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蓮燦,七月蘭槳。

不愛喫蓮子,也不喜蓮藕,卻唯獨偏愛那生於水上的芙蕖,如美人笑隔盈盈水般,荷與人隔江迎風,遙遙而望。也許是距離產生的美。

“若耶溪傍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袖空中舉”,古老的水鄉澤國,還有唱着採蓮歌的女子涉江而過,花香染衣,裙帶牽風,她們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只是那一低頭的嬌羞,驚動了岸邊三三兩兩偶然路過的遊冶郎。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古詩十九首》裏,最喜歡這篇《涉江採芙蓉》,儘管對於詩的主題至今說法不一,我依舊願意把它當成一首相思詩來解。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撐小舟一路於湖中,看孤影與人成雙,直到採下芙蓉,卻發現無人可寄,所思念的人還在遠方,相思欲寄無從寄。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這樣的情緒古往今來皆有,其不同之處,或許在於換了一種表達方式,比如當年是詩句,如今或許成了一句流行語,或是一句歌詞,歌手還在唱着:“芙蓉水邊採,船行影猶在,你卻不回來。”

當初採下的芙蕖,如今已不知寄何人。

看取蓮花淨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淨,應知不染心。

“看取蓮花淨,應知不染心”頗有禪語的味道,作者孟浩然寫的也是參禪的過程,佛教以蓮花爲最潔,蓮,出淤泥而不染也。做人最難得的,莫過於在濁亂的俗世裏,保持着一顆清心,而這,也是蓮花被佛家視爲自家象徵的一個重要原因。

涉江而過,芙蓉千朵,詩也簡單,心也簡單。

荷之詩

日日採蓮去,

洲長多暮歸。

弄篙莫濺水,

畏溼紅蓮衣。

——王維《蓮花塢》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人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姜夔《念奴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