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實施方案

爲進一步加強誠信政府建設,不斷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努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根據上級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健全政務誠信工作機制,推動重點領域政務誠信建設,強化政務失信懲戒措施,切實增強公職人員誠信履職意識,全面提升政府誠信行政水平,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二、主要任務

(一)夯實政務誠信建設基礎

1.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嚴格履行公衆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大力推行權力和責任清單制度,切實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爲、法無授權不可爲”,依法管理經濟社會事務、調整利益關係、解決矛盾和問題。 (市司法局等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和功能區管委落實。以下均需各縣、市、區政府和功能區管委落實,不再一一列出)

2.全面實施政務公開,着力打造陽光政府。堅持“以公開爲常態,不公開爲例外”的原則,科學編制並動態調整政務公開目錄,依法通過政府網站、微博、微信、政務客戶端等途徑全面、及時、準確、真實地公開政府信息,加快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和結果全過程公開。全面落實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雙公示制度,依法公開“雙隨機、一公開”相關事項。 (市政府信息公開辦公室、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等分別負責)

(二)健全政務誠信管理運行機制

3.建立健全政務領域誠信檔案。依託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全面歸集各級政府、部門在履職過程中,因違法違規、失信違約被司法判決、行政處罰、問責處理等信息,以及公務員廉政記錄、表彰獎勵情況、相關違約違紀違法違規和違反社會公德情況等信息,建立統一的政務領域誠信檔案。探索建立政務領域公開承諾踐諾長效機制,各級政府部門和相關工作人員定期公開作出服務質量承諾、辦理期限承諾和誠實守信承諾,相關承諾履行情況納入政務誠信檔案。依法依規通過“信用中國(山東泰安)”官方網站逐步向社會公開政務領域誠信檔案。 (市委組織部、市紀委監委機關、市法院、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等分別負責)

4.嚴格落實信用聯合獎懲措施。建立政府機構失信懲戒機制。各級政府和部門存在政務失信記錄的,要針對失信行爲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損失情況和社會影響程度,書面說明原因並限期整改。依規取消其參評各類榮譽的資格,予以通報批評,依法依規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並向上級主管單位及時通報相關情況。建立公務員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機制。將公務員信用記錄作爲幹部考覈、任用和評先樹優的重要依據,對存在政務失信記錄的,按照相關規定實施限制和懲戒措施。對有考試舞弊、替考等行爲的考生,依法取消公務員錄用資格。 (市委組織部、市紀委監委機關、市法院、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等分別負責)

5.健全信用修復和權益保護機制。完善政務信用信息保護機制,明確政務信用信息目錄事項,依法依規採集政府機構和公務員政務信用記錄。建立健全信用信息異議、投訴制度,探索完善公務員失信記錄信用修復渠道和方式。經覈實有誤的應及時更正或撤銷,因錯誤實施懲戒措施損害有關主體合法權益的,應積極採取措施恢復其信譽、消除不良影響。 (市發展改革委、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司法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分別負責)

(三)加強重點領域政務誠信建設

6.加強政府採購領域政務誠信建設。建立政府採購誠信責任制,完善政府採購及採購人信用檔案,依法依規披露政府採購活動相關信息,提高透明度和公正性。暢通政府採購過程毀約、違約等失信行爲的投訴舉報渠道,依法依規處理有關責任人的違法違規失信行爲。 (市財政局負責)

7.加強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領域政務誠信建設。明確項目政府方在項目籌備、招標投標、政府採購、融資、實施等階段的誠信職責,建立項目信息公開及責任回溯機制,將項目守信履約情況和實施效果納入項目政府方責任人信用記錄,不斷優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環境。 (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負責)

8.加強公共資源交易和招標投標領域政務誠信建設。建立健全公共資源交易和招標投標信用信息公開、共享制度,全面歸集採購人、投標人、評標專家、招標代理機構以及相關從業人員信用記錄,及時通過“信用中國(山東泰安)”官方網站向社會公開交易公告、資格審查結果、成交信息、履約信息以及有關變更信息和招標投標信用信息。建立公共資源交易和招標投標失信“黑名單”制度,全面落實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查詢、使用有關規定,將信用信息作爲評標(評審)和行業監管的重要依據。 (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負責)

9.加強招商引資領域政務誠信建設。規範政府招商引資行爲,建立一體化臺賬制度,密切監測資金到位情況及項目進度,堅決杜絕虛假簽約,避免重複簽約。認真履行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諾和簽訂的各類合同、協議,不得以相關責任人更替等理由毀約、失信,不得濫用行政權力封鎖市場、包庇縱容社會主體的違法違規和失信行爲。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改變政府承諾和合同約定的,要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進行,並對相關企業和投資人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市商務局、市財政局負責)

