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藍的天空銀河裏

有隻小白船

船上有棵桂花樹

白兔在遊玩

對不起,單曲循環模式重啓。《隱祕的角落》大火之後,配樂《小白船》在洗腦之餘,也被染上驚悚色彩,堪稱“ 2020 年度恐怖童謠”。主演秦昊還在微博上收到了自家媳婦伊能靜的公然警告,已將此曲列入兒歌禁曲,秦米粒的睡前時間大家不必擔心了。

▲ 2020 年度恐怖+上頭童謠——《小白船》/圖片來自微博@秦昊 @伊能靜

《小白船》被稱爲“陰樂(來自陰間的音樂)”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爲在《隱祕的角落》中,每次有人哼出這首歌,必有殺人案件隨之浮現。

第一集,嚴良、普普、朱朝陽三人唱到“船上有棵桂花樹”時,張東昇把岳父岳母推下了山;第三集,朱晶晶從閣樓上摔落之前,少年宮合唱班正在排練這首歌;第六集更加瘮人,伴隨着“槳兒槳兒看不見,船上也沒帆,飄呀飄呀,飄向西天”的歌詞,前一幕裏,三個孩子還幻想着在大海和天際間漂流,後一幕,張東昇妻子的屍首居然漂到了岸邊。

▲ 前一幕裏,三個孩子還幻想着在大海和天際間漂流,後一幕,張東昇妻子的屍首居然漂到了岸邊/圖片來自網劇《隱祕的角落》

這首童謠原名《半月》,原本只是朝鮮作曲家尹克榮創作的安魂曲,深受中、日、韓三國小朋友喜愛。歌詞本意是希望兒童們積極探索,勇於追求美好未來,只不過搭配上懸疑劇情,碰巧被賦予恐怖的深意,安魂曲變成招魂曲。

可是還有一類童謠,是實實在在的恐怖童謠,歌詞裏看似平平無奇的詞語組合,背後卻掩藏着血腥故事和真實案件,那才叫現實版“毀童年”。

提到一首童謠引發的血案,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著名推理小說《無人生還》必然榜上有名。

十個小兵人,外出去喫飯;

一個被噎死,還剩九個人。

九個小兵人,熬夜熬得深;

一個睡過頭,還剩八個人。

八個小兵人,動身去德文;

一個要留下,還剩七個人。

七個小兵人,一起去砍柴;

一個砍自己,還剩六個人。

六個小兵人,無聊玩蜂箱;

一個被蟄死,還剩五個人。

五個小兵人,惹事進法院;

一個纏官司,還剩四個人。

四個小兵人,下海去逞能;

一個葬魚腹,還剩三個人。

三個小兵人,進了動物園;

一個遭熊襲,還剩兩個人。

兩個小兵人,外出曬太陽;

一個被曬焦,還剩一個人。

這個小兵人,形單又影只;

投繯上了吊,一個也沒剩。

讀過此書的人都會震驚於阿婆的精心佈局,這首貫穿始終的童謠更是完美預測了所有人的死亡結局,讓人過目難忘。但實際上,這首童謠並非由阿婆原創,而是引自一套古老的英國童謠合輯——《鵝媽媽童謠》,從十七世紀至今,其中已收錄了八百多首民間童謠。

《鵝媽媽童謠》中的語句乍看之下充滿童趣和溫馨,但如果細究故事內容和時代背景,卻會發現它是一部現實主義暗黑口述史,威力絲毫不亞於《悲慘世界》。

▲《明星大偵探》節目中的“恐怖童謠”給不少觀衆留下了“陰影”/圖片來自綜藝《明星大偵探2》

上面提到的《無人生還》裏的經典童謠,在《鵝媽媽童謠》中的最初版本其實是“十個黑人小男孩(Ten Little Nigger Boys)”,光看標題就知道當時的英國種族歧視問題有多嚴重,於是後來的版本漸漸把主人公換成了“十個印第安小男孩”或“十個小兵人”。

歌詞描述的是原有十個小黑人,在遭受許多波折後接連死去,最後唯一剩下的那人覺得孤單難耐,也只好上吊自殺。在現實中,這些小男孩則是用來比喻原本爲勞工階級的一羣人,在中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制度的殘酷壓迫下,不堪重負,日漸凋零,到了最後被壓榨殆盡,一個也不留。

▲ 電影《無人生還》劇照,十個小兵人的雕像一個個倒塌,劇中十個人物也接連離奇喪生/圖片來自britannica.com

還有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浪漫小調,《倫敦大橋倒下來(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歌詞雖然隱晦,但看起來總覺得不大對勁,似乎在暗自講述某種酷刑或詛咒。

倫敦大橋倒下來,

倒下來,倒下來,

倫敦大橋倒下來,

我美麗的小姐。

拿一把鑰匙鎖住她,

鎖住她,鎖住她,

拿一把鑰匙鎖住她,

我美麗的小姐。

我們怎麼把它建起來,

建起來,建起來?

