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迁都示意图

本图出自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

1

燕国是西周初期召公的封地,也是最后灭亡的姬姓国家,有长达900多年的历史。燕国在历史上的都城至少有五个,具体数目尚有争论。主要都城有以下五个:

一、燕城。燕国的第一座都城为燕城(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

二、临易(今河北容城县);

三、蓟(今北京);

四、易(今河北易县);

五、襄平(今辽宁辽阳县)。

2

燕城在今琉璃河董家林一带。遗址分居住区、墓葬区和古城址三部分,东西长约3.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古城建在大石河东北面的一块高台地上,在60年代以前,地面上尚可见1米多高的城墙,后因平整土地,这些残墙被夷为平地。但从远处望去,城址的地势仍比周围地面高出2米左右。

燕国北部有山戎等游牧部落,长期受到威胁,形势严峻。春秋前期,山戎攻击燕国,齐桓公出兵解救,燕人将都城南迁至临易,山戎部落瓦解后,燕又迁都至蓟,在这里经营了150年左右。临易作为燕都约40年,历史资料不多,蓟城的情况可参看本期马正林教授《战国七雄都城的特点及对今日之启示》一文。春秋晚期,北方游牧部落再次强大,燕国不得已只能再次迁都,迁到了今天河北易县的燕下都。作为陪都,燕下都不如上都蓟重要,但也有300年历史,是燕国后期的政治中心。子之之乱、燕昭王建黄金台、太子丹易水送别荆轲都可能发生于此。

◎北京房山区琉璃河的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西南43公里处的房山琉璃河镇,是西周时期燕国第一个都城燕都的遗址,也是目前这一时期各诸侯国考古中发现的时代最早、城垣宫殿区和贵族墓葬区等设施较为齐备的一处城址。

琉璃河遗址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5公里,分为城址和墓葬两部分。在遗址中部有一座土城,平面略呈长方形,墙基宽约8米,分三层夯筑。城内发现有宫殿区、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和平民生活区。

燕都遗址博物馆内收藏有燕都考古发掘的部分成果,包括有大段铭文的克罍、克盉,铭文讲述了周王褒扬大保召公,册封燕侯授民授疆土等内容,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吴穹摄)

3

燕太子与荆轲谋划刺秦失败后,秦军攻燕,燕军兵败后,燕王率兵退到襄平,5年后被秦国俘虏,燕国就此灭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