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相信,婚姻是緣分,是千年修得的同枕情誼。這個世界註定會有一個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Ta就是我們的真命天子或者命中皇后,是我們生命的另一半。有了緣分,夫妻就可以三生三世永結同心。沒有緣分,註定見面也不相識。緣分已盡,兩人當然就會分開。

《親密關係》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婚姻不只是緣分,親密也非上天註定。婚姻更要婚後的努力,親密也需不斷學習練習。

-1-

爲什麼要結婚?

《親密關係》說:婚姻是爲了滿足我們自孩童時期開始就沒有滿足的需求。

這些需求深藏心底,可能是歸屬感可能是被重視感。青年時,我們便開始在心中描畫出一個夢中情人。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未被滿足的需求不斷增加,夢中情人的藍圖也變得越來越複雜。

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碰上理想的伴侶,他們就是爲了滿足我們未滿足的需求而來。我們去結婚、去尋求一段親密關係,就是爲了滿足兒時累積的缺憾。

我們結婚了,內心沉睡多年的需求全員出動,對我們的愛人展開攻勢。但是現實的伴侶和夢中的情人總是存在着偏差,因此在婚姻中我們總想修飾Ta、改造Ta,我們自以爲不只是爲我們好,也是爲他們好。

-2-

婚姻一般包括月暈、幻滅、內省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月暈。我們看着對方越看越喜歡。Ta就是我們心中的明月,閃着醉人的光暈,沒有一點瑕疵。我們被炙熱的愛情之火燃燒,甘願爲愛捨棄一起,我們眼裏只有Ta,一日不見就如隔三秋。

第二階段幻滅。王子和灰姑娘開始跌落凡間。相愛容易相處難,每天的柴米油鹽,每天的爭吵不斷。我們認爲婚姻是兩個人的事,都需要互相爲對方做出改變。但當自己爲了對方去被迫改變,會感覺到犧牲和痛苦;而對方不聽自己的勸阻,不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出改變,又不禁心中火起。於是爭吵、冷戰就此發生。

我們突然發現,身旁的這個人並不是我們快樂的源泉。我們好像選錯了伴侶,越是期望,越是失望。甚至我們變成了陌路仇人,互相傷害,互相憤恨。

部分婚姻在幻滅階段就結束了,成了心中永遠的痛。

第三階段內省。夫妻兩人發現了婚姻的實質。經歷了痛苦和反思,夫妻終於發現,婚姻歸根結底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是一個人自己的情感之旅,是自己對自己的的傷痛療愈。月亮自身並不發光,它的光芒來自反射對方的光芒。

我們的婚姻是爲了滿足自己幼時埋藏在心底的渴望,我們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了愛人身上。可是對方並沒有責任去保證我們快樂、滿足我們期望啊!Ta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也不是我們的橡皮泥,可以被我們操縱,任我們揉捏、改造。

唯一的方法只有放棄期望,用溝通達成雙方都滿意的結果,永遠把自己與伴侶的快樂當作最優的選項。

-3-

親密關係的祕訣是就是自己的絕對的愛。

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也不是由他人的行爲而觸發,只能從你自己的內心獲得。

一段關係的目的不是給予與接受彼此的愛,而是幫助你理解你自己就是一直以來所尋找的愛。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指責、憤怒、冷漠都沒有用,所有問題的核心還是自己。只有從自己出發,過了自己心中的坎,解了自己心中的結,才能徹底解決婚姻的問題。

伴侶不是愛和幸福的來源,滿足你的期待和使你開心不是他們的職責。我們無法改變對方,即使地老天荒,Ta還是原來的Ta。伴侶只是鏡子、是老師、是玩伴,鏡子讓我們看見引發自己關注的不舒服感;老師在我們探尋真實自我的時候激勵與啓發我們;玩伴開啓並陪伴我們一段生命的旅程。我們都安心扮演好這些角色就好。

-4-

愛不只是內省,更是同甘共苦,只有一起歡笑過、痛苦過,才能穿越人生的迷霧。

正是共同經歷了親人的生老病死,體會了地震洪水自然災害,見證了非典新冠疫病流行,我們許多人才體會到生命的寶貴、健康的不易、婚姻的珍貴。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我們陷於怎樣的困境,只要我們的意願是想了解無條件的愛,就有機會穿越“量子隧道”,直接得到婚姻的啓示。

《親密關係》的作者是克里斯多福·孟,他這本寫於1999年的書,至今暢銷了二十多年,幫助了數十萬家庭實現了親密關係。

只是因爲在人羣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只是和你走進婚姻的旅途,從此一起爲愛痛苦爲愛癡狂。姻緣天定,還需後天一起經營。人生無常,需要兩人一起去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