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很喜欢说话,一天到晚讲个不停,这让家长非常苦恼,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孩子不停的说话会让家长感到烦躁和尴尬,因此很多家长总会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告诉他们要保持安静。但是实际上,孩子爱说话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爱说话的孩子比不爱说话的孩子更聪明些。

前不久,麻省理工学院发布了一则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到:在同龄人中,爱说话的孩子比不爱说话的孩子智商高出不少。这项研究成果一经发布就引起了相关领域的激烈讨论。因为在此之前,美国民众普遍认同的结论是:爱阅读的孩子更聪明。而这个结论源自于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托德·雷斯利和贝蒂·哈特在1995年进行的一项名为 “3000万字差距”的调查。调查过程中,哈特和雷斯利通过观察并记录了42个孩子的生活方式,包括他们的语言习惯和词汇量。最终调查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的孩子,那些词汇量大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而麻省理工此次的研究是专注于对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的调查与记录,他们利用技术手段收集了孩子们大脑中语言活动控制区域的图像并进行对比,发现真正影响孩子是否聪明的不是词汇量,而是孩子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请点击输入图片

这项研究的结果看似出人意料,但是稍加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必然道理:爱说话的孩子反应一般都比较快,而快速反应就需要大脑快速运转;所以孩子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就能够不停地锻炼大脑,进而变得越来越聪明。

与孩子交流最多的人就是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需要注意什么呢?

1、 给孩子抛出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有的孩子喜欢动脑思考,家长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与孩子交流时,主动给孩子抛出问题,例如“小狗摇摇尾巴表明它想做什么呢?”这类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和孩子一起讨论,探寻合适的答案。这个过程能够起到锻炼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好处。

2、 将语言生活化、形象化,便于孩子理解

有些时候大人说的话孩子不能完全理解,因此,在与孩子交流时,大人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要尽量把话说的形象生动,能让孩子听得懂,想得通。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充分理解,还可以提起孩子沟通交流的兴趣。

3、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开展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孩子的世界是单纯而美好的,家长在跟孩子交流时应该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喜欢聊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不要一味地给孩子灌输大道理,孩子听不懂,也不感兴趣,更不会积极地发表看法。

4、 不要打压孩子的积极性,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

面对同样的事情,孩子们有许多跟大人不一样的想法,也许他们的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孩子在有话要说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讲出来,讲清楚,不能因为孩子说的不对就打压孩子的积极性。孩子说对了,家长要表扬,孩子说错了,家长也应该耐心地听完,然后帮孩子指正。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交流是施展语言魅力的有效途径。家长多与孩子交流既可锻炼孩子的大脑,又可以拉近彼此关系,可谓一举两得。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