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黑羽紅嘴正在啄食的是黑水雞,站在蘆葦杆上縮着脖子,不時引吭高歌的是黃葦鳽,趴在遠處電線上一動不動的是阿穆爾隼,水面上下翻飛的正是小鸊鷉。”

沿着大興區永興河(北臧村段)河堤岸漫步,放眼望去,岸綠水清、魚翔淺底。河道東側是千株丁香花林,清風徐來,鳥類魚蟲醉臥花香之中;河道西側是蒼翠楊柳,灑脫隨性,恣意而生。記者發現,這裏儼然成爲了鳥類的樂園。

在大興區永興河(北臧村段)1.5公里的河道周圍,生活着黃葦鳽、黑水雞、大杜鵑、四聲杜鵑、阿穆爾隼、小鸊鷉、白頭鵯、夜鷺、金腰燕、伯勞等國家“三有”鳥類、國家二級保護鳥類30多種,並且還在不斷增多。鳥類是衡量一個地區生物多樣性、完整性和生態質量的指標性動物,據大興觀鳥會觀測數據顯示,近年來,永興河北臧村段長期生活的鳥類衆多,涵蓋了遊禽、陸禽、涉禽、鳴禽、猛禽。

“珍稀的鳥類成爲了北臧村鎮生態環境最好的‘代言人’。” 北臧村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靳璐指出。近年來,北臧村鎮通過抓好河道管護、推進節水治污、促進水生態修復的“三駕馬車”,不斷加大鎮域河道及周邊環境整治力度,拆牆透綠、改造升級,努力打造了水、花、草、魚、蟲、鳥生命共同體,鎮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由此,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選擇在北臧村的青山綠水間翱翔、定居。

放眼藍天碧水,側耳清脆鳥鳴。鳥多了,賞鳥的人也多了,不時就能看到拿着望遠鏡、高倍攝影機的人駐足觀賞。“爲了配合河道升級改造,我們實施了河道岸線‘林分+景觀’式改造,還增加了《三字經》內容,增強了文化底蘊。”靳璐介紹。記者注意到,沿河400餘根河道防撞樁上,逐一書寫了《三字經》內容,同時還標上了北臧村鎮特有的logo。不僅如此,防撞柱上方還設置了鳥類觀賞指南,便於居民和觀鳥愛好者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靈動。

出門就是鳥語花香,滿眼都是詩情畫意。說到永興河的新變化,附近的居民無不伸出大拇指,“環境變好了,老人和孩子們也喜歡出門遛彎了,我們早晚出門跑步,別提多方便了!”

文/記者 王武強 攝影/韓翠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