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位於位於中南半島,地形狹長,北面同中國雲南、廣西接壤。

在歷史上,越南北部、中部在很長時期內是中原各王朝的直接管轄地區,該階段被越南稱爲“北屬時期”。

秦統一六國後,趙佗奉命南征,於嶺南設三郡,即南海、桂林、象郡,其中象郡便涵蓋今越北地區。此後幾經變遷,到清朝時越南是以藩屬國形式存在。到了嘉慶時期,越南阮朝曾遣使者朝覲,請賜“南越”爲國號,不知嘉慶帝出於何種考慮,偏不遂其願,把順序顛倒了過來,定名“越南”。

十九世紀中葉,法國染指越南,被名將馮子材擊敗,然而軍事上的勝利未能代替政治上的腐朽,清朝最終與法國簽約,將越南拱手相讓。法國將今越南、柬埔寨、老撾合併組建爲印度支那殖民地,一直延續到二戰時被日軍奪佔。

二戰後,法國捲土重來,意圖恢復在印支地區的利益,然而時過境遷,該地區民族獨立意識覺醒,奮起反抗法國的侵略。在中國不遺餘力支持下,越南將法國侵略軍逐出中南半島。後經各方協商,簽訂《日內瓦協定》結束印支地區的戰亂,確定以北緯17度線爲界,越南進入南北分治時期。

哪知前門驅狼後門入虎,急欲接手法國在越南利益的美國,闖入並扶植南越傀儡政權,直至1961年越戰全面爆發。

美國爲何不惜動用武力插手越南事務?除了地緣位置和經濟利益之外,遏制中國是個很重要的原因。縱觀中國版圖,可以清晰地看出,朝鮮半島扼守中國海岸線的北部起點,臺灣正對海岸線的中部,而越南則可看作是海岸線的末端位置。越南緊鄰中國南海,如果控制越南,美國將能牢牢看守住中國的南大門。

該目的從美國連續數次軍事行動可以充分體現,先是發動朝鮮戰爭,而後第七艦隊巡弋臺灣海峽,越南戰爭相當於是美國的“收官之戰”。

如果越南落入如美國一樣的大勢力手中,會對中國國家安全產生嚴重威脅。基於此,中國對越南進行了全方位的援助,光是錢物合計就達兩百多億美元,這些都是並不寬裕的中國從牙縫裏省出來的。

1975年越戰結束,北越趁機完成南北統一。然而取得勝利的越南,野心開始急速膨脹。仗着有中蘇大量軍援以及繳獲的美式裝備,自詡“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繼而動起重建“印支聯邦”的念頭。

時值冷戰高峯,蘇聯國力達到鼎盛,美國則因越戰焦頭爛額,居於守勢,此時中國成爲維持全球戰略平衡的重要一極。因關係惡化,蘇聯在中國北方邊境陳兵百萬,從戰略上進行壓制,反倒促使中美關係出現緩和跡象,造成蘇聯處於以一對二的局面。

於是越南成爲蘇聯全球佈局的重要一環,有了越南作爲夥伴國,蘇聯不僅可以從南方對中國施加壓力,而且可以將此作爲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再聯繫蘇聯對阿富汗的軍事行動,不難看出,將東南亞、中東、非洲連成一線,就能對西歐形成包圍之勢,而西歐正是美國的核心利益所在。

越南方面,有了蘇聯這個強大支撐,自己實現“大印支聯邦”這一夢想,就會更有保障。雙方互有需求一拍即合,越南徹底倒向蘇聯,並且簽訂具有軍事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在蘇聯對越南提供援助的頂峯期,每天達200~300萬美元之巨。

既然如此,越南的行動必須要符合蘇聯的利益。於是各種敵對和找茬接連不斷,邊境尋釁、肆意排華、南海奪島,背靠蘇聯的越南,製造出許多倒行逆施的事件。1978年底,越南更是公然發起對柬埔寨的全面入侵。

如果任由越南胡來,助長其氣焰只是一方面,假使越南意圖得逞,越、老、柬將連成一片,那時中國就會處於南北夾擊的不利態勢,這就是對越自衛還擊的最關鍵因素。

對越反擊戰雖然只是一場限於邊境地帶的戰爭,着眼點卻是立足於全球整體格局。成功打亂蘇聯和越南的戰略部署,迫使越南將力量轉向北方邊境,對於維護地區及整個世界力量平衡都起到很大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