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因主张厉行变革,富国强兵,尊王攘夷,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被誉为“华夏第一相”。作为“华夏第一相”,管仲身上有一项极强的能力,即当齐桓公作出错误决策时,管仲能够迅速权衡轻重利弊,帮助齐桓公及时化解危机,因祸得福。那么,管仲化解危机的能力到底有强呢?

1

齐桓公五年,齐国出兵征伐鲁国。眼看着鲁军即将战败,鲁庄公被迫献出遂邑向齐国求和。齐桓公答应了。

于是,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柯地举行谈判,史称“柯地盟会”。谈判期间,双方难免你来我往讨价还价,但进程还算顺利。所以,双方的谈判很快就完成了,接着,齐桓公与鲁庄公一起登上祭坛,准备签订文书,举行盟誓。

就在此时,鲁国一名叫曹沫的勇士突然冲上祭坛,以匕首劫持住齐桓公,要求齐桓公答应归还所有被齐国占领的鲁国领土。

在生命受到胁迫的情况下,齐桓公只好答应曹沫的要求。但当曹沫放开齐桓公之后,齐桓公马上就想反悔了。他不仅不想归还鲁国的领土,还想杀了曹沫。

在此剑拔弩张之际,管仲及时站出来化解了危机。他劝谏齐桓公说,如果被劫持时答应了人家的要求,然后又背弃诺言杀死人家,是满足于一件小小的快意之事,而在诸侯中却失去了信义,也就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持,不能这样做。

齐桓公闻言,恍然大悟,立刻放弃了自己先前的想法,不仅放过了曹沫,还如约把占领的领土归还鲁国。

天下诸侯闻知此事,都认为齐桓公重义守信,都愿意以齐桓公为马首是瞻。于是,两年之后,齐桓公与诸侯们在甄地盟会,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说起来这件事挺狗血的,本来,齐桓公作为更加强势的一方,又是在受到胁迫的情况下答应曹沫的要求。所以,从表面上看,齐桓公想要反悔的想法似乎也无可非议。

但就其本质来说,齐桓公想要反悔的想法实际上是出尔反尔,不讲诚信。如果齐桓公真的不归还鲁国领土并杀了曹沫,则必然令天下人齿寒,难以得到天下人认可。

管仲正是敏锐意识到这其中的利害得失,才劝谏齐桓公放下个人的快意恩仇,履行与曹沫的约定,从而帮助齐桓公化为危机、因祸得福,取得诸侯们的信任,成为天下霸主。

2

齐桓公二十三年,北方的山戎侵伐燕国,燕向齐国告急。齐桓公于是派兵救燕,接着讨伐山戎,兵锋一直到达孤竹后才班师。

在班师途中,不知燕庄公是真心实意要表达对齐桓公的感谢之情,还是故意为之,想陷齐桓公于不义,他竟然对齐桓公一送再送,一直陪着齐桓公进入齐国境内。

这里有个问题我们需要稍微交代一下。在西周,礼法规定:诸侯送别天子,可以送出国境之外;但如果是诸侯之间送别,则不能跨越国境,否则就是稽越。

明白了西周礼法的这一规定,我们就不难看出,燕庄公在送别齐桓公时,跨越燕国国境进入齐国境内的行为,用的是诸侯送别天子的礼仪。

这实际上是把齐桓公架在火炉上烧烤。面对燕庄公的行为,如果齐桓公坦然受之,则天下诸侯必然会认为齐桓公稽越,从而失去对齐桓公的信任,令齐桓公再难以得到诸侯的支持而成为天下霸主。

如何化解这一危机呢?管仲的意见是,把燕庄公送别齐桓公时所到达的齐国领土割让给燕国。

乍看之下,齐桓公帮助燕国打退山戎,完了反而还要割让领土给燕国,管仲的意见似乎很不合理。

但仔细想想,管仲的意见又是当时所能采取的最佳选择。因为如此一来,齐国虽然失去了一部分领土,但燕庄公送别齐桓公就没有跨越燕国国境,也就不存在稽越的问题了。

齐桓公最终采纳了管仲的意见,并让燕庄公重修召公之政,象周成王、康王时代一样向周王室进贡。

诸侯们闻知此事,对齐桓公的做法全都心服口服,齐桓公天下霸主的地位也因此更加稳固了。而此事之所以能够出现如此皆大欢喜的结局,则是因为管仲化为危机的能力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3

齐桓公有一位夫人是蔡国人,叫蔡姬。一日,齐桓公与蔡姬乘船游玩,蔡姬仗着自己熟悉水性,就故意摇晃船只戏弄齐桓公。齐桓公害怕,命她停止摇晃船只,她仍不停止。齐桓公因此十分恼怒,下船之后,就把蔡姬送回蔡国娘家。

蔡姬被送回蔡国,蔡侯也很生气——他生的是齐桓公的气,于是就自作主张,把蔡姬另行嫁给了别的男人。

齐桓公当初虽然把蔡姬送回蔡国,但并没有明言要断了与蔡姬的夫妻关系,所以,从名义上说,蔡姬仍然是齐桓公的夫人。现在,蔡侯竟然把齐桓公这位天下霸主视若无物,未经齐桓公同意就把蔡姬嫁给别人,这也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更加恼怒齐桓公决定出兵攻打蔡国。

如此一来,问题就又来了。齐桓公为了一个女人出兵攻打一个诸侯国,他再如何恼怒、再如何有理,毕竟还是太过份了些。这样过份的举动,显然难以得到天下其他诸侯国的认可。而如果出兵攻打蔡国的举动得不到诸侯们的认可,齐桓公天下霸主的地位就必将受到动摇。

但军队已经出发,攻打蔡国的战争已经展开,如何化解这个危机呢?管仲的化解之策是,蔡国照打,打败蔡国后,立刻挥师去攻打楚国。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管仲给出的理由是因为楚国不向周王室进贡,而蔡国又与楚国结盟。

这样一来,齐桓公出兵攻打蔡国的理由,就从因为蔡侯把蔡姬嫁给别人,变成为齐桓公要维护周王室的利益。这样的理由足够冠冕堂皇,也非常充分,自然也就能够得到天下诸侯的认可了。

于是,一场本来极有可能动摇齐桓公天下霸主地位的战争,就这样被管仲巧妙地化解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这话高度概括了管仲的为政特点,也表达了司马迁对管仲具有极强化解危机能力的赞美。本文上述三件事,则是管仲化解危机能力的具体体现。通过这三件事,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司马迁的话,也能更加深刻认识到管仲作为华夏第一相的风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