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0年,大國之間的科技競爭日益激烈。很多人第一次深刻認識到,其實我們國家在很多科技領域,不是說與先進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的問題,而是幾乎存在空白。在光刻機、在半導體材料、在晶圓製造等方面,都處於一個被別人卡脖子的狀態。不少有識之士都提出,要加快發展我們自己的核心科技產業,加大自主創新。那麼自主創新從何處着手呢?倪光南院士有這樣一個判斷:“幾十年的實踐證明,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發展核心關鍵技術只能通過自主創新。自主創新則離不開人才。”

人才是科技事業發展最爲關鍵的要素之一,已經是政商學界的一個共識。過去,我們的發展經驗已經證明,正是因爲有了豐富的人才,特別是被稱之爲“工程師紅利”的人力資源基礎,中國經濟在過去數十年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那麼,面向未來,中國已經提出了數十萬億規模的新基建計劃,相當於一攬子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5G、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科技產業,如果沒有強大的人才儲備,是很難相信中國經濟會延續成功。

如果說1980年到2000年,是中國人口紅利釋放的二十年,人口紅利推動中國製造業做大;同樣,2000年到2020年,是中國工程師紅利釋放的二十年,工程師紅利驅動中國製造業升級、做強。那麼,從2020年到2035年,將會是中國新基建人才紅利釋放的十五年,新基建的人才將帶領中國經濟成功轉型升級,真正使得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

新基建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

過去10年,中國培養了6000萬大學生和450萬研究生,再加上大量的留學歸國人才,人才的基礎已經相當不錯。但是,就新基建來說,上面的人才是遠遠不夠的。以新基建中人工智能產業爲例,受限於國內人工智能產業起步較晚,前期積累不足,實際上我國的人工智能產業有效人才供給遠遠不足。此前曾經有新聞說到,一個人工智能專業畢業的學生,甚至有企業直接開出數十萬的起薪。人工智能的博士,市場上行情都是年薪百萬以上,由此可見其人才的稀缺性。

工信部近期關於人工智能產業發佈了一份人才發展報告,報告指出,如果要實現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的目標,目前有效人才缺口已經達到30萬。在特定技術方向和崗位上,供需失衡比例尤爲突出。從中短期來看,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4000億,到2030年,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這些目標需要成百上千萬的人工智能人才。

新基建的人才缺口是巨大的,這種人才的培養不是標準化的,也沒有過往的歷史經驗可循。新基建涉及的基本上都是創新型高科技行業,許多都是在科技進步的無人區,人才的培養模式需要我們自己去摸索。

比如說在人工智能領域,現在尤爲迫切需要的就是把人工智能和不同的行業結合起來,怎麼結合,懂的人不多。過去我們提互聯網+,現在我們提AI+,都需要在思維上面解放。AI+是一種戰略思維的轉變,戰略是培養不來的,它必須有一個環境,讓企業的管理者自己不斷探索出可以操作的路徑。

除此之外,其實在新基建領域,我們還需要大量的中層管理人員和一線工作人員。中層管理人員要具備複合型的思維,搭建起技術架構,能夠管理融合多個科技品類的項目,把新技術、新模式落地。一線工作人員則不一定要懂技術原理,但需要熟悉技術的應用場景與操作方法。總而言之,新基建需要的人才種類廣泛,層次豐富,不僅是需要理工科背景的,人文類背景的也相當重要。這些人才光靠院校培養是完全來不及的,一定是在產業中培養,在實踐中培養,這就需要一大批工業界的公司來參與。

百度提出培養500萬AI人才

爲產業的發展竭盡所能,是所有參與新基建的企業責無旁貸的義務。百度作爲新基建尤其是人工智能的核心代表企業,已經率先提出,要在未來五年培養AI人才500萬,爲中國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的發展提供AI人才保障。

在新基建這個概念尚未成型之時,百度就敏銳地意識到,AI人才的短缺會是制約我國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的短板。也正是由於這種前瞻性,百度很早就開始與高校合作,目前已經與超過200多所高校共同開設了深度學習、人工智能課程,併爲清華、北大、浙大等400餘所高校培養了上千名AI專業教師。

AI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高屋建瓴的頂層設計。18年十月份,百度聯合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發佈了AI領域深度學習工程師認證考試方案和體系化的深度學習人才培養方案,希望通過落實深度學習工程師認證標準,培養更多、更高水平的人工智能人才,集中更大的力量,加速推動產業發展。今年5月,LinuxFoundation開源大學和飛槳合作推出國內首個深度學習工程師聯合認證,再加上百度推出的4000多個課程、舉辦的60餘場AI賽事和從高校到企業的培訓體系,百度已經完成了“學習-實踐-比賽-認證-就業”的全週期服務體系閉環,以更好地幫助開發者成長。

500萬AI人才的目標能實現嗎?

從目前各方面對於未來五年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的估算來看,500萬AI人才如果能夠培養出來,大的供需缺口就填補上了。問題在於,500萬AI人才,有那麼容易培養出來嗎?

百度提出的這個目標也是有依據的。在AI人才的培養方面,截止目前,百度已經培養的AI人才就已經超過100萬。這些人才大多來自於百度與學界共同開設的各類培訓課程。在最近的WAVE SUMMIT深度學習開發者峯會上,百度方面透露,從2019年11月到2020年5月,過去半年,僅深度學習和飛槳課程的開課教師就增長了70%,學習開發者數增長到30萬以上,增長了一倍,課程學習次數突破82萬,增長了16倍。通過開放平臺來自學的人才,再通過百度的認證考試,在未來五年,就可能高達數百萬人。

百度和高校合作的覆蓋面非常廣泛,前面我們已經提到其和數百所大學開設人工智能學院或者課程,這數百所大學,如果未來五年能夠每家畢業數千具備AI技能的畢業生,那麼就有數十萬高端AI人才產出。除了大學之外,百度還和職業教育機構合作,比如說跟達內教育這樣的龍頭企業聯合起來,共建人工智能學院項目,前期已經納入60多所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這些院校加起來可以培養數十萬的AI職業人才。

百度的人才培養不限於學界,還面向行業企業的培訓,以黃埔學院爲例,黃埔學院由百度聯合國家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同打造,面向全行業招募,其宗旨是“爲中國產業界培養第一批首席AI架構師”,黃埔學院的學員在企業中擔任關鍵技術崗位或技術管理職位,也就是說,這些學員在各自的公司都是有話語權的,他們能夠產生的影響效應會是指數級的。這些學員畢業後將以佈道師的角色迴歸企業,築造起符合企業特色的AI部門或團隊。AI人才培養從個人開發者拓展到企業,通過AI架構師撬動面向企業各級人員的AI普及。

此外,百度還通過自身培養、投資創業公司、開展多個人工智能類競賽等方式,加大人工智能在全社會的普及力度。可以看出來,百度的AI人才培養戰略是成體系的——基礎學科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高校作爲支撐,其次是龐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和資格認證,再次就是面向社會開放的學習平臺、創新創業支持等等,從小到大,從點到面,覆蓋到的羣體過億。所以說500萬AI人才這個目標,並非一個不可觸達的任務。

要加快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基建產業的快速發展,光靠百度一個公司來推動顯然是不足的,還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參與。一方面,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還要不斷推廣,另外一方面,政產學研一體化的人才培養生態體系建設尚需重視,這些工作都需要有人來推動來做。百度提出培養500萬AI人才立了一個標杆,這個標杆能有多大的效果,相信我們過不久就能看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