段時間的博弈,金日磾病逝,桑弘羊和上官桀不敵霍光,霍光漸漸大權獨攬。

上官桀爲了獲得更多的權力籌碼,就把目光放在漢昭帝的皇后人選上。他推出自己年僅六歲的孫女上官氏。

上官氏也是霍光的外孫女。但上官桀的這一算盤遭到霍光的強烈反對,一來是上官氏年紀太小,他不希望外孫女捲入這一場是非中,二來上官桀和霍光的爭鬥已經白熱化,霍光不希望上官桀手上有一張更大的王牌。

鄂邑公主姐代母職,在漢昭帝的皇后人選上有很大的決策能力。上官桀就找到鄂邑公主的情人丁外人,讓丁外人幫着從中牽線。雙方互爲交易,丁外人說服長公主選擇上官氏爲後,事成後上官桀幫助丁外人封侯。

情人的耳邊風果然厲害。鄂邑公主同意冊立上官氏爲劉弗陵的皇后。這一年漢昭帝年僅十二歲,上官氏才六歲,典型的“童婚”。

成人的權力遊戲纔不在乎這些。

霍光在這一回合上處於劣勢。他可能顧慮上官氏好歹是自己的外孫女,沒有全力阻止。但到了第二回合,鄂邑公主和上官桀謀求給丁外人封侯時,霍光全力狙擊,這一回合霍光大勝。

到這個時候,鄂邑公主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逼近玩火自焚的邊緣。

漢武帝誅殺鉤弋夫人,就是爲了防止太后利用母親的優勢,干預朝政,動搖皇權至上的地位。但一個鉤弋夫人倒下來,就有無數個“太后”爬起來,這是皇權的制度性弊端,不是殺一兩個后妃就能解決掉的問題。

鄂邑公主就是其中一個“太后”。

她享受當時國家能提供的最好的物質條件,替皇帝選擇皇后,利用手上的權力爲情夫謀求地位,哪一樣不是皇太后才能享受的特權?具體可以參考秦宣太后。

鄂邑公主要當隱形太后,一代權臣霍光不會答應。

鄂邑公主和上官桀想要完全把持皇權,就必須除掉霍光。在鄂邑公主、上官桀和霍光兩邊勢力,漢昭帝劉弗陵個人偏向於霍光。於是,鄂邑公主和上官桀決定發動政變,除掉霍光,架空漢昭帝。

在兩個派系的爭鬥中,霍光勝出。上官桀、丁外人全部被誅,鄂邑公主公主無奈自殺。漢昭帝下令以王侯之禮厚葬鄂邑公主,報答她作爲姐姐的撫養之功。

整個事件中唯一得以脫身的人就是上官皇后。她憑藉和霍光的血緣關係,繼續當着小皇后。

按理說,撫育弟弟長大的鄂邑公主,必然受到漢昭帝的愛戴和尊敬。姐代母職,值得尊敬。可惜,鄂邑公主姐代母職的背後,摻雜了太多功利的算計,可能情夫能夠得到的地位和利益都排在弟弟漢昭帝前面。漢昭帝作爲漢武帝選定的繼承人,早熟且有見地,不是看不懂姐姐的心思。

所以,鄂邑公主在盤算太后權力的那一刻,就走向了不得善終的結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