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榆桑晚,雙江夜戰酣。

6月29日晚上10點,羣山環抱的重慶雙江水庫項目工地燈光通明,人影交錯,機械轟鳴。

峽谷兩岸岩石上分佈的千瓦大燈將夜間作業處照射得如同白晝。車輛燈光、手電燈光搖曳劃過,光影交錯,如夢如幻。

筆者沿着簡易便道走向壩頂,沿途旁立着很多安全警示牌,提醒現場安全生產。“安全生產,生產蒸蒸日上”、“關愛生命,關注安全”......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纔過去六七個小時,筆者發現大壩已經比上午的時候“長”了三四十公分。遠遠望去,拉料車輛絡繹不絕的將石料拉來卸下,然後再由推土機司機將這些石料鋪開攤平,壓路機再來回碾壓幾次。循環往復,不曾間斷。

“陳師傅,推土機開來,把這(堆料)向前推平……”

“老黃,把壓路機往這邊開,再壓兩遍……”

“劉工,把那車料等下倒在那邊凹凸不平的地方……”

一個頭戴黃色安全帽、身着藍色電建工作服的人正在現場一絲不苟的指導着司機師傅們進行安全生產作業。筆者老遠都能聽到他那高亢的嗓門。

司機師傅閃了兩下車燈,打了個手勢,他纔回過頭看到筆者,疾步走到我們的面前,咧嘴一笑打招呼。原來他是中國水電十五局重慶雙江水庫項目部生產副經理徐俊偉。

“我們現在進行的是築壩工作,要把這塊低地填平與上面的大壩一樣高。這樣鋪一層的厚度大概有20公分,就這樣一層一層的鋪墊碾壓築壩。要築起40米的高度,用料40萬方。目前,我們有5輛裝載機和6臺挖掘機負責生產、裝載石料並維修公路,25輛自卸車拉料,1推土機攤平石料,4輛壓路機碾壓壩面。這些機械分工協作,24小時不停間斷的施工作業。”徐俊偉燦然一笑,笑容裏有掩蓋不住的堅毅與自信。

夜晚的山風肆無忌憚的吹着,迎面而來還夾雜着厚重的溼氣,讓人不禁打了個寒顫,更加清醒了幾分。

筆者打起精神,繼續前進,登臨大壩之巔。只見整個大壩於峽谷之間拔地而起,緊緊鑲嵌住兩岸的山壁,宛若鋼鐵鑄造的城牆,堅不可摧,看着就給人一種踏實的感覺。

此時,有一行三名男子走入筆者視線。其中兩人頭戴白色安全帽,身着便衣;另一人精瘦高挑,頭戴電建安全帽,身着藍色工作服,外面套着一件熒光馬甲。走近後,原來是重慶雙江項目部的安全總監兼黨支部書記賈福昌。他身旁的兩人,一位是業主重慶市涪陵區御泉河水務公司工程處處長尹德翼,另一位是雙江水庫工程監理部的總監廖丹一,他們正在現場檢查工作,指導安全作業。

“前邊這個蓄水坑就是我們的水庫,我們已經在水庫四周做了防護,防止滲水以及四周泥土坍塌。我們身後那些拉渣車、碾壓機、挖掘機以及推土機等機械現在開展的工作就是築壩。要把下面低窪的地方填升至我們腳下的這個高度。大壩兩端正在作業的是灌漿隊,採用的一體化灌漿技術,可以保證大壩兩側結構嚴實,緊密,不滲水,所以灌漿隊日夜不停的倒班操作。我們在大力促進生產的同時,時刻都在盡力排除安全隱患,始終牢記安全是生產的前提。”賈福昌說。

賈福昌們走到灌漿隊的近前,工人們正在忙碌的工作,沒有因爲夜晚作業而放緩工作速度。在千瓦大燈的照明下,工人們相互協作,井然有序的將砂漿通過液壓的方式灌入模具裏面。

“2月初期,疫情突發。2月4日,接到停工通知,項目部立刻按下施工‘暫停鍵’。2月10日正式復工,十五局是工程承建單位中唯一春節堅守崗位、且重慶地區第一個復工復產的單位。”尹德翼說,“4月12日,壩體小斷面達到度汛高程,提前18天完成度汛節點目標任務。5月13日,項目部開展‘會戰100天大壩上升40米填築40萬方’勞動競賽,力爭完成10月底大壩封頂節點目標。我們業主很放心,也很有信心。”

重慶的山區,更深露重,山風迎面吹來,讓人不禁想起“天階夜色涼如水”這句詩。

賈福昌三人緩步來到了工地的石料廠,這裏是大壩的一個制高點。站在這裏,俯瞰施工現場,山裏的夜雖涼,施工卻是熱火朝天。

“項目現在時間緊,任務重。山間雨多,施工難度大。路況損毀嚴重,施工進度受阻。安全問題至關重要,必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大力促進生產。夜間施工,首先必須保證現場每一個角落都被照亮。其次,嚴格要求大家隨身佩戴照明設備,規範作業;項目安排有專門的安全管理人員張攀登,負責現場施工的管理、檢查。我也每天晚上要把項目現場每個角落都檢查一遍才放心大家施工。這場仗要打好,必須把安全防範到位。”賈福昌總監站在這個制高點語重心長地說。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

所謂的偉大,背後皆是苦難。有了這羣工程人堅守一線,日夜奮戰,雙江水庫大壩一定會拔地而起,日起完工,重慶涪陵區江東片區大木、焦石、羅雲等鄉鎮6萬餘人和61萬餘頭牲畜的飲水問題一定會迎刃而解。

中國水電十五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