10.加強政府債務領域政務誠信建設。完善政府債務信息公開制度,強化政府債務預算約束,健全政府債務監管體系,建立政府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應急處置機制及責任追究機制,將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各項指標納入地方財政績效管理體系,及時查處違法違規舉債、惡意逃廢債務等行爲,嚴防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和農民工工資等政務失信行爲發生。 (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11.加強鄉鎮(街道)政務誠信建設。積極組織開展鄉鎮(街道)和誠信農村基層組織創建活動,加大鄉鎮(街道)政務、財務等公開力度,確保就業、物業、就學、衛生計生、養老、助殘、扶貧、醫保、住房、出行、停車、防火防盜、擁軍優屬、便民服務等公共服務和優惠政策的有效落實,不斷優化基層誠信環境。 (市民政局、市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分別負責)

(四)發揮政府引領示範作用

12.深化“信用+行政審批”流程再造。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清理、削減、調整行政審批事項,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完善行政審批集中辦理制度,推行網上服務、並聯服務和服務質量公開承諾措施,嚴格執行服務承諾、限時辦結、一次性告知等制度,不斷提高行政審批服務質量、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率。 (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負責)

13.推行“信用+市場監管”模式創新。加快推進“互聯網+監管”“雙隨機、一公開”改革,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探索實施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強化跨行業、跨領域、跨部門失信聯合懲戒,不斷優化行業執法方式,切實提高監管的及時性、精準性、有效性。 (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大數據中心負責)

14.拓展“信用+行業管理”覆蓋領域。以食品藥品、生態環境、工程質量、安全生產、養老托幼、城市運行安全等與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直接相關的領域爲重點,集聚政府職能部門、行業組織、信用服務機構多方力量,加快制定完善行業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和市場主體信用狀況評價及應用辦法,不斷加快推進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和單位分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落實。 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高度重視政務誠信建設工作,研究制定具體方案,狠抓工作落實;要自覺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及時協調解決政務誠信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推進跨地區跨部門聯動,形成工作合力。 (市發展改革委、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分別負責)

(二)加快制度建設。 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在確保信息安全、保護商業祕密和個人隱私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加快推進政務誠信建設的新路徑,加強政務公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公務員誠信、政府守信踐諾機制、政務誠信考覈評價辦法等制度建設,深化政務信用信息的歸集、共享與應用,切實提升政務誠信建設制度化水平。 (市發展改革委、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司法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分別負責)

(三)加強監測預警。 依託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的信息歸集和共享優勢,整合發揮各級政府網站、信用門戶網站、政務新媒體平臺及12345政務服務熱線、市長信箱的作用,進一步暢通民意訴求渠道,鼓勵社會公衆參與對政務失信行爲的監督。支持第三方社會機構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對市直部門和縣(市、區)政府信用狀況進行監測、預警。 (市發展改革委負責)

(四)加強評價獎懲。 探索建立政務誠信評價辦法,對各級政府及其部門進行監督檢查和評價。將各級政府政務誠信有關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覈和各級文明單位考覈指標體系。 (市發展改革委、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分別負責)

(五)加大宣傳力度。 將知信、學信、用信教育納入公務員初任培訓、任職培訓和領導幹部進修課程,組織開展誠信知識競賽、公開承諾踐諾、誠信單位創建等主題活動,不斷增強公務員的誠信意識和信用觀念。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加大對政務領域守信典型的宣傳推介和失信典型的曝光力度,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政務誠信建設工作的良好氛圍。 (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分別負責)

泰安市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爲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實施方案

爲進一步發揮信用評價在創新監管機制、提高監管能力方面的基礎性作用,更好地規範市場秩序,激發市場活力,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山東省信用辦關於貫徹落實國辦發〔2019〕35號文件構建以信用爲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意見》(魯信用辦〔2019〕8號)精神,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依託互聯網、大數據全面記錄、科學評價市場主體的信用情況,加速構建以信用監管信息全量歸集、按需共享、依法依規公開公示爲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大力推廣信用承諾制度,全面實施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持續深化失信聯合懲戒,有效銜接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監管環節,不斷提升信用監管信息化建設水平,努力打造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二、主要任務

