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的禁漁期終於結束了,憋了4個月的喫貨們終於有錢塘江的江鮮喫啦。杭州喫貨的記者走訪了幾家菜場和碼頭,也請教了做了33年廚師,好食堂餐廳的老闆馬坤山,發現今年的江鮮比往年產量少,而且價格也高了一些。

“好食堂”是杭州主打家常菜的知名餐廳之一,他的餐廳裏除了好喫便宜的老底子杭州菜,也有不少喫貨們喜愛的江鮮。老馬曾經在錢塘江上賣過6年江鮮,哪裏有正宗江鰻?哪裏的江鯽魚價格最合適?在老馬心裏,早已有一份尋鮮地圖。

老馬和漁民直接掛鉤進貨,聞家堰碼頭、桐廬江鮮攤、錢塘江上游富陽沿岸,都是他常去的地方。錢塘江下游老馬就不會進,因爲出水的江鮮偶爾會有柴油味。

老馬告訴記者,江鱸魚根據大小,60元至100元一斤不等,鯽魚和扁魚36元一斤,江鰻300元一斤,白條魚85一斤,白鯔魚、黑鯔魚50元一斤,小江蟹60元一斤,黃蜆12元一斤,三到四兩的汪刺魚72元一斤,相比去年的價格,的確高了一些。

老馬說,今年錢塘江的江鮮比往年“金貴”,主要因爲量少。現在梅雨季節雨水多,從錢塘江的源頭開化開始,江水就很大,水流很急,漁民捕魚困難,產量自然就低,物以稀爲貴,價格自然就高了。

好在老馬店裏的客人有相當一部分是資深老饕,他們認爲,“江鮮不講貴,只求真”,今年江鮮少,能喫到貨真價實的江鮮就已經很滿足了。

老馬說,喫貨追捧錢塘江的江鮮不是沒有道理,因爲錢塘江裏的水產肉質口感好,沒有土腥味兒,的確與衆不同。

老馬說,要分辨江鮮,首先要從錢塘江說起。當年在他遊輪上工作的船長和船工都是經驗豐富的漁民,非常熟悉錢塘江的情況。在他們眼中,錢塘江的江底很硬,都是沙子,漁民們將之稱爲“鐵板沙”,沙多淤泥少,魚腥氣就少。

另外,錢塘江的魚兒在庇護很少的江底,爲了對抗潮汐,個個都是運動健將。這兩點造就了江裏水產肉質口感好,沒有土腥味兒的特點。

錢塘江裏的魚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一、體色淺,鱗片呈閃眼的亮銀色,如果體色黝黑,大概率不是錢塘江的魚;二、身體狹長,外形像潛水艇的形狀,沒有特別突出的肥肚子。

“比較家常的汪刺魚,江裏野生的頭小,體形修長細細的一條,脊背顏色很深,接近墨綠色,肚子呈微黃色。剖開後,肚子裏基本沒有油。如果尾巴短短的,魚肚子裏很多油,八成就是養殖的。

“鰱魚和包頭魚,注意觀察前面說過的兩大特點就行,江裏最多的就是這兩種魚,而且價格便宜,拿本身就很便宜的魚來忽悠人沒啥意義,江鰱魚基本可以放心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