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上,她是霸氣外露的"娘娘";場下,她是擁有多重身份的"企業家"。作爲大馬頂尖羽毛球選手,她積極開拓事業版圖,從開設羽毛球學院到接觸電子商務領域,這是敢於跳脫舒適圈,嘗試不同方向與面貌的吳柳瑩。

由於吳柳瑩的父親是一名忠實羽球迷,因此她從小就跟着父親到球場打球,從而開始接觸這項運動。她13歲入選大馬國家青年隊,但卻在17歲以後才逐漸愛上羽毛球,不再只是爲了完成父親的夢想,而是選擇爲自己踏上球場。

她是球迷心中的女神奪奧運混雙銀牌 31歲仍單身

吳柳瑩在剛進入馬來西亞國青隊時是位女單選手,隨後在教練的建議下轉攻雙打。隨着在雙打組的成績越來越好,她的心態也開始出現轉變,倔強、自大的脾氣導致她在一次訓練中不慎弄傷膝蓋。嚴重的傷勢打擊讓吳柳瑩意識到自己的脾氣,更學會了控制情緒,才能走得更遠。

2007年,18歲的吳柳瑩與黃惠齡搭檔贏得大馬國際挑戰賽女雙亞軍,讓她獲得了更多參賽機會,儘管如此她卻頻密地更換拍檔,除了黃惠齡還曾與溫可微、鄭清憶、林芸如及陳儀慧等配合,混雙方面也曾與古健傑、林欽華合作。

2008年底,吳柳瑩開始和陳炳順固定搭檔混雙,成績也逐漸獲得提升。2010年亞洲錦標賽,兩人在決賽險勝柳延星與金旼貞,奪得合作一年多以來的首個國際賽冠軍,奠定了他們成爲大馬第一混雙的未來。

吳柳瑩與陳炳順在之後持續發展,整體戰績也相對穩定,這給了他們一定的信心去衝擊倫敦奧運會,放眼爲大馬取得歷史性的突破。然而,他們在強敵林立的小組賽暴露出大賽經驗不足的缺點,分別不敵陳宏麟與程文欣、徐晨與馬晉、蘇吉與莎拉麗,一勝難求。

告別倫敦奧運的失利,順瑩組合在年底連續贏得日本超級賽冠軍和中國公開賽亞軍,世界排名來到了第3位的生涯新高。但很快的,兩人在隔年狀態下滑,而吳柳瑩與林芸如的女雙雖然曾經戰勝一些名將,但卻遲遲無法再進一步,導致這支組合在2013年大馬黃金大獎賽後拆夥。

2014年5月,吳柳瑩決定接受膝蓋手術,根治多年累積下來的舊傷,更趁着康復期間報讀模特兒培訓課程,主動踏入羽毛球以外的圈子。從手術恢復過來的吳柳瑩沒有退路,她錯過了格拉斯哥共運會和仁川亞運會,只能把全部心思寄託在里約奧運會上。

由於她和陳炳順的排名在療傷的10個月裏已跌至第280位,所以只能參加較低級別的比賽,但他們仍在2015年拿下了3個冠軍。2016年初,兩人的配合有回暖的趨勢,他們在大馬公開賽淘汰徐晨與馬晉、張楠與趙芸蕾等勁敵,闊別3年再次闖入超級賽的決賽。

而吳柳瑩也在這個賽會里發揮出極佳的表現,使得這支組合重返世界前10行列,再次爲奧運會發起衝擊。第二次踏上短兵相接的戰場,他們顯得比4年前從容不少,最終憑藉破釜沉舟的精神勇闖決賽。

2016年裏約奧運決賽,面對兩人的剋星艾哈邁德/納西爾,吳柳瑩與陳炳順在技戰術的執行和變化上依舊無法撼倒對手,吞下雙方交手第9場敗仗,但一枚奧運銀牌仍締造了大馬混雙的最佳紀錄。

她是球迷心中的女神奪奧運混雙銀牌 31歲仍單身

吳柳瑩敢衝敢搶的個性也反映在她強勢的球風裏,這名戰將網前意識出衆、正手出球極具衝擊力、而且變化多,防守能力堅強,但她單薄的身形導致力量不足,在比賽中需要依靠更多的跑動換取主動權,一旦減少移動就很容易陷入被對手連續追殺的局面。

但吳柳瑩在近年來因膝蓋傷患的困擾影響了跑動能力,場上覆蓋面積減少,網前攔截的失誤率也偏高,後場更是她的一大軟肋,因此這些弱點成爲了限制她進一步發揮的絆腳石。

2017年,吳柳瑩因肩膀傷勢被迫再度進行手術,這是她3年內經歷的第2次手術、康復和迴歸的漫長路程。7個月後,吳柳瑩又重新站在了賽場上,她身邊的搭檔換成了年輕隊員陳堂傑,但兩人只合作了兩站國際挑戰賽,她就在2018年與重新陳炳順合作。

儘管如此,順瑩組合在2018賽季的表現起起伏伏,雖然奪得黃金海岸共運會混雙銅牌,但卻在世錦賽和亞運會早早出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們最終在年底告別國家隊,並決定轉換跑道,在李寧的贊助下,以職業球員身份再戰江湖。

如今,即使年齡不斷增大,吳柳瑩與陳炳順仍然穩居世界前10,東京奧運資格也幾乎到手,實現第3次征戰奧運會的夢想基本不成問題。

吳柳瑩近來積極發展不同領域的事業,當起了企業家,也成爲了一名作家,繼續朝着更多的目標大步往前走,積極開拓人生的另一個階段。(全體育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