我們怎麼把它建起來,

我美麗的小姐。

用金和銀把它建起來,

金和銀,金和銀,

用金和銀把它建起來,

我美麗的小姐。

金和銀,我沒有,

我沒有,我沒有,

金和銀,我沒有,

我美麗的小姐。

用針和大頭針把它建起來,

針和大頭針,針和大頭針,

用針和大頭針把它建起來,

我美麗的小姐。

針和大頭針彎曲了斷裂了,

彎曲了斷裂了,彎曲了斷裂了,

針和大頭針彎曲了斷裂了,

我美麗的小姐。

用木頭和黏土把它建起來,

木頭和黏土,木頭和黏土,

用木頭和黏土把它建起來,

我美麗的小姐。

木頭和黏土會被水沖走,

被水沖走,被水沖走,

木頭和黏土會被水沖走,

我美麗的小姐。

用堅硬的石頭把它建起來,

堅硬的石頭,堅硬的石頭,

用堅硬的石頭把它建起來,

我美麗的小姐。

堅硬的石頭會保持很久,

保持很久,保持很久,

堅硬的石頭會保持很久,

我美麗的小姐。

好端端說着倫敦大橋,爲什麼每段結尾都要加一句“我美麗的小姐(My Fair Lady)”?人們對此有不少解釋,比如這是爲了諷刺埃莉諾王后濫徵過橋稅,或是影射安妮·博林王后被斬首事件。

最駭人的說法來自高姆小姐(Lady Gomme),她認爲這首童謠記錄了一種傳說中殘忍的建築獻祭儀式,在倫敦橋落成前,人們把小孩活埋進橋柱裏,孩子們的靈魂將守護着大橋永遠不倒。所以,當倫敦大橋倒下來,也就意味着橋中亡靈即將展開復仇計劃。

▲ 從前連接泰晤士河南北兩岸的倫敦橋,並非今日的倫敦塔橋/圖片來自wikipedia

還有一首《編玫瑰花環(Ring Around the Rosie)》,被譽爲“瘟疫兒歌”。據說它記錄的是 1664 年發生在倫敦城的黑死病(鼠疫),18 個月內死亡人數超過 10 萬人,相當於全城人口的五分之一。

編一個玫瑰花圈,

口袋裏裝滿花朵,

灰燼,灰燼,

我們都倒下了。

這首兒歌體量短小,不過每一句都有出處。當人們感染這種鼠疫病菌,身上會顯現出暗紅色的圓形皰疹,狀似玫瑰花環。隨着病情加劇,病菌持續侵蝕肉身,潰瘍、腐肉的氣味讓人難以忍受,人們只好隨身攜帶新鮮花朵,試圖掩蓋難聞的味道。

“灰燼,灰燼(Ashes,Ashes)”一說代表屍體火化後的灰燼,另有一種解釋是,這句話在英文中的發音類似“阿嚏,阿嚏”,打噴嚏正預示病情加重。末尾的“我們都倒下了”則象徵全員死亡。

▲ 輕快明媚的編花環童謠,實際上講述的是黑死病的悲慘歷史/圖片來自deviantart.com,作者Underbase

另有一首更爲詭異的童謠改編自一起殺人懸案,如今已經被吹捧成史上最完美殺人案。

莉茲·波登拿起斧頭,

砍了媽媽四十下,

當她意識到自己的行爲,

又砍了爸爸四十一下。

真實情況是,1892 年 8 月 4 日中午時分,瀑布河城銀行家安德魯·波登 33 歲的女兒莉茲·波登(Lizzie Borden)突然對自家女僕呼喊,稱父親慘遭利斧砍死。醫生、鄰居聞訊趕到現場,卻發現莉茲的繼母也橫屍二樓,死狀相似,且死亡時間比男主人早 40 分鐘。

夫婦倆身上的創口沒有童謠中講述的那麼誇張,加起來共計被砍了29下,但對於行兇人究竟是誰,警察和法官卻一直沒有定論。起初,警察把周圍的可疑人員包括女僕都調查個遍,並沒有將莉茲視爲懷疑對象。但隨着案情推進,大量線索排除了其他人的作案可能,將嫌疑人矛頭指向莉茲。

莉茲在證詞中聲稱繼母在事發前收到一張便條後離開了家,還提到她的父母前幾天在生病,並懷疑有人在他們飲用的牛奶裏下過毒。但在調查過程中,便條不翼而飛,法醫驗證她的父母並沒有中毒跡象。此外,莉茲還否認自己曾試圖從藥店購買氰化物,撒謊僞造不在場證明。

雖然種種跡象都對莉茲不利,但由於缺乏有力的實物證據和目擊證人,法院最終宣佈將莉茲無罪釋放。莉茲和姐姐共同繼承了父親的遺產,賣掉凶宅後,開始了新的生活。1927 年,莉茲·波登去世,身後大筆財產捐給防止虐待動物協會,這起懸案也就此成爲一道無解的謎題。

▲ 根據莉茲·波登創作的“持斧的女人”形象,如今已經成爲衆多影視劇及主題酒店的營銷素材,人稱“莉茲·波登產業鏈”/圖片來自the guardian.com

兩年前,人民日報曾經發布過一篇關於恐怖童謠書籍的報道,譴責“恐怖童謠”搖落了童年的芬芳,也有家長質疑爲何容忍這樣的圖書出版、上架。但在《鵝媽媽童謠》出版的年代,社會底層生活混亂,流血衝突和謀殺案佔據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些自帶荒誕陰鷙氣息的童謠,正是對當時人們生活境況的如實反映。

何況在 18 世紀中期之前,人們並未將兒童視爲“純潔、天真”的對象。在英國清教徒的宣傳下,“原罪論”甚囂塵上,兒童的靈魂生來邪惡,需要成人進行嚴厲教化。

藉由兒歌化的語言和曲調,創作者將現實中的種種“不可說”進行編碼、轉譯。這些隱喻性的諷刺,一方面可以巧妙避開言論管控,方便大規模傳唱,另一方面包含着警示和反思意味,讓兒童對現實生活存有警惕和敬畏。

尤其當甜美童音碰撞上恐怖故事,人們纔會發現,無知之惡最令人恐懼,童謠中的張力恰恰折射出人性的弔詭之處。

所以,沒必要對恐怖童謠心生厭棄,偶爾哼上幾句,權當壯膽也未嘗不可。

曾經有哪些歌曲給你留下過陰影?大家評論區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