(一)夯實信用監管數據基礎。 在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信息集中歸集和公示的基礎上,推動行政強制、行政確認、行政徵收、行政給付、行政裁決、行政補償、行政獎勵和行政監督檢查等行政行爲信息在7個工作日內上網公開,推動司法裁判和執行活動中應當公開的失信被執行人、虛假訴訟失信人相關信息通過適當渠道公開。充分發揮市政府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山東)和“互聯網+監管”系統的作用,暢通信用信息共享、交換渠道,有效整合公共信用信息、市場信用信息、投訴舉報信息和互聯網及行業組織等第三方信息,構建社會信用信息“一張網”,實現市場主體基礎信息、執法監管和處置信息、失信聯合懲戒信息“應歸集、盡歸集”“應公開、盡公開”,構建數據同步、措施統一、標準一致的信用監管協同機制,夯實信用監管數據基礎。 (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法院、市大數據中心牽頭,各級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二)強化事前環節信用監管。 廣泛開展經營者准入前誠信教育,增強市場主體和從業人員等的依法誠信經營意識。加快梳理、編制信用承諾制事項清單,制定信用承諾書樣式和記錄標準,全面推行審批替代型、主動公示型、行業自律型、信用修復型承諾制度,將承諾、履約情況作爲事中事後監管的重要參考。引入和培育一批具備相關資質的信用服務機構參與信用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信用檔案記錄、信用等級評估、信用報告編制及結果互認機制。督促和指導有關部門嚴格落實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事項中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的有關規定,對虛假承諾、不履約承諾及其他失信行爲依法依規實施懲戒。 (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市場監管局、人行泰安市中心支行牽頭,各級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三)加強事中環節信用監管。 建立信用信息自願註冊機制,鼓勵市場主體通過“信用中國(山東泰安)”官方網站等渠道,註冊資質證照、市場經營、合同履約、社會公益等信用信息。做好與國家、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的對接,定期將各行業各領域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推送至相關政府部門、金融機構、行業協會商會,供其參考使用,並依法依規逐步向社會公開。鼓勵和支持各行業監管部門利用公共信用綜合評價、行業信用評價、市場信用評價結果,對監管對象進行風險預警和分級分類。推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等與信用等級相結合,對信用較好、風險較低的市場主體,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對存在違法失信行爲、風險較高的市場主體,適當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 (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市場監管局、人行泰安市中心支行牽頭,各級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四)健全事後環節信用監管。 建立信用聯合獎懲清單化管理制度,明確信用聯合獎懲事項認定標準及獎懲措施,重點將存在性質惡劣、情節嚴重、社會危害較大違法失信行爲的市場主體納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依法依規對相關市場主體及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進行失信懲戒。推動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將信用聯合獎懲系統嵌入行政審批服務、公共資源交易、行業監管業務流程,建立失信聯合懲戒聯動工作機制。組織開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失信專項治理,督促失信市場主體限期依法履行義務、消除不良影響。對食品藥品、生態環境、工程質量、安全生產、養老托幼等與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直接相關的領域,要嚴格監管,加大懲戒力度。對於特定嚴重失信市場主體,堅決依法依規在一定期限內實施市場和行業禁入措施,直至逐出市場。 (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市場監管局、人行泰安市中心支行牽頭,各級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五)注重市場主體權益保護。 健全信用修復工作機制,失信市場主體可採取作出信用承諾、完成失信整改、通過信用覈查、接受專題培訓、提交信用報告、參加公益慈善活動等方式進行信用修復。各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行業主管部門要積極爲失信主體信用修復創造條件。建立行政處罰信用修復告知制度,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同時,應當引導失信市場主體及時修復信用。完善異議投訴制度,信息提供和採集單位應當及時覈實、處置、反饋相關情況。因錯誤認定爲失信聯合懲戒對象、錯誤採取失信聯合懲戒措施損害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應當積極採取措施消除不良影響。符合條件的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可向失信市場主體提供信用修復培訓、信用報告編制、信用管理諮詢等服務。加強信用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和安全防護能力建設,嚴格保護個人隱私、商業祕密和國家祕密,嚴肅查處違規泄露、篡改信用信息或利用信用信息謀私等行爲。 (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各級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三、有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把構建以信用爲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作爲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主動將信用監管手段融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關鍵環節,充分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視聯網等技術手段,探索應用聯合執法、非接觸式監管等模式,不斷提升執法監管效率。

(二)開展試點示範。 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要圍繞信用承諾、信用修復、失信聯合懲戒、信用大數據開發利用等重點工作,組織具有一定基礎的縣(市、區)、部門開展信用建設和信用監管試點示範。積極開展做好我市申報、爭創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相關準備工作。

(三)加強考評獎懲。 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要建立重點任務協調推動及績效評估工作機制,加強督促檢查和評估,推動各項工作有序開展。要加強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指導協調,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困難和問題。評估結果納入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考評、政務誠信考評指標體系。

(四)加強宣傳培訓。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信用體系建設相關政策、措施及成效的解讀和宣傳,營造良好社會氛圍。要加強對基層和一線監管人員的指導和培訓,不斷提高其運用新型監管措施的能力和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