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近日,吉藥控股發佈了關於公司及子公司部分債務逾期涉及訴訟、仲裁及部分銀行賬戶被凍結的公告。截至2020年6月28日,公司及子公司債務逾期本金達到2.77億元,其中新增逾期本金2.24億元,債務類型包括併購貸款、流動資金貸款、融資租賃。

公司及子公司共計23個銀行賬戶被凍結,屬於公司主要銀行賬戶,被凍結銀行賬戶餘額合計約爲1054.44萬元,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2.8%。公司表示已積極尋求相關政府、金融工作部門的幫助,協調公司、子公司在本地的部分到期銀行借款的續展事宜,並積極協商解凍公司部分銀行賬戶。

激進併購後現財務危機 大額減值致鉅虧

2014年2月,吉藥控股前身雙龍股份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金寶藥業97.706%的股份,交易價格爲10.55億元,形成商譽2.86億元。藉此公司也順利進入了醫藥行業。2017年8月,公司收購了金寶藥業剩餘2.287%股權,完成了對金寶藥業100%控股,同年更名爲吉藥控股。

隨後公司繼續併購醫藥資產,2018年4月,公司以0元收購遠大康華(北京)醫藥有限公司70%股權;6月,公司以2800萬元收購遼寧美羅醫藥供應有限公司70%股權;7月,公司以2.3億元收購浙江亞利大膠丸有限公司100%股權;8月,金寶藥業收購普華製藥99.68%股份。

通過大舉併購,吉藥控股的醫藥營收佔比大幅提升。2019年公司的營業收入爲10.66億元,其中醫藥產品佔比78.24%,化工產品佔比21.52%。目前吉藥控股以大健康領域爲核心,醫藥工業、醫藥商業、醫療醫養、藥物研發、藥用膠囊、藥用包材、健康食品、國防化工,承載八大健康業務板塊並駕齊驅。

涉及債務違約的主要是醫藥板塊中的金寶藥業,逾期本金合計2.48億元,佔總逾期金額的89.52%。2019年12月31日金寶藥業資產負債率高達97.58%,持續經營存在不確定性。下圖序號2-4、6-9公司爲擔保人,金寶藥業的違約導致公司將承擔連帶擔保責任。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擔保對象均爲子公司,實際擔保餘額爲19.25億元,佔公司淨資產比例爲510.52%。

因債務逾期,公司及子公司可能會面臨需支付相關違約金、滯納金和罰息等情況,將導致公司財務費用增加,進而對公司本期利潤或期後利潤產生一定的影響。債務逾期事項會導致公司融資能力下降,加劇公司的資金緊張狀況,對部分業務造成一定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面臨現金流不足的同時,控股股東盧忠奎、黃克鳳夫婦以及董事長孫軍的股份幾乎100%質押。

大舉併購給公司業績增長的同時也埋下隱患,一方面提高了財務槓桿,另一方面也積累了大量商譽。截至2019年末,公司的商譽期末餘額爲8.54億元,其中收購金寶藥業形成商譽2.86億元、收購遼寧美羅形成商譽2179.3萬元、收購浙江亞利大形成商譽2.1億元、收購遠大康華形成商譽139.33萬元、收購長春普華形成商譽3.35億。

由於未來盈利前景不樂觀,2019年公司對金寶藥業和浙江亞利大商譽計提了全額減值。此外,公司對應收賬款、存貨、在建工程等資產紛紛集中減值,也因此導致業績鉅虧,2019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72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917.78%

資產負債率超85% 回款慢加大償債壓力

大量的現金併購使得公司暴露在財務風險之中,2017-2019年,吉藥控股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爲38.23%、53.67%和87.32%,處於快速增長態勢。同期,公司流動比率也從2017年的2.87下降到2019年的0.73。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的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分別爲8.68億元、1.52億元,短期有息負債合計10.2億元,貨幣資金爲2.45億元,資金缺口高達7.75億元。

受降價因素影響嚴重,全國實施兩票制後,代理商和公司開發的二甲以上醫療單位大幅減少,目前公司的醫藥產品一直圍繞醫療渠道向OTC終端轉型,造成應收賬款回收緩慢,2019年金寶藥業未結貨款約2.3億元。2017-2019年,公司的應收賬款週轉率分別爲1.64、1.62和1.67,根據申萬行業分類,該指標低於90%的醫藥行業上市公司。

公司表示,應收賬款週轉率低是因爲金寶藥業主要盈利產品“止痛化癥膠囊(72粒)”中標價大幅下滑,部分生產線停產,致使營業收入大幅減少,同時存在回款滯後。此外公司利用“蔘茸鹿胎丸”彌補“止痛化癥膠囊”銷量下降,實施了大面積終端院外藥房鋪貨,爭取市場銷售佔有率,給客戶增加信用期,引起應收賬款增加。(文/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小飛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