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琅琊榜》裏面,林殊和霓凰郡主自始至終沒有一次擁吻,爲何卻讓人感覺情深義重,比以往那些電視劇裏滾牀單的戀人們,要純情很多倍?

哪怕是邊境烽煙四起,在金陵城門口生死訣別之際,霓凰也是很含蓄地說出“待兄長歸來之後,一定要帶我寄情山水、周遊天下”云云。可是,我們卻從這隻字片言中讀出了深厚的情愫,令人刻骨銘心。

林殊和霓凰郡主間的愛情讓我們爲之深深動容,只覺蕩氣迴腸,久久難以平靜。

因爲,此間深情已經寫在了凝望又斂抑的眼神裏,已經寫在十二載的守候裏,還有明明深愛卻又要忍住不相認的忍耐裏。這種古典的愛情,發乎情,止乎禮,隱忍剋制,卻又如此美好。

他們倆之間的愛情根本和“性”沾不上一點邊,可很多人對這樣的愛情十分神往。但同時,心中也免不了有些悵然,大概生於這個時代的我們,永遠難以擁有如此深刻的感情吧。

守候一個人十二年?別搞笑了。誰離了誰活不下去啊,分分鐘換人信不信?之前就有一條新聞,男主因交通肇事罪入獄8個月,相戀8年的女友上了別人的牀。像這種存志不堅,不仁之事,也是時有耳聞。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擁有充分的自由,表達慾望,追逐慾望,滿足慾望,這些都變成了很理所當然的事情。

社會上也有很多聲音說,想睡就睡啊,感情到了某個階段,發生關係就是一件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很多聲音說,只要愛過,就算值得。很多聲音都在鼓勵慾望,催動慾望,告訴你這件事情多麼的合情合理。

但是,真的本該如此嗎?

養志者,心氣之思不達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之也。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

當一個人隨便就放縱自己的慾望的時候,必然容易失其本心,當然慾望不單單指的是情慾。

“夫所以害吾心者何也?欲也。之多,則心之存者必寡,之寡,則心之存者必多。故君子不患夫心之不存,而患夫欲之不寡,欲去則心自存矣。”

當所謂的“愛情”來得輕而易舉,當所謂的“慾望”輕易就得到滿足,人卻變得越來越貪心難以滿足,越來越隨便,也越來越不會愛,人情也越來越淡薄。

日日夜夜,不知在多少張牀間流連,不知今宵酒醒何處。看起來人來人往,喧囂熱鬧的人生,好像從來都沒有深愛過誰。

一張張模糊的面容在腦海裏浮現,一個個名字好像似曾相識,一個個故事只剩下依稀的影子。

早已記不得,記不得上一次怦然心動是什麼時候了,也記不得上一次執着地想要守護一個人是什麼時候了。如果,我們對感情那麼無所謂,如果我們對人與人之間的深刻羈絆無所謂,那麼匆匆走過的這些歲月,回首往事的時候,到底還剩下了什麼呢?

我們並不是要倡導什麼“存天理,滅人慾”。只是我們好像忘了什麼叫“克己”,什麼叫“慎欲”。

謙謙君子,應該是謹言慎行,克己復禮的;應該是不忘本心,有所爲有所不爲的;應該是心懷理想,而不是整天耽於聲色犬馬,耽於菸酒情色。

能不能對人對事,有些自慎,有些執着呢?對於愛情,應當是不要輕易地喜歡一個人,不要輕易地說愛一個人,不要輕易地允許自己放縱自己的慾望,多一些非你不可,非你莫屬,非你不嫁,非你不娶的堅持。

當你恣意放肆的時候,可曾想過自己得到的是什麼,失去的是什麼?

我們嚮往林殊和霓凰郡主這樣的愛情,兩人均是心懷家國天下,心中有丘壑之人,對於自己所做之事,所愛之人,均是心如磐石無轉移。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期望自己有一片赤子之心,持身中正,不忘本心的,否則我們不會被梅長蘇這種理想主義者所打動,不會覺得堅持正義的執着就如一陣清風明人眼,清人性。

我們一定也是嚮往那種美好的境界: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需時時反省自躬,明辨是非,本心就在我們心裏。人存於世,應該對自己嚴格要求,常常自我反省,向內求仁。

也許,我們曾經以一片赤誠之心待人,卻遭人以怨報德。也許認真愛過一個人,卻遭遇背叛,踐踏尊嚴。

但在厭世自棄之前,還需自問,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得夠好了。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你愛護別人,但人家不親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愛夠不夠。也許我有些理想主義,但畢竟此時此刻,我們或許都希望逢着一個人,滿懷理想主義的人。克己慎欲,執着堅定,不失本心。

林殊和霓凰的愛情故事告訴我們:愛人必忠,求仁得仁,真心也一定能夠換來真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