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中国,一直是根深蒂固的观念,无论社会形态如何变化,这一点从来没有淡化过。古代人认为,读书人自有正气,鬼魅不侵,家中以出了读书人为至高荣耀。

到了现代,更是如此,想要过上优渥的生活,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万万达不到的。

为了促进教育理念升级,中国家长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形式,渴望孩子成为"精英"。

现代意义上的教育理念,多数以欧美大学的研究成果演化而来,其中包含了"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元信息。

简而言之:欧美的教育,就是好教育

毕竟欧美教育,加持了很多国际名校、教授的光环,还有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作为佐证。

其中,欧美教育中以"快乐教育"为最,奉行的是人人快乐的教育方式。

"快乐教育"能行吗?

竞争是艰苦的,孩子们需要从泥泞中拔出腿脚,一步步前行,有时候还要踩在竞争者的肩膀上,从广义角度上讲,竞争是残酷的。

一方面渴望孩子成为精英,一方面又希望孩子不要太辛苦的家长越来越多,于是欧美那套"快乐教育"就愈发的有市场。

家长心想:哇塞,可以高高兴兴受教育,成为优等生耶!

现实吗?复旦教授钱文忠表示,快乐教育是一碗"毒鸡汤",这种观念都已经过气,还有父母深信不疑,正在摧毁孩子。

上图取自2003年美国小学生棒球联盟的一段公告,他们放弃了"三振出局"这个棒球核心竞争机制,理由是,担心孩子们心灵受到伤害,不希望他们感觉到失败。

失败是不快的,只要大家参与其中,就能感受快乐,皆大欢喜,有什么不好呢?

试想一下,一个抹除了"竞争"体系的教育,会造成什么问题?

单纯追求"快乐"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第一,孩子开始不需要斗志

反正赢不赢,只要高兴、快乐就好,奋斗有啥意思?就算没取得胜利,最后也会拥有奖励,那不如干脆躺着好了,快乐会自己掉进碗里。但真正的成功会吗?在孩子心里如果扭曲了教育理念,这和亲手废掉孩子有什么区别?

第二,鼓励短板

"木桶效应"就是说,衡量个体,不是看他最长的那块板,而是最短的那一块。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由于接受了欧美的"快乐教育",把"快乐"放在"教育"的前面,促使"短板"这种不快被隐藏或者包庇,变相地鼓励所有人,保持短板,不要进步,避免"不快乐"。

我们实事求是地说,欧美之所以会出现"快乐教育",跟他们的富足有强烈的关系。比如产生了"环保少女通贝里"的瑞典,世界银行统计2018年人,月均收入达到25537人民币,中国多少家庭能做到?

在相对富足,社会福利高,压力小的地方,出现"快乐教育"一点也不稀奇,毕竟那是个就算不工作,在家写写画画也能过得很好的地方。

同样的理念,能深入到14亿人的中国本土吗?况且世界经济形势,已经让这种所谓"快乐教育"不攻自破,属于过气产品了。

你还相信这套欧美"毒鸡汤"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