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0年,大国之间的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人第一次深刻认识到,其实我们国家在很多科技领域,不是说与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而是几乎存在空白。在光刻机、在半导体材料、在晶圆制造等方面,都处于一个被别人卡脖子的状态。不少有识之士都提出,要加快发展我们自己的核心科技产业,加大自主创新。那么自主创新从何处着手呢?倪光南院士有这样一个判断:“几十年的实践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发展核心关键技术只能通过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则离不开人才。”

人才是科技事业发展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已经是政商学界的一个共识。过去,我们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才,特别是被称之为“工程师红利”的人力资源基础,中国经济在过去数十年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那么,面向未来,中国已经提出了数十万亿规模的新基建计划,相当于一揽子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5G、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科技产业,如果没有强大的人才储备,是很难相信中国经济会延续成功。

如果说1980年到2000年,是中国人口红利释放的二十年,人口红利推动中国制造业做大;同样,2000年到2020年,是中国工程师红利释放的二十年,工程师红利驱动中国制造业升级、做强。那么,从2020年到2035年,将会是中国新基建人才红利释放的十五年,新基建的人才将带领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升级,真正使得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新基建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

过去10年,中国培养了6000万大学生和450万研究生,再加上大量的留学归国人才,人才的基础已经相当不错。但是,就新基建来说,上面的人才是远远不够的。以新基建中人工智能产业为例,受限于国内人工智能产业起步较晚,前期积累不足,实际上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有效人才供给远远不足。此前曾经有新闻说到,一个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的学生,甚至有企业直接开出数十万的起薪。人工智能的博士,市场上行情都是年薪百万以上,由此可见其人才的稀缺性。

工信部近期关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布了一份人才发展报告,报告指出,如果要实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的目标,目前有效人才缺口已经达到30万。在特定技术方向和岗位上,供需失衡比例尤为突出。从中短期来看,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到2030年,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这些目标需要成百上千万的人工智能人才。

新基建的人才缺口是巨大的,这种人才的培养不是标准化的,也没有过往的历史经验可循。新基建涉及的基本上都是创新型高科技行业,许多都是在科技进步的无人区,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

比如说在人工智能领域,现在尤为迫切需要的就是把人工智能和不同的行业结合起来,怎么结合,懂的人不多。过去我们提互联网+,现在我们提AI+,都需要在思维上面解放。AI+是一种战略思维的转变,战略是培养不来的,它必须有一个环境,让企业的管理者自己不断探索出可以操作的路径。

除此之外,其实在新基建领域,我们还需要大量的中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中层管理人员要具备复合型的思维,搭建起技术架构,能够管理融合多个科技品类的项目,把新技术、新模式落地。一线工作人员则不一定要懂技术原理,但需要熟悉技术的应用场景与操作方法。总而言之,新基建需要的人才种类广泛,层次丰富,不仅是需要理工科背景的,人文类背景的也相当重要。这些人才光靠院校培养是完全来不及的,一定是在产业中培养,在实践中培养,这就需要一大批工业界的公司来参与。

百度提出培养500万AI人才

为产业的发展竭尽所能,是所有参与新基建的企业责无旁贷的义务。百度作为新基建尤其是人工智能的核心代表企业,已经率先提出,要在未来五年培养AI人才500万,为中国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的发展提供AI人才保障。

在新基建这个概念尚未成型之时,百度就敏锐地意识到,AI人才的短缺会是制约我国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的短板。也正是由于这种前瞻性,百度很早就开始与高校合作,目前已经与超过200多所高校共同开设了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课程,并为清华、北大、浙大等400余所高校培养了上千名AI专业教师。

AI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18年十月份,百度联合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发布了AI领域深度学习工程师认证考试方案和体系化的深度学习人才培养方案,希望通过落实深度学习工程师认证标准,培养更多、更高水平的人工智能人才,集中更大的力量,加速推动产业发展。今年5月,LinuxFoundation开源大学和飞桨合作推出国内首个深度学习工程师联合认证,再加上百度推出的4000多个课程、举办的60余场AI赛事和从高校到企业的培训体系,百度已经完成了“学习-实践-比赛-认证-就业”的全周期服务体系闭环,以更好地帮助开发者成长。

500万AI人才的目标能实现吗?

从目前各方面对于未来五年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的估算来看,500万AI人才如果能够培养出来,大的供需缺口就填补上了。问题在于,500万AI人才,有那么容易培养出来吗?

百度提出的这个目标也是有依据的。在AI人才的培养方面,截止目前,百度已经培养的AI人才就已经超过100万。这些人才大多来自于百度与学界共同开设的各类培训课程。在最近的WAVE SUMMIT深度学习开发者峰会上,百度方面透露,从2019年11月到2020年5月,过去半年,仅深度学习和飞桨课程的开课教师就增长了70%,学习开发者数增长到30万以上,增长了一倍,课程学习次数突破82万,增长了16倍。通过开放平台来自学的人才,再通过百度的认证考试,在未来五年,就可能高达数百万人。

百度和高校合作的覆盖面非常广泛,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其和数百所大学开设人工智能学院或者课程,这数百所大学,如果未来五年能够每家毕业数千具备AI技能的毕业生,那么就有数十万高端AI人才产出。除了大学之外,百度还和职业教育机构合作,比如说跟达内教育这样的龙头企业联合起来,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前期已经纳入60多所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这些院校加起来可以培养数十万的AI职业人才。

百度的人才培养不限于学界,还面向行业企业的培训,以黄埔学院为例,黄埔学院由百度联合国家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同打造,面向全行业招募,其宗旨是“为中国产业界培养第一批首席AI架构师”,黄埔学院的学员在企业中担任关键技术岗位或技术管理职位,也就是说,这些学员在各自的公司都是有话语权的,他们能够产生的影响效应会是指数级的。这些学员毕业后将以布道师的角色回归企业,筑造起符合企业特色的AI部门或团队。AI人才培养从个人开发者拓展到企业,通过AI架构师撬动面向企业各级人员的AI普及。

此外,百度还通过自身培养、投资创业公司、开展多个人工智能类竞赛等方式,加大人工智能在全社会的普及力度。可以看出来,百度的AI人才培养战略是成体系的——基础学科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校作为支撑,其次是庞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和资格认证,再次就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学习平台、创新创业支持等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覆盖到的群体过亿。所以说500万AI人才这个目标,并非一个不可触达的任务。

要加快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基建产业的快速发展,光靠百度一个公司来推动显然是不足的,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一方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还要不断推广,另外一方面,政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建设尚需重视,这些工作都需要有人来推动来做。百度提出培养500万AI人才立了一个标杆,这个标杆能有多大的效果,相信我们过不久就